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成本

搜索文档
加收天价港口费将反噬美国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6:47
中美贸易摩擦与反制措施 - 交通运输部于10月14日印发《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作为对美国301调查措施的反制 [2]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计划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2] - 美国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服务费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原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 [2] 市场反应与宏观经济背景 - 10月13日美国三大股指出现反弹,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1.29%、1.56%和2.21% [2] - 12月黄金期货收于4145.72美元/盎司,上涨2.28%,显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2] - 美国联邦政府总负债在不足两个月内(8月25日至10月14日)由37.27万亿美元上升至37.60万亿美元,净增加约3300亿美元 [3] - 美联储预计于10月29日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结果,市场预期将降息25个基点以稳定市场情绪 [10] 美国贸易赤字与制造业现状 - 美国商品贸易赤字由2018年的8704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12047亿美元,创历史记录 [3] - 2025年1-7月,美国贸易赤字达到890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610亿美元 [3] - 美国造船吨位占全球比重由2014年的0.33%下降至2024年的0.04% [5] - 美国商船规模占全球比重从1960年的16.90%下滑至2010年的0.66% [5] 全球造船业格局 - 2024年全球造船吨位分布为中国占54.57%、韩国占28.02%、日本占12.56%,三国合计占95.15% [5] - 2014年全球造船吨位分布为中国占35.89%、韩国占34.36%、日本占21.04%,三国合计占91.29% [5] - 2025年美国商船队规模为货船110艘(含集装箱船59艘)、油轮74艘、散装货轮4艘 [5] 美国海运贸易结构 - 2024年美国海运运输量为14.60亿吨,占进出口贸易运输总量的79.20% [6] - 2024年海运完成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占贸易总金额的42.4% [6] - 美国商船价值仅占全球的7.26%,本国海洋运输能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国际贸易运输量 [6][7] - 海运占美国出口商品重量的99.70%,在进口贸易中海运重量占比为59.5% [8] 美国进出口商品构成 - 2024年美国进口贸易额为3.27万亿美元,前15大产品占总额的89.99% [7] - 主要进口产品包括计算机(16.87%)、交通设备(15.14%)、化工产品(12.06%)等 [7] - 2024年美国出口贸易额为2.06万亿美元,前15大产品占总额的92.61% [8] -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交通设备(14.39%)、化工产品(13.86%)、计算机(12.61%)等 [8] 政策影响与供应链成本 -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费用将迫使全球物流企业重新规划运输线路,增加供应链复杂性和美国物流成本 [9] - 高附加值贸易产品可能通过空运规避影响(空运金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8.9%),但低附加值产品必须依赖海运 [8][9] - 美国低附加值产品无法直接运至中国,中国低附加值产品需经第三方转运至美国,导致原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丧失 [9]
别侥幸!关税引发的通胀只是暂时被“藏”起来了
金十数据· 2025-08-15 17:53
核心观点 - 通胀压力目前主要隐藏在供应链中间环节 尚未完全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1] - 企业为规避关税提前备货导致仓库库存积压 推高仓储成本 [1][2][4] - 关税政策变化促使供应链多元化 但亚洲至美国货运量保持稳定 [7] 供应链库存状况 - 零售商库存通常在10月中旬达峰 但今年因提前备货导致仓库容量扩张 [1] - 假日季商品备货时间比去年提前2-3个月 目前正处于存储状态 [2] - 仓库库存出库将从9-10月开始 10月下旬至11月初运往零售终端 [4] - 洛杉矶港8月到港船只数量少于7月及去年8月 反映库存积压影响 [7] 成本与价格传导 - 仓库空间趋紧推高仓储价格 但成本转嫁终端消费者的程度各不相同 [2][4] - 目前仅部分商品(如儿童服装、玩具)出现价格上涨 [1] - 供应链成本已成为企业董事会层面讨论议题 [3]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导致进口商提前运输货物规避关税 [1] - 越南面临30%转口费 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 [7] - 企业采取"中国+1"战略 货物流动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欧洲、墨西哥、东南亚) [7] 消费者端表现 - 消费者对2021-2022年物价飙升存在PTSD 整体信心低于疫情前水平 [7] - 消费者对生活成本上涨缺乏耐心 对关税导致的通胀痛点敏感 [8] - 目前尚未感受到通胀的真正巨大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