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

搜索文档
再过5年,180万的房产大概值多少钱?孙宏斌与王健林说法一致
搜狐财经· 2025-09-15 19:12
房地产市场历史回顾与转折 - 过去二十年房价大幅上涨,北京三环房价从每平方米3500元上涨至超过十万元[1] - 房地产曾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是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1][4] - 行业大佬如王健林、孙宏斌在2016-2017年市场高歌猛进时已开始收缩业务[3] 当前市场现状与价格表现 - 近期房价显著下跌,有案例显示房产价值从230万元降至150万元,以及从180万元降至120万元[3] - 法拍房市场流动性差,显示楼市金融泡沫正在被挤压[8] - 政策导向从刺激需求转向托底市场,旨在支持自住需求而非投机[6] 供需关系结构性转变 - 全国城镇空置房数量可能超过1.1亿套,城镇家庭人均住房拥有量达到1.5套,表明供应过剩[10] - 人口红利消失,2021年全国净增人口不足50万,新生儿数量连年下滑,长期需求引擎熄火[12] - 整体市场从“人多房少”转变为“人少房多”[10] 开发商面临的挑战与行业转型 - 开发商面临债务压力和资金链紧绷,被迫降价销售以回笼资金[14] - 行业观点认为房价下跌超过三成将导致大量开发商倒闭[14] - 未来行业竞争关键从数量转向品质,只有地段好、舒适度高的优质房产才能赢得市场[14][16] 消费者观念与行为演变 - 年轻一代购房观念改变,更看重自由和流动性,视租房为可行选择,房产不再是必需品[19] - 房产的附加价值(如婚姻、户口、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其作为身份象征和阶层跃升通道的作用瓦解[17][21] - 购房决策趋于理性,从“是否购买”转向“何种房产适合我”[21] 未来房价展望与区域分化 - 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出和产业萎缩,房价存在减半或更大幅下跌的可能[23] - 一线城市房价将出现明显分化,仅核心地段、顶级配套的高品质房产具备保值潜力[23] - 行业观点认为房地产繁荣周期难以超过50年,调控有助于行业回归健康,强调居住本质[23]
高盛口出狂言?中国的房价,才跌一半而已?啥情况?
搜狐财经· 2025-06-11 18:26
高盛对中国房价的预测 - 高盛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实际房价跌幅仅为美国2006-2012年跌幅的一半 [3] - 预测中国房价触底反弹需等到2027年 [1] - 参考日本经验但认为中国房价不会像日本那样长期下跌 [6] 市场对高盛预测的反应 - 部分观点认为高盛长期看空中国经济且预测准确性存疑 [6] - 理性观点指出房价下跌是经济规律结果 过去20年涨幅远超收入增速 人口红利消失导致供过于求 [8] 中美房地产差异对比 - 中国房地产兼具居住和投资属性 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 [14] - 中国普通家庭70%以上资产集中在房产 而美国家庭主要投资股市 [16] - 中国城镇化率接近65% 距离80%的目标还有10%空间 约1.5亿人口待城镇化 [18] 区域房价分化趋势 - 一线城市因产业和人口支撑 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抄底需求 [20] - 三四线城市面临持续阴跌 变现困难 价格以时间换空间 [22] - 核心区域如北京三环内 深圳四区 上海陆家嘴可能升值 而三四线郊区盘投资价值低 [24] 购房策略建议 - 现金为王 非急需情况下保留资金等待机会 [24] - 避免郊区房 超高层 新开发区三类房产 [24] - 优先选择现房交易以规避开发商风险 [24] 政策与市场特征 - 中国救市政策强调"保交楼"底线 避免价格暴跌引发系统性风险 [12] - 不同于美国次贷危机后激进救市策略 中国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方式 [10][12]
此刻,楼市的底层逻辑都变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5-30 19:52
人口结构变化与教育行业转型 - 中小学学生数量显著减少,部分城市年级班级数量从十几个缩减至个位数[1] - 湖北鄂州等地开始锁定教师编制总量,不再因生源波动随意扩编[2] - 教师职业在三四线城市曾因编制和中上收入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但人口负增长导致行业逻辑改变[3][10] 新时代经济逻辑的三大转变 1 人口红利转向科技红利 - 中国总人口60年来首次负增长,2023年进入下行通道[10] - 移动互联网、AI大模型、工业自动化推动"科技红利"爆发,年新增超450万技术类本科/硕士[11] - 预测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多工业AI工程师,经济模式从人力驱动转向算力驱动[11][12] 2 产业扩张转向金融扩张 - 传统建厂模式因劳动力/地价上涨收益下降,产能过剩风险显现[17][18] - 宁德时代通过投资数十家上下游企业构建新能源闭环,华为形成"技术+生态投资"超级平台[19] - 中国政F债务率仅77.1%,远低于日本(261.3%)、美国(121.4%)等,具备货币扩张空间[23][25] 3 全球权力结构东移 - 科技领域DeepSeek挑战硅谷地位,恒生指数涨幅领跑全球资本市场[33]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中东石油结算、阿根廷债务偿还采用人民币,俄罗斯伊朗推进去美元化[33] - "一带一路"覆盖150国,中国在新能源/光伏/电动车领域成为全球产业链"链主"[34][35] 新时代发展建议 - **科技思维**:所有行业都将与科技融合,需掌握技术改造路径[42] - **国际视野**:中东/东南亚/非洲涌现新商机,海外资产配置成为选项[43] - **资产配置**:金融扩张下资产性收入占比提升,需理解现金流/周期/资本化路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