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欺诈

搜索文档
《保险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8辑目录
搜狐财经· 2025-08-09 08:39
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改革 - 当前商业医疗保险面临成本高、服务效率低、费控基础弱、覆盖人群少等恶性循环,根本原因是个人商业健康险市场的"逆选择"问题 [1] - 高度繁荣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有赖于多种形式的政府支持共同作用,合理税优政策下雇主、雇员共担型团体交费方式是最高效和最稳定的筹资机制 [1] - 建议建立共担型、账户制的筹资模式,撬动企业筹资杠杆效应,将个人筹资纳入企业载体,扩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面及筹资规模 [1]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适用 - 保险公司条款存在限定检查方法、附加医疗方式要求、症状持续时间限定等情形,可能被法院认定不符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2] - 法院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适用存在三种裁判路径:免责条款无效规则、疑义解释原则和提示说明义务规则 [2] 澳大利亚商业健康险政策 - 澳大利亚实施基于年龄和收入调整的保费退税、终身健康保险、医疗保险附加税、风险调整机制等政策维持高覆盖率 [3] - 这些政策避免了商业健康保险陷入"死亡螺旋",对我国惠民保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 墨西哥二元医保制度 - 墨西哥二元医保制度分别覆盖正式与非正式就业人群,但筹资与待遇差异导致潜在风险 [5] - 非正式就业人口医保制度SP因缺乏收入评估机制,筹资过度依赖财政,高收入者逃避缴费,导致可持续性不足 [5] - 建议通过家庭联保机制和区域差异化缴费等措施促进制度优化和整合 [5] 家禽特色保险发展 - 我国家禽业保险发展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风险保障与家禽产业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 [6] - 建议通过中央政策引领、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家禽特色保险服务体系支持家禽产业发展 [6] 气象指数保险风险 - 珠海气象指数保险面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巨灾风险,以及基差风险和区域赔付差异性问题 [7] - 建议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优化保险产品设计,降低基差风险,保证产品公平性 [7] 专利保险发展 - 我国专利保险面临需求端认知不足、供给端产品同质、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 [8] - 建议构建全流程专利风险管理平台、优化外部发展生态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社会认知度 [8] 车险欺诈问题 - 车险欺诈表现出手段多样化、隐蔽性强、危害广泛等特点 [10] - 成因包括核保流于形式、理赔流程缺乏监督、信息孤岛等系统性问题 [10] - 应对策略包括健全法律制度、推动科技赋能、实现信息共享、构建智能风控体系等 [10]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 - 免责条款因复杂性、专业性及信息不对称,常引发投保人与保险人争议 [11] - 需明确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的具体要求,应对互联网保险挑战并统一裁判标准 [11] 非法"代理退保"问题 - 非法"代理退保"乱象根源在于保险销售过程中的制度空缺 [12] - 建议从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三个维度进行制度构建 [12]
揭开车险诈骗“灰产”,北京通州警方连破两案
华夏时报· 2025-07-14 20:44
案件概况 - 北京通州警方破获两起保险诈骗案,涉案金额达38万余元,五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2] - 第一起案件涉及伪造自行车碰撞事故,自行车标价15万元,索赔维修费10万元 [3] - 第二起案件为专业撞车团伙作案,2023年以来成功索赔21次,重复索赔11次,涉案28万元 [4] 诈骗手法 - 利用高价值物品(如15万元自行车)制造虚假事故索赔 [3] - 专业团伙通过故意碰撞违章车辆,伪造医疗检查及误工费进行重复索赔 [4] - 作案呈现链条式运作,分工明确,包括策划、执行、定损等环节 [3][4] 行业影响 - 车险欺诈赔案占比约5%-15%,推高行业整体费率,守法客户被迫承担额外成本 [6] - 虚假理赔增加保险公司赔付支出,2023年某团伙造成28万元损失 [4][5] - 挤占保险公司资源,大量人力用于调查核验,案件调查耗时超两个月 [5] 风控短板 - 核赔流程依赖人工判断,难以识别精心设计的骗保情节 [7] - 保险公司间数据壁垒严重,无法共享理赔信息识别惯犯 [7] - 定损标准模糊,配件定价与维修监管存在灰色空间 [7][8] 改进建议 - 引入配件分级定价与动态定损模型,避免高价原件套利 [9] - 推广"以修为主"原则,设立换件阈值与维修优先规则 [9] - 强化维修数字化监控,如智能记录系统与车载远程监控 [9] - 对多次理赔车辆实施差异化定价与核保黑名单机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