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物流
icon
搜索文档
专业观众破2万人次,中国国际物流节中国物博会圆满落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9-13 20:18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升级演进,中国国际物流节如今已成为行业高端资源集大成者,人脉资源集大成者和商业资源集大成者。 本届物流节(中国物博会)场地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设置了三大核心展区,并围绕五大专题展开布局,全面覆盖物流产业链各个领域。 据悉,本届物流节(中国物博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家优质展商踊跃参与,其中不乏中国中车(601766)集团、山东港口、中远海运物流供 应链、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001213)、中铁快运、东航物流(601156)、达飞轮船等行业龙头企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于泊升 9月12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在济南落下帷幕。 本届物流节(中国物博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山东省港口集团联合主办,以"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开辟全球贸易新蓝海"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 展现创新成果,推动务实合作,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国际物流节创新举办模式,首次与业内大型企业开展联合主办合作。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高效整合双方资源,达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更是大型品牌 会展活动贴近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务实创新理念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本届物流节 ...
“物畅其流”!透过亮眼数据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重要成就
央视网· 2025-08-28 09:2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物流市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5年物流业总收入预计超14万亿元 5年增长约4万亿元 [1] - 2025年全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380万亿元 5年间增长约80万亿元 [1] - 2025年全社会货运量预计超590亿吨 快递业务量有望突破2000亿件 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 [1] 国际物流网络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29个城市及亚洲100多个城市 [2] - 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 航线辐射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 [2] - 海运船队规模全球最大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航线联系 海运连接度常年世界第一 [2] - 跨境公路货运量实现倍增 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方式跨越里海抵达欧洲 [2] 基础设施与效率 - 国家物流枢纽达181个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达105个 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3] - 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2700家 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近25% [3] - 网络货运企业超3000家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5年降低0.6个百分点 累计降低物流成本8900亿元 [3] - 新技术应用5年累计降低物流成本约1.1万亿元 [3] 企业竞争力提升 - A级物流企业达10797家 其中5A级企业555家 [4] - 收入前50强物流企业总收入超2万亿元 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 [4] - 7家物流企业上榜世界500强 领军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全国42%物流园区配备自动分拣设备 69%枢纽建有自动化立体仓库 [5] - 无人驾驶卡车/配送车/仓/船等"无人物流"技术加快推广 [4] - 新能源内河船舶数量突破1000艘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创新高 [5] - 物流大模型在快递/电商/冷链/航运等领域陆续发布 [5]
“物畅其流”!透过亮眼数据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重要成就
央视网· 2025-08-26 10:53
市场规模与全球地位 - 物流市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5年物流业总收入预计超过14万亿元 5年间增长约4万亿元 [1][4] - 社会物流总额2025年有望达380万亿元 5年间增长约80万亿元 [1] - 快递业务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 2025年预计超过2000亿件 [4]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国家物流枢纽达181个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05个 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7] - 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2700家 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接近25% [7] - 全国网络货运企业超过3000家 支撑货运市场供需高效匹配 [9] 运行效率与成本优化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低0.6个百分点 "十四五"前四年降低物流成本8900亿元 [9] - 五年累计降低物流成本约1.1万亿元 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运行效率 [11] - 货运量2025年预计超590亿吨 国际海运连接度常年位居世界第一 [4][6] 企业竞争力提升 - A级物流企业达10797家 其中5A级企业555家 [12] - 收入前50强物流企业总收入超2万亿元 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 [12] - 7家物流企业上榜世界500强 领军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12] 国际化网络拓展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29个城市 亚洲100多个城市 [6] - 航空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 覆盖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 [6] - 跨境公路货运量实现倍增 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方式跨越里海抵达欧洲 [6]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约42%物流园区配备自动分拣设备 约69%枢纽建有自动化立体仓库 [17] - 无人驾驶卡车/配送车/仓/船等"无人物流"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17] - 物流大模型在快递/电商/冷链/航运等领域陆续发布 [17] 绿色低碳转型 - 新能源内河船舶数量突破1000艘 [21] -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再创新高 [21] 产业融合与服务升级 - 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上下游 提供采购至交付一体化解决方案 [15] - 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分工深化和效率提升 [15]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央视新闻· 2025-08-26 07:44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物流市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5年物流业总收入预计超过14万亿元 5年间增长约4万亿元 [1] - 社会物流总额2025年有望达380万亿元 5年间增长约80万亿元 [1] - 快递业务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 2025年预计超2000亿件 [3] - 全社会货运量2025年预计超590亿吨 [3] 国际物流网络建设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29个城市和亚洲100多个城市 [5] - 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 辐射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 [5] - 海运连接度常年世界第一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航线联系 [5] - 跨境公路货运量出现倍增 车辆实现公路直达跨越里海抵达欧洲 [5]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国家物流枢纽达181个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05个 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7] - 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2700家 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接近25% [7] - 物流"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持续完善 [7] 运行效率与成本优化 - 全国网络货运企业超3000家 支撑货运市场供需高效匹配 [9]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低0.6个百分点 四年降低物流成本8900亿元 [9] - 五年累计降低物流成本约1.1万亿元 [11] 企业竞争力提升 - 全国A级物流企业达10797家 其中5A级企业555家 [13] - 收入前50强物流企业总收入超2万亿元 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 [13] - 7家物流企业上榜世界500强 领军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13] - 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上下游 提供采购至交付一体化解决方案 [15]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无人驾驶卡车/配送车/仓/船等"无人物流"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17] - 物流大模型在快递/电商/冷链/航运等领域陆续发布 [17] - 42%物流园区配备自动分拣设备 69%枢纽建有自动化立体仓库 [17] 绿色物流发展 - 新能源内河船舶数量突破1000艘 [19] -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再创新高 [19]
极智嘉(02590)IPO后首份成绩单惊艳!预计上半年营收劲增,亏损收窄九成,具身智能再添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3: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收入9 95-10 3亿元 同比增长27-32% [1] - 报告期内亏损净额4500-5500万元 同比大幅收窄90-92% [1] - 经调整亏损净额1000-2000万元 同比收窄90-95%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交付量增加及订单执行效率提升 [1] - 亏损收窄得益于主营业务规模效应释放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汇兑收益 [1] 具身智能新业务布局 - 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机械手拣货和通用机器人技术研发 [2] - 新业务目标为物流、制造等B2B场景 与现有AMR产品线形成协同 [2]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 服务超800家终端客户 2024年客户复购率74 6% 关键客户复购率84 3% [2] - 具身智能技术将依托公司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和场景数据加速落地 [2] 行业竞争与技术优势 - 宇树科技为四足机器人领域先行者 智元机器人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 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商用场景领先 [3] - 公司拥有1867项专利 研发人员占比41% 为同行业规模最大研发团队之一 [3] - 技术壁垒覆盖AI驱动的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等领域 [3]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AI在物流、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4] - "人工智能+物流"和"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加速落地 公司作为技术先行者迎来战略机遇期 [4] 长期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业务突破有望推动公司从仓储机器人企业转型为综合性智能机器人企业 [3][5] - 商业化领先、全球化覆盖、AI研发能力等多重因素共振支撑持续高增长 [4][5] - 龙头效应、技术壁垒和具身智能进展将驱动未来业绩和估值上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