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建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龙湖恩祥・凌雲颂——昌平主城首个新规好房,让建筑回归生活本质
北京商报· 2025-10-31 16:33
项目师法台北嘉佩乐酒店的艺术灵感,同时融入昌平千年文化底蕴,在隐逸与繁华间找到平衡。其核心在于:以约2.0的低密容积率,实现别墅级的造园理 念、社区配套与空间尺度,让"奢宅"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此外,园林以"两轴一芯"十字中庭铺陈游园场景,近900平方米下沉庭院、墅级植被布局;步行归家穿越8000平方米口袋公园,风雨连廊串联园林、地下会 所与地库,优雅归家;五星级双入户大堂、专属车马厅、定制星级地库,平衡仪式感与私密性;西侧规划10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形成"内外双绿环";3300平 方米地上地下双会所,与风雨游廊相连,衔接归家动线,使得豪宅标配的"酒店式生活"真正下沉至改善社区的日常,实现了从私人居所到完整生活场的革命 性跨越。 户型全系层高3米、全明通透、高得房率,实现"同面积多一房",如78平方米三居、96平方米三居、112平方米四居、139平方米四居,均有精准设计。龙湖 恩祥·凌雲颂的终极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好房子"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 龙湖龙智造此次联合恩祥集团打造凌雲颂,是龙湖龙智造代建模式的一次精准落地—将顶级豪宅的研发能力下沉至昌平主城,让普通家庭以可控总价享 受"超配生活"。 在北京五 ...
竞争加剧 代建企业积极拓展业务边界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8
行业整体态势 -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代建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极 [1] - 行业竞争加剧,企业正寻找新的结构性机遇,如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 [1] - 代建模式正迎来发展窗口期,未来将在专业能力、资本协同与资产运营方面释放潜力 [3] 头部企业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约规模排名:绿城管理控股以2790万平方米居首,旭辉管理1301万平方米和润地管理1290万平方米紧随其后 [1] - 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约面积排名:旭辉管理以425万平方米位列第一,金地管理398万平方米和龙湖龙智造320万平方米分列二、三位 [1] 新兴业务领域拓展 - 政府代建项目(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成为拓展方向,2025年前三季度润地管理以810万平方米新拓面积居首,旭辉管理580万平方米和龙湖龙智造341万平方米分列其后 [2] - 城市更新代建项目持续增长,2024年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2025年截至9月底已达96个,预计全年将超2024年 [3] - 企业通过“代建+X”模式拓宽边界,并前置介入代建流程以获取优质土储 [2]
中国房协代建协会会长耿忠强:代建行业一定是一个充满前景的良性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9-15 17:12
行业定位与发展背景 - 代建作为房地产专业化新模式代表 有助于转变传统三高模式 助力行业去杠杆并回归居住属性[1] - 行业正经历三大变化:政策导向由去杠杆转向防风险 市场需求由普涨转为分化 竞争由规模扩张转为质量较量[2] - 代建以轻资产、低负债为核心特征 企业不出资或极少出资 不动用杠杆 拥有健康资产负债表和抗风险能力[2] 市场表现与增长数据 - 代建中标项目数量2021至2024年保持40%以上年增长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3] - 2025年代建行业渗透率预计达12.5% 相较国外成熟市场20%-30%渗透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3] - 国内已有超过20个省级政府出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3] 商业模式与收益特征 - 代建企业通过提取管理费和参与地产基金超额收益分配 如铁狮门以不足5%资本投入分享项目40%以上收益[3] - 模式经过国内外超30年实践检验 能有效承接不同市场主体开发建设需求并获取稳定收益[3] 政策机遇与发展方向 - 城市更新、危旧房改造、保交楼和好房子建设等政策方向将释放拆建更新类代建机会 激活纾困代建需求 增加高品质改善住宅代建机会[4] - 代建企业需从开发端专业服务商进阶为社会问题解决者 承担更宏观历史命题[4] 行业格局与规范建设 - 2024年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尾部出清趋势 头部企业注重风险管控和盈利能力 形成"宁拒百单、不接一雷"共识[4] - 代建分会推动出台《房地产代建企业自律公约》《代建企业合同示范文本》 即将发布首个《代建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标准》[5]
万科背景高管沉寂,屡次更换董事长的信达地产深陷业绩泥沼
搜狐财经· 2025-09-05 16: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7.78亿元 同比下降29.78% [8]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6.90亿元 2024年同期盈利1.06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亏损2.09亿元 二季度亏损幅度扩大 [9] - 2021年以来营收规模持续萎缩 2024年跌至百亿元水平以下 [8] 业绩下滑原因 - 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交付规模减少导致收入和毛利率下降 [8]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58亿元 主要因债权投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9]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30亿元 主要因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增加 [9] - 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对外财务性投资存在减值迹象 [9] 管理层变动 - 2021年3月聘请万科背景的郭伟担任总经理 [2] - 2023年6月聘请万科背景的宗卫国担任副总经理 [6] - 2024年8月郭伟辞任总经理 石爱民辞任董事长 [7] - 2024年9月邓立新正式出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7] - 2021年以来董事长已经历三次变更(赵立民、石爱民、邓立新) [7] 代建业务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代建项目销售面积5.83万平方米 销售金额11.89亿元 [10] - 上半年新获取项目计容规划建筑面积45.81万平方米 全部为代建项目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代建项目储备面积123.58万平方米 在建面积224.95万平方米 [10] - 代建业务具备轻资产、高盈利、抗周期优势 成为房企转型重要方向 [11] 行业环境 - 2025年1-6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销售额下降5.5% [9] - TOP100房企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18364.1亿元 同比下降11.8% [9] - 典型代建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增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7.6% [11] - 代建赛道竞争加剧 项目获取难度增加 [12] 代建行业发展趋势 - 代建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深度绑定委托方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11] - 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关键 需兼具规划、产业导入、科技应用等综合能力 [12] - 代建企业向"城市服务商"转型 参与城市全周期运维 [12]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老牌代建企业保持综合能力前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