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

搜索文档
董明珠是懂营销的,已放过孟羽童对格力的“不忠”
搜狐财经· 2025-05-21 19:37
董明珠的营销策略与争议事件 - 董明珠作为资深企业家擅长通过惊人言论和事件营销吸引公众关注 频繁制造话题保持热度 [1] - 近期因"格力绝不用海归"言论引发广泛争议 被媒体和大V批评 部分留学生要求道歉 [1]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职场纠纷 - 董明珠曾公开指责前秘书孟羽童在职期间存在干私活 利用公司平台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3] - 批评孟羽童作为秘书专业能力不足 连基本文案都无法完成 暗指其借格力平台打造个人网红形象 [3] - 指控孟羽童在格力任职期间私下接外部广告 认为这种行为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3] 董明珠的处事风格转变 - 董明珠与孟羽童关系出现和解迹象 时隔两年主动联系对方 展现包容态度 [5] - 孟羽童公开表示对董明珠心怀感激 认可其给予的帮助和鼓励 称其为善良之人 [5] 格力电器的营销新动作 - 董明珠与孟羽童将于5月23日进行联合直播 化解过往矛盾后再度合作 [7] - 该事件已为格力电器带来大量流量关注 预计直播将取得显著营销效果 [7]
壹快评|雷总还记得亲自制定的小米价值观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2:19
小米公司公关危机 - 小米公司老板雷军因内部演讲内容泄露引发公关危机,演讲中提及3月底SU7爆燃事故致3人死亡,但重点强调事件对公司负面影响而非产品质量与用户生命[2] - 雷军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超出预期,意识到公司规模和社会关注度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但网友解读为对生命安全的漠视[2][3] - 事故舆论导致雷军关闭微博一个多月,复出后仍聚焦公司舆论压力而非安全问题,被批评为"冷血"[5] 营销策略与价值观冲突 - 小米长期依赖营销驱动发展,淡化研发与品质,雷军塑造"技术直男"形象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2023年公司价值观第二条强调"工程师思维"[4] - 造车领域延续高举"技术大旗"策略,新车上市订单爆棚,但设计抄袭争议与定金维权等负面被营销热度掩盖[4] - 密集营销引发反噬,负面新闻导致"技术控"人设与"硬核科技"形象崩塌,被指营销过度且价值观失衡[5] 产品质量与安全质疑 - 小米汽车上路后设计、质量、安全性能质疑声增多,铜陵事故将舆论危机推向顶峰[4][5] - 雷军自称四年前造车时已特别重视安全,但演讲中却表现出对交通事故影响的认知滞后,言论自相矛盾[2] - 行业人士认为营销应基于正确价值观并与产品安全平衡,小米当前操作被评价为"过犹不及"[5] 公司形象与公众期待 - 小米从"创业公司"认知转变为公众眼中的行业领导者,社会要求其承担更高责任[2] - 公司官方价值观强调"真诚"与"热爱",但实际行为被质疑背离"不欺人也不自欺"原则[6] - 跨界造车初期营销成功掩盖问题,但安全事故暴露品牌形象与产品实质的差距[4][5]
壹快评|雷总还记得亲自制定的小米价值观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0:42
小米公司营销策略与公关危机 - 公司创始人雷军通过微博发布"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引发热议,成功为自研芯片发布造势,强化硬核科技公司形象 [1] - 雷军内部演讲内容意外泄露,谈及3月底SU7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件,表达对公众高期待的意外 [1] - 演讲内容显示公司更关注事故对品牌负面影响而非产品质量和用户生命,引发公众强烈反感 [2][3] - 公司长期依赖营销驱动发展模式,相对忽视研发和品质建设 [2] - 跨界造车后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新车上市初期订单火爆但随后设计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出 [3] 公司价值观与公众期待 - 2023年9月发布公司价值观八条诠释,第二条强调"工程师思维"和"技术为本" [2] - 公众对公司的期待已超出创业公司范畴,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 [1] - 公司创始人称四年前开始造车时就特别担心安全问题,但近期表态显示安全重视程度存疑 [1] - 价值观中"真诚"被官方诠释为"不欺人也不自欺","热爱"指"全心投入并享受其中" [4] 行业营销边界探讨 - 企业营销需建立在正确价值观基础上,与品质、服务和社会责任相平衡 [4] - 不能将营销目的置于产品安全和用户生命健康之上 [4] - 过度营销导致"技术控"人设和"硬核科技"形象面临崩塌风险 [4] - 依靠流量崛起的企业正面临流量反噬效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