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泄露
icon
搜索文档
认为情报遭泄露 特朗普政府将限制与国会共享机密信息
快讯· 2025-06-26 05:21
特朗普政府限制与国会共享机密信息 - 特朗普政府将限制与国会共享机密信息 [1] - 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国防情报局针对袭击伊朗的早期评估报告在23日晚间被发布到CAPNET后遭到泄露 [1]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纽约时报》于24日下午先后报道了评估内容 [1] - 白宫因此将减少在CAPNET系统上的共享内容 [1] - 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此次泄密事件 [1]
共享单车“刺客”多 申诉退款费周折
齐鲁晚报· 2025-06-23 14:45
共享单车本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出现的便捷工具,却有消费者遭遇骑行16分钟最终花费50元 的奇葩经历。此外,扫码后莫名其妙的"6毛保险"隔月成了近百元的重疾险,也让共享单车的体验大打折 扣。昔日以"实惠、绿色、环保、方便"初衷面市的共享单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让人又惊又恼 的"钱包刺客"。 孙佳琪 魏银科 报道 起步价就要30元 停车区外还车扣20元 6月16日,北京的林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和朋友刘先生一家一起去前门景区游玩时,被停放在景区 门口的"杂牌"共享单车狠狠地坑了一笔,扫码后不显示金额,骑行16分钟最后花费50元。 被扣费后刘先生又惊又恼,打开小程序后发现,收费标准竟为"30元起步价,若不小心停在规定停车区外,还 要再收20元的区域外还车费"。还车时,平台划定的停车区域极小,在多次尝试后均被告知用户停放位置并 不在规定还车区域,无奈下被强制扣除了20元区域外调度费。 林先生告诉记者,景区还有不少不知名的单车品牌伪装成了市面上常见的"小黄"(美团单车)和"小蓝"(哈 啰单车),"这次骑的是'乐宝租车',外观长得和几大品牌的单车非常像,骑车前不会去仔细鉴别,这种车大部 分是两个座的( ...
订单信息解密乱象如何治?专家:加大对快递物流合规性监管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0:40
此外,刘晓春认为,因为网购涉及到的处理个人信息的环节比较多,可能存在一些监管的薄弱环 节,"事实上,很多个人信息在平台还没推行加密订单之前可能就已经被泄露了。" 胡钢则向南都记者分析称,立法不完备、互联网平台网络实名制认证存在的管理漏洞是当前个人信息仍 被不同程度泄露的主要原因。 "运营商在为用户办理手机卡时,会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进行验证,并将身份证信息与手机号进行绑 定。我们在使用一些软件时,也需要提供我们的手机号进行验证。因为这样,我们的身份信息、手机 号、网络行为特征等都被相关平台收集了。"而相关企业主体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如果不完善,甚至以 此牟取利益,就会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裸奔"。此外,胡钢认为,"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个人信息保护 法,但目前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存在缺失的。" 建议:加大对企业个人信息使用合规性监管 此前,南都针对市民反映的网购平台"加密"订单信息不"保密"的问题开展了调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实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但网络上却存在大量所 谓"解密"中介,提供各大平台的"订单解密"服务,仅需2元就能买到一条公民个人信息 ...
信息差:如何逼一个小女孩离职?
虎嗅· 2025-06-05 14:35
信息的重要性 - 信息是战略的载体,有效传递信息才能使愿景变为现实 [2] - 咨询公司通过专业知识传授和信息传输效率优化帮助企业提效,包括技术工具整合、战略设计、品牌策略等项目 [1] - 软实力提升项目如领导力培训、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信息侧的建设 [1] 信息失真与耗损 - 信息传递遵循扩散压缩模型,扩散过程中因各方利益需求导致战略目标失真和资源浪费 [3] - 团队规模影响信息传递效率:10人内团队信息耗损最小,80人时失控感强烈,200人以上信息杂乱失真 [5] - 压缩过程中信息被简化或隐瞒,管理层难获真实反馈,影响决策和执行 [6] - 战略与执行的最大鸿沟在于信息解读,需通过纠偏过程将不确定战略转化为确定任务 [10] 信息通道建设 - 大公司通过多提供context而非control提升决策效率,内部信息透明是关键 [11] - 公司规模扩大后需增设PMO等角色及各类会议(周会、月会等)同步信息,跨部门千人项目信息同步成本极高 [12][13] - 信息通道建设三要素:穷举公司所有信息、定义处理逻辑、保证流通通畅 [15][16] - 信息分类包括员工(人效、能力等)、项目(风险、成本等)、资源(资产、供应商等) [18] 信息行为映射 - 项目周会生成风险、进度、成本等技术路径信息,事故报告和复盘也产生同类信息 [20] - 1V1沟通涉及人员能力、状态、离职风险等,晋升答辩会聚焦人员能力评估 [20][21] - 匿名反馈可暴露制度漏洞和文化氛围问题,负能量监测关联团队隐患 [20][24] 负面信息管理 - 员工不愿提出问题源于信息出口缺失,需分类处理如福利漏洞、加班、团队利益冲突等问题 [25][26] - 需为负面信息建立发泄渠道,鼓励暴露问题但避免跨级上报,文化上宣导对事不对人 [27] - 负面信息需受监督管控,隐藏会滋生负能量,关键是为其留出输出通道 [27][38] 信息分级与过载风险 - 需防止战略或私密信息泄露,不同团队对泄露标准不一,技术层面需防范业务/代码泄露 [29][30][31] - 信息分级必要,某些信息需限定触达层级,避免过度透明导致风险 [32] - 信息过载危害显著,低层级员工接触全量负面信息可能导致焦虑和绩效下滑 [34] 总结 - 信息失真难以避免,但可通过构建清晰通道、定义处理逻辑减少负面影响 [36] - 信息是团队协作和文化塑造核心,中层需平衡透明与分级,避免报喜不报忧 [37][38]
韩国警方将就信息泄露对SK电讯展开调查
快讯· 2025-05-20 15:11
据韩国警方5月20日消息,警方明起将针对韩国移动运营商SK电讯未及时应对用户手机卡信息泄露事件 展开全面调查。韩国警方认为,SK集团会长崔泰源等人知晓用户信息被泄露却未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 反映情况,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信息通信网法》等相关法律。 ...
AI伴侣:技术的温情与隐忧
中国青年报· 2025-05-18 13:04
行业市场规模与用户特征 - 2024年中国智能伴侣行业市场规模达387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1200亿元 服务覆盖人口达8000万 [3] - 智能伴侣用户中65%处于18-24岁年龄段 年轻人为市场主力用户 [3] - 人工智能伴侣通过精准情绪回应和全天候陪伴功能获得年轻人青睐 [3] 用户需求驱动因素 - 缓解孤独感和情绪支持:智能伴侣提供即时情感反馈 满足即时情感支持需求 [4] - 个性化体验:部分产品支持用户自定义角色 符合个人偏好 [4] - 社交焦虑与压力:年轻人将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伴侣 实现虚拟社交体验 [4] - 情感寄托需求: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形象被部分用户视为精神寄托 [4] 技术应用与产品特性 - 智能伴侣通过情感识别功能实现细腻情感互动 如模拟安慰对话场景 [3] - 产品高度拟人化 能根据用户输入提供定制化情绪回应 [3][6] - 长期沉浸式对话功能可能影响用户对现实亲密关系的认知 [6][7] 行业风险与治理路径 - 数据风险:需收集对话记录、地理位置、声纹等敏感信息 存在过度收集隐患 [5] - 算法风险: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强化用户认知局限 削弱主体性 [5][8] - 价值观风险:需防范非主流意识形态输出 需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8] - 社交认知风险:可能造成理想化人际关系期待 影响现实社交能力 [5][7] 监管与产品优化方向 - 建立年龄审核机制 强制设置最低年龄限制 [8] - 需标注"非真实情感关系"标识 嵌入心理咨询干预模型 [9] - 开发人机关系评估工具 从认知/行为/情感维度量化依赖程度 [9] - 创建混合社交模式 辅助社交焦虑者进行现实破冰训练 [9]
医疗信息流转的每个环节都该“扎紧篱笆”
北京青年报· 2025-05-07 07:55
近日,山东孕妇刘丽(化名)刚在当地医院做完产检,就收到月子中心添加好友的申请。她此前从 未在任何机构留下孕产信息,但是她的各种隐私信息对方却了如指掌。刘丽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 从明星病历外泄到普通患者就诊记录被贩卖,医疗信息泄露俨然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医疗信息泄露的"病",需要系统疗法和"综合处方"。作为医疗信息泄露的隐患源头,医疗机构应采 用算法加密技术,对患者的医疗信息敏感字段实施全链条动态脱敏处理,从挂号叫号、检查开药、住院 到病历流转、保管、查阅、使用全面封堵信息泄露的漏洞,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并建立医疗信息分层权 限管理机制,确保各科室、各流程只能访问必要数据。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隐私保护培训,教育引导医护 人员提升保护患者隐私意识,守住底线,规范操作行为。利用契约明确第三方的隐私保护责任,让出现 信息泄露问题的第三方承担违约责任。 执法司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涉医疗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拓展追责范围,既处罚信息泄露 直接责任人,也追究机构管理者的责任,倒逼医疗机构等主体强化内部管控;既处罚信息泄露的卖家, 也处罚非法买家和中间交易平台,斩断黑产链条。在此基础上,发布典型案例,起到查处一案 ...
揭露快递「涉诈」:不止韵达,涉诈包裹已入侵快递行业
36氪· 2025-03-24 08: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识研究所 ,作者关注互联网的 新识研究所 . 咸宁日报《新识研究所》栏目,关注科技、互联网与新产业 新识研究所官方邮箱:xsyanjiuxnrb@126.com 快递"涉诈",根源在网点难赚钱? 文 | 杨启耀 编辑 | 丁力 来源| 新识研究所(ID:xinshiyanjiusuo)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没有网购却收到了快递信息?那你可要小心是否被诈骗分子盯上了。 近些年来,使用快递定向投放诈骗信息的案例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莫名其妙就收到了不知是谁邮给自己的快递,而包裹中往往都只有一包湿巾或一 包洗衣粉,然后还有一张打着刮奖、退费等幌子诱骗收件人扫描二维码的传单。 如果收件人真的扫描了二维码,那么距离落入骗子挖下的大坑就不远了。 而在此类诈骗日渐猖獗的当下,监管部门终于出手了。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网站发布消息,称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 损失。 其中,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次日,韵达快递回 ...
日本产综研中国籍前研究员涉泄密中企被判有罪
日经中文网· 2025-02-26 11:29
被告权恒道在担任产综研主任研究员的2018年4月,将属于商业秘密的氟化合物合成技术相关 研究数据通过邮件发送给中国企业,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4年,罚款200万日 元…… 关于茨城县筑波市的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的研究数据泄露事 件,中国籍的原主任研究员权恒道被告(61岁)被控违反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公开营业秘密)的罪 名,2月25日东京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审判长马场嘉郎宣布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4年,罚款200 万日元(检方提出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款200万日元)。 判决还提到了对日本社会影响之大,表示"在拥有高度技能和知识的海外人才的利用受到重视的情况 下,在活动规范的理想状态方面也有可能产生严重隐忧"。 像此次事件一样,日本国内的高级技术信息被海外盯上的情况不断发生。2020年1月,软银前员工因非 法获取通信设备建造的相关机密信息而被捕。同年7月,东京地方法院在一审中认定该名前员工为了获 取报酬而应俄罗斯外交官的要求获取信息,作出有罪判决。 虽然国际研究人才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创新,但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AI)等尖端领域与海外各国 推进共同研究的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