Workflow
消费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深度报告:基于43个国家的比较,我国服务消费比重是否偏低?
东吴证券· 2025-07-04 19:19
总量比较 - 我国消费率偏低,服务和商品消费均有提升空间,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率39.3%,商品消费率比43国平均低8.6个点,服务消费率低7.3个点[5] - 与人均GDP 2.5万美元以上国家比,我国服务消费比重偏低;与2.5万美元以下国家比,比重不低,2019年我国人均GDP 1万美元左右、服务消费比重53.8%,高于同等水平国家[2][5] 结构比较 - 八大类消费支出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结构差别不大,“其他用品与服务”差异大,我国2.4%,43国平均10.6%,源于统计差别[6] - 居住方面,我国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比15.1%、住房维修服务占比3.2%高于43国平均,实际租金占比1.1%低于平均,因毛坯房交付比例高、租房市场规模小[6] - 教育支出占比8.4%远高于43国平均1.4%,收入弹性小,与家庭收入成反比,支出主要在校内,小学校外培训占比26.2%[6][10] - 医疗服务支出占比6.4%,43国平均2.7%,我国排第二,美国最高17.6%,我国医保和商保起步晚,私人支出占比6.0%高于43国平均[6][10] - 交通通信方面,邮递服务占比0.3%高于43国平均,交通服务支出比重低于其他国家,与交通价格和汽车保有量有关[6][10] - 文娱消费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国家,旅游消费占比1.2%不低于43国平均1.1%,餐饮服务占比6.4%与43国平均相当,住宿服务比重预计低于1%,低于43国平均2.0%[6][10] 总结 - 我国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里比重不低,偏好基础服务消费,价格偏低,避免“鲍莫尔病”但制约比重提高[85] 风险提示 - 国际比较存在细节误差、数据滞后、广度不足等风险[7][10]
2025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20250630
光大期货· 2025-06-30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冷热不均”,出口有韧性但下半年抢出口力度料减弱,社零超预期增长有隐忧,房地产投资跌幅扩大,物价企稳尚需时日 [4][5] - 消费率偏低且结构存在短板,需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破解消费难题,消费政策重心或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 [33][39][44] - 房地产需关注城市更新资金增量支持和适配融资制度出台,基建投资结构将延续分化,预估全年基建增长7.0%左右 [53][66][73] - 物价企稳需扩大有效需求,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7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出口有哪些新变化 - 抢出口力度减弱,5月新出口PMI订单中枢下移、生产边际回落,4月出口交货值大幅回落使“抢出口”支撑下降 [4] - 5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4.8%,进口下降3.4%;按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长6.3%,进口同比减少2.1%;对美、印出口减少,对英、欧盟出口增加;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多数负增长,服装和玩具出口额回升 [13] - 出口交货值同比明显下滑,新出口订单动能减弱,5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但中枢下移 [18][22] 政策还有哪些期待 消费政策 - 近一年出台较多促消费政策,体现消费潜力有待释放,但中国消费率偏低且结构存在短板 [26][31][39]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包括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提质等多项行动 [44] -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加强基础金融服务,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消费政策重心或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 [49][52] 房地产政策 -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关注城市更新资金增量支持和适配融资制度出台 [5][53] - 政策推进商品房预售制向现房销售过渡,现房销售使房企资金回笼滞后,土地成交量价承压 [59][63] 基建政策 - 1 - 5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若土储专项债规模增加,投向传统基建领域资金或少于2024年 [64] - 基建投资结构将延续分化,中央主导的铁路和水路有发力空间,运河建设投资空间大 [66][70] - 预估全年基建增长7.0%左右,水利投资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73] 物价能否企稳回升 - 物价企稳尚需时日,货币对物价作用取决于供需对比,增加货币供给在侧重投资和供给的模式下难使物价回升 [5][76] - 提振物价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76] - 上半年翘尾因素拖累PPI表现 [80]
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消费格局如何演变?
东吴证券· 2025-05-19 16:35
消费年龄特征 - 2010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年龄结构呈倒U型,30 - 40岁为消费高峰,因大宗消费多发生在此阶段,且25 - 45岁为收入高峰[1][7][8][12] - 消费支出倒U型,消费倾向U型,30 - 40岁消费倾向低但收入高,消费支出高;老年人相反[1][15] 各年龄段消费情况 - 2022年20 - 39岁人口占总人口26.7%,占总消费29.1%,是消费最多群体,但未来40 - 59岁或成消费主体[1][20][22] - 2010 - 2018年20 - 39岁人口贡献30.3%消费增长,2018 - 2022年贡献44%左右消费增速降幅,主要因20 - 30岁人口消费下降[1][24][25] 消费结构分类 - 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20 - 39岁达消费高点[1][36] - 文教娱乐支出呈双峰型,15 - 19岁、40 - 44岁为高峰;居住支出20 - 24岁上升,25 - 29岁达顶点[1][38] - 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人生后半段较高,食品“两头高、中间低”,医疗保健大致呈U型[1][41] 消费趋势变化 - 过去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55岁降至2022年25 - 29岁,消费高峰从2010年40 - 50岁移至2022年25 - 29岁[1][48] - 未来最高收入年龄可能右移,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 - 54岁或成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1][54][56] 人口与消费关系 - 2025 - 2035年若消费高峰右移与人口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增速或高于2020 - 2025年,2025 - 2030年40 - 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至15.9%[1][58] - 人口结构变化使食品、医疗等老年消费占比或上升,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窗口期表现或更好,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变为40岁以上[1][70][74] 风险提示 - 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仅更新到2022年,可能不能代表常态消费情况[1][80] - 数据由CFPS调查经计量模型计算得到,细节有误差,样本不能代表整体[1][80] - 报告聚焦人口对消费影响,社会经济等环境变化可能使推导结论产生偏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