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价值观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我的5点思考
36氪· 2025-06-13 14:25
公司价值观与文化 - 公司内部核心价值观逐渐弱化,从谈论梦想转向KPI、工资、股票等短期目标 [4] - 价值观弱化导致战略不清晰、制度失灵、人心涣散,最终影响业绩 [5] - 文化缺失会导致人员混乱和业绩下滑,需将价值观融入日常行动 [6][7] 人才招聘与管理 - 公司人员规模增速超过50%可能导致文化崩溃,需严格控制招聘质量 [8][9] - 招聘时应确保新员工与公司文化契合,避免新人招新人现象 [12] - 人对了才能保持组织氛围正确,需规范招聘流程 [13] 外来高管的影响 - 迷信外来高管可能导致业务破坏,因其缺乏对公司文化的了解 [14] - 大公司高管可能不适应中小企业环境,难以解决系统性问题 [15] - 外来高管急于表现可能引发团队动荡,优秀人才流失 [15][16] 组织僵化问题 - 公司规模扩大后易出现组织僵化症,表现为部门墙、制度僵化和官僚主义 [17][18][19] - 需定期进行组织体检,梳理问题并优化流程,避免内耗 [19] 战略定力与长期发展 - 公司易因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基本功,导致业务透支未来 [20][21] - 缺乏定力会阻碍创新,需逆人性坚持长期投入 [22][23][24] - 保持战略定力需独特眼光和强大决心,避免被外部声音动摇 [25][26][27]
沃尔沃袁小林:以价值观为根基,构建全面安全体系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09:12
行业安全趋势 -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安全"正重回价值高地,成为车企发布会高频话题 [1] - 沃尔沃提出"让安全成为全行业践行的普世价值观",引发行业广泛认可 [1][3] 沃尔沃安全战略 - 公司将安全视为品牌核心信仰,98年来持续推动行业安全标准提升 [3] - 构建全面安全体系,注重参数背后的安全逻辑而非极限参数本身,强调细节落实 [5] - 安全体系需基于真实交通需求整合技术,经长期验证形成,非单一参数或技术堆砌 [5] - 主机厂需扮演整合者角色,通过匹配、标定、调校能力融合供应商技术资源 [6] 长期发展哲学 - 穿越周期需坚守价值观并动态调优,顺境看盈利,逆境考验战略定力 [6] - 成功标准在于将短期挑战转化为长期动能,保持百年品牌建设定力 [6] - 拒绝将安全简化为产品卖点,全系车型安全配置无高低配之分,反对安全选配营销 [8] 商业平衡逻辑 - "质"是生存前提,需通过产品硬实力传递"可信、有吸引力、物有所值"信号 [8] - "量"是商业可持续基础,但反对为销量走捷径,定价由供需关系而非成本决定 [8] - 动态平衡成本、定价与价值,拒绝单纯降价逻辑,需超越行业标准底线 [9] - 新兴技术应用以"不增加安全风险"为前提,拒绝反人性创新 [9][10] 品牌价值观 - 公司所有行动一脉相承,坚持传递"以人为本"的安全感,尊重生命为核心理念 [10]
女子应聘被嫌丑,公司回复“不用管”错上加错
新京报· 2025-05-17 18:35
招聘歧视事件 - 深圳某财务管理公司在招聘文员时直接回复求职者"不行,太丑了",引发舆论关注 [3] - 公司负责人回应称是"下面人回的",并表示"不用管它,当作没看见" [3] - 该事件暴露公司文化存在深层问题:企业无需为员工错误负责,公众质疑无需回应,企业形象无需维护 [3] 行业乱象 - 类似招聘歧视案例频发,包括辱骂求职者"下等人"、回复"补贴一套棺材"等极端言论 [4] - 这些不当行为多发生在即时沟通的招聘平台,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代表意识 [4] - 用人单位未意识到其行为受《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约束 [4] 处理措施 - 涉事公司因违反平台规定被限制招聘账号使用,并要求学习文明招聘公约 [5] - 平台处理措施得到认可,劳动监察部门被建议介入规范企业招聘行为 [5] - 事件反映社会对劳动者平等相待的期待,呼吁用人单位约束不当行为 [5]
壹快评|雷总还记得亲自制定的小米价值观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2:19
小米公司公关危机 - 小米公司老板雷军因内部演讲内容泄露引发公关危机,演讲中提及3月底SU7爆燃事故致3人死亡,但重点强调事件对公司负面影响而非产品质量与用户生命[2] - 雷军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超出预期,意识到公司规模和社会关注度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但网友解读为对生命安全的漠视[2][3] - 事故舆论导致雷军关闭微博一个多月,复出后仍聚焦公司舆论压力而非安全问题,被批评为"冷血"[5] 营销策略与价值观冲突 - 小米长期依赖营销驱动发展,淡化研发与品质,雷军塑造"技术直男"形象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2023年公司价值观第二条强调"工程师思维"[4] - 造车领域延续高举"技术大旗"策略,新车上市订单爆棚,但设计抄袭争议与定金维权等负面被营销热度掩盖[4] - 密集营销引发反噬,负面新闻导致"技术控"人设与"硬核科技"形象崩塌,被指营销过度且价值观失衡[5] 产品质量与安全质疑 - 小米汽车上路后设计、质量、安全性能质疑声增多,铜陵事故将舆论危机推向顶峰[4][5] - 雷军自称四年前造车时已特别重视安全,但演讲中却表现出对交通事故影响的认知滞后,言论自相矛盾[2] - 行业人士认为营销应基于正确价值观并与产品安全平衡,小米当前操作被评价为"过犹不及"[5] 公司形象与公众期待 - 小米从"创业公司"认知转变为公众眼中的行业领导者,社会要求其承担更高责任[2] - 公司官方价值观强调"真诚"与"热爱",但实际行为被质疑背离"不欺人也不自欺"原则[6] - 跨界造车初期营销成功掩盖问题,但安全事故暴露品牌形象与产品实质的差距[4][5]
壹快评|雷总还记得亲自制定的小米价值观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0:42
小米公司营销策略与公关危机 - 公司创始人雷军通过微博发布"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引发热议,成功为自研芯片发布造势,强化硬核科技公司形象 [1] - 雷军内部演讲内容意外泄露,谈及3月底SU7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件,表达对公众高期待的意外 [1] - 演讲内容显示公司更关注事故对品牌负面影响而非产品质量和用户生命,引发公众强烈反感 [2][3] - 公司长期依赖营销驱动发展模式,相对忽视研发和品质建设 [2] - 跨界造车后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新车上市初期订单火爆但随后设计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出 [3] 公司价值观与公众期待 - 2023年9月发布公司价值观八条诠释,第二条强调"工程师思维"和"技术为本" [2] - 公众对公司的期待已超出创业公司范畴,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 [1] - 公司创始人称四年前开始造车时就特别担心安全问题,但近期表态显示安全重视程度存疑 [1] - 价值观中"真诚"被官方诠释为"不欺人也不自欺","热爱"指"全心投入并享受其中" [4] 行业营销边界探讨 - 企业营销需建立在正确价值观基础上,与品质、服务和社会责任相平衡 [4] - 不能将营销目的置于产品安全和用户生命健康之上 [4] - 过度营销导致"技术控"人设和"硬核科技"形象面临崩塌风险 [4] - 依靠流量崛起的企业正面临流量反噬效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