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单车
icon
搜索文档
曾是群众短途出行“最后一公里”首选 营运11年后,1360辆公共自行车“退役”
镇江日报· 2025-08-02 07:58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单车应运而生。与传统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 车实现了无桩化借还车,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这种"随借随还"的模式,解决了公共自行 车固定站点用车的不便,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也由此急剧下降。 "现在镇江经开区的公共自行车市场占有率低、骑行人数少,目前全区日均骑行量不足200辆 次。"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管理科负责人李锦河介绍,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部分公共自行 车及配套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正常使用体验,也增加了项目维护成 本。经过研究评估,经开区公共自行车项目将于8月逐步退出。为了确保市民正常出行,现有共享助力 车站点将优化,覆盖公共自行车服务区域。 为全力保障市民的正当利益,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协同市公共停车管理处和相关企业,合理规 划公共自行车卡的退卡流程及时间节点,确保公共自行车卡的押金和预充值款能够顺利退还给每一位用 户 。 在 此 期 间 , 市 民 可 通 过 关 注 官 方 公 告 ( 镇 江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网 站 http://www.zjna.gov.cn/)获取退卡流程信息 ...
2.1变3,5分钟变半小时....这些“强制取整键”正在偷走你的钱
猿大侠· 2025-07-28 11:44
快递行业收费问题 - 多家快递企业存在计重"向上取整"行为,将小数部分进位至整数增加收费,例如圆通将2.7公斤标注为4公斤(虚增近50%重量),极兔将2.1公斤按3公斤计费 [2][3] - 半数快递企业在续重收费中存在此类违规操作 [4] - 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计费重量需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当前操作明显违规 [5] - 部分企业已优化规则:申通、中通按实际重量保留小数点后1位,韵达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且不进位,圆通续重以0.1kg为单位,德邦续重以0.5kg为单位并进位 [24] 停车收费行业问题 - 大部分停车场按整计时单位计费,例如超过1分钟即按1小时收费,每日停车6-24小时按6小时计费 [7][8] - 实际案例显示停车30分7秒被按45分钟收费,消费者认为未占用资源却需多付费 [9][11] - 出口拥堵导致排队时间跨计费节点时,消费者需多交1小时费用,引发公平性质疑 [10] 共享充电宝行业问题 - 租用充电宝1小时15分钟被按2小时计费(20元),规则为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算 [12] - 另一案例中仅使用5分钟却被按30分钟标准收费(2.5元),经投诉后平台退款 [13] - 计费规则前2分钟免费,但超出后直接跳至30分钟计费单位,偏差较大 [13][19] 行业共性问题与法规 - "向上取整"现象普遍存在于快递、停车、共享充电宝等领域,类似商家反向抹零行为 [6][16]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权,当前操作侵犯该权利 [18][20] - 《民法典》禁止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负担,例如停车超1分钟按1小时收费 [21][22] - 行业需细化计时/计量规则,制定公平实施细则以平衡效率与消费者权益 [23]
【福利】来低碳生活,至高兑20元立减金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7-24 14:58
低碳集能量活动 - 活动时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 [2] - 提供微信立减金优惠 包括借记卡专享满20元可用和满99元可用等不同档位 [2] - 可通过"去低碳生活兑换"参与活动 [2] 低碳能量获取方式 - 数字支付 线上理财 绿色出行均可获得低碳能量 [3] - 步行出行单日最高可获得100g能量 [4] - 共享单车单次可获得75g能量 [4] - 公交出行单次可获得90g能量 [4] - ETC出行单次可获得32g能量 [5] - 线上支付单次可获得2g能量 [5] - 信用卡消费每月最高可获得3000g能量 [6] 数字支付相关 - 数字支付被描述为"快人一步 线上购物安全省心" [5][6] - 理财信产品可获得单次117g能量 [6]
废旧单车轮胎将“变身”彩虹停车框
杭州日报· 2025-07-23 10:12
城市治理创新 - 杭州市善贤地铁站口启动"红色引领・碳索骑迹"单车行业党建联建项目,利用共享单车废旧轮胎改造"彩虹停车框"试点,预计8月底完工 [1] - 项目通过"资源循环+空间优化"模式,既消纳废旧轮胎又缓解地铁口停车难题,为城市低碳出行提供新样板 [1] - 若试点成功将在各地铁站口推广铺设,由轨道公用中心牵头联合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实施 [1] 空间资源利用 - 利用荒地及死角空间设立泊车点位,解决地铁口自行车、电动车停放难问题 [1] - 年底前将评估试点效果,若达标可能拓展为篮球场、社区活动空间等 [1] - 美团骑行透露试点施工预计8月底前完成 [1] 多方协作机制 - 成立"红色引领·碳索骑迹"志愿服务队,由行政执法局、社区、单车企业等组成 [2] - 常态化开展车辆整摆、停车引导、清理小广告等精细化运维服务 [2] - 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多方力量,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中的停放无序问题 [2]
“外卖大战”,谁是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01
外卖行业价格战现状 - 外卖平台近期放出大额无门槛红包和优惠券 部分商品甚至推出"0元购"活动 行业价格战持续升温 [2] - 行业竞争从"卷不动"升级为"杀疯了"状态 出现系统宕机 商家爆单等极端现象 [2] - 即时零售推动消费场景向即时性转变 形成万亿级蓝海市场 电商平台开始跨界切入外卖领域寻求高频流量 [2] 互联网行业竞争模式分析 - 当前竞争模式延续共享经济时代打法:砸钱引流 跑马圈地 赢家通吃 最终形成垄断格局 [3] - 共享单车行业曾经历0 5元 半小时的价格战 2024年多地价格已上涨至5 5元 小时 用户反映出现"价格刺客"现象 [3] - 网约车 共享充电宝等行业均呈现相似发展路径 预示外卖行业可能面临相同发展轨迹 [3] 行业竞争参与方影响 - 骑手在算法调度下高强度工作 普遍缺乏五险一金保障 8小时工作制难以实现 [4] - 小商家面临系统崩溃风险 部分门店因"0元免单"订单激增被迫临时闭店 [4] - 商家单量暴涨但利润被压缩 便利店凌晨仍需卸货 夫妻店营业至午夜才能结算 [4] - 消费者短期享受补贴红利 但参照共享充电宝价格从1元 小时涨至2元 30分钟的先例 长期可能面临价格回调 [5] 行业转型方向 - 破局关键在于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需重构行业评价体系 [6][7] - 建议推行"全职+众包"双轨制 为骑手提供社保保障 提升劳动者尊严 [7] - 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损耗 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 严格食品安全管控等方式构建健康生态 [7] - 理想状态应实现商家合理盈利 骑手规范作息 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共赢局面 [7]
以法治之力铲除城市“牛皮癣”
环球网· 2025-07-21 06:48
共享单车违法广告问题现状 - 共享单车成为非法广告"重灾区",由于属于企业提供的"公共交通产品"而非"城市公共设施",缺乏相应罚则且违法成本低,打击效果有限 [1] - 成都共享单车投放量达100.8万辆,全国第三,日均骑行210.7万次,为违法广告提供便利条件 [1] - 非法小广告分为八类:涉黄涉诈、办证刻章、网络借贷、医保套现、公积金套现、代开发票、广告宣传、租房,潜藏破坏市容、滋生犯罪等风险 [2] 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 采用"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民事诉讼"组合模式,问题率从16.5%降至2%以下 [1][7] - 5月行动中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289人次,企业运维2047人次,排查单车21.1万辆次,清理广告83700余个(涉黄类16300、金融类24700、虚假销售类28600) [2] - 公安机关累计抓获300人,刑事拘留28人,行政处罚266人,查处行政案件200起 [5] - 法院判例:对私自印制广告的商户判决书面道歉并赔偿2500元 [3][4][5] - 累计动态调减运力配额4857辆(美团1685辆、青桔1644辆、哈啰1528辆) [7] 企业责任与技术创新 - 督促美团、青桔、哈啰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车辆全周期管理,创新防粘贴技术(防粘坐垫、涂层、车筐网格) [3] - 企业推出举报奖励政策,通过次卡或优惠券鼓励用户参与广告清理 [7] 治理机制创新 - 15个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横向协同与刑行衔接 [3] - 网格员累计抽查单车136万辆次,发现问题车辆12万辆次,现场蹲点检查533个停放点 [7] - 优化行政处罚依据,累计查处乱张贴案件61件,罚款6480元 [5]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720
声动活泼· 2025-07-20 11:19
外卖行业观察 - 美团等外卖骑手因时间压力常在道路上高速行驶 反映平台对配送时效的严格考核机制[2] - 外卖现场订单积压导致混乱 但商家仍持续接单 显示即时配送需求与运力调配存在矛盾[1] 新消费业态分析 - 共享单车存在大量闲置现象 引发对行业盈利模式的质疑[2] - 奶茶咖啡等饮品赛道出现0元购促销 反映新茶饮行业竞争白热化[1] - 电影院爆米花等高溢价零食销售强劲 显示场景消费的溢价能力[1] 营销商业模式 - 冠名赞助等营销方式存在盈利逻辑 包括品牌曝光度提升等间接收益[3] - 短视频博主广告变现不依赖直接转化 更注重流量价值[3] 食品工业与安全 - 工业柠檬黄与食用柠檬黄存在本质差异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家长对食品添加剂的警惕[3] 文化商业现象 - 佛山顺德学校石墩彩绘形成地域特色 反映文化创意与公共空间的结合[3] - 日本城乡环境整洁度差异 或与人口密度及市政管理相关[3] 内容产业动态 - 播客《Knock Knock世界》采用订阅制商业模式 年度定价365元[5] - 节目通过多平台分发 包括小宇宙App等主流音频渠道[6]
外卖大战背后,需要怎样的市场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7-14 08:15
外卖行业价格战与竞争格局 - 京东集团于2024年2月正式上线外卖服务并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质商家 [2] - 淘宝闪购美团等平台推出"满25减21""满25减20"等大额无门槛外卖红包券部分商品甚至"0元购" [2] - 外卖行业从"卷不动"到"杀疯了"补贴大战实质仍是变相价格战 [3] - 即时零售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形成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 [3] 行业竞争历史与模式 - 共享单车行业曾将价格压至0.5元/半小时导致ofo倒闭摩拜被美团收购 [3] - 2024年哈啰青桔等共享单车品牌在多地调价1小时骑行费用从4.5元涨至5.5元 [3] - 互联网商战打法相似包括巨资引流跑马圈地赢家通吃等模式 [3] 价格战的影响与问题 - 超低价导致商家薄利多销骑手订单数上涨消费者乐于抢券 [4] - "爆单"效应可能造成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服务质量降低 [4] - 共享充电宝网约车等行业也出现过类似的价格战模式 [3] 行业转型方向 - 需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重构评价体系 [6] - 探索"全职+众包"双轨制保障骑手合法权益降低人员流失率 [6] - 整合供应链体系降低原料损耗率让利于商家和消费者 [6] - 利用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和配送费用保证合理利润 [6] 行业发展建议 - 跳出"烧钱—垄断—收割"的循环实现生态共建共享 [6] -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商家有利润骑手有保障消费者放心买的多方共赢 [2][6] -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在更广阔天地谋篇布局创新创业 [2][6]
共享单车不是移动小广告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18
共享单车违法小广告问题 - 共享单车成为黑灰产业"移动广告牌",违法小广告覆盖车把、座椅、车筐等部位,甚至恶意替换骑行二维码[1] - 违法小广告内容涉及非法代办、色情服务、网络诈骗等黑灰产业信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经济损失风险[1] - 共享单车高流动性和难以溯源的特点使小广告覆盖面广,投放成本低,查处难度大[1] 平台企业应对措施 - 共享单车平台应发挥主体责任,主动设防而非仅被动清理,利用运维团队开展高频巡查制止违法小广告[2] - 平台可考虑在APP中增设"广告举报"入口,鼓励用户参与举报和清除小广告[2] - 推行举报奖励积分机制如兑换骑行券,激发公众参与主动性[2] 监管与执法建议 - 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将清除小广告与铲除背后黑灰产业相结合[3] - 对非法网贷、诈骗等广告主实施"一案双查",深挖黑灰产业链[3] - 将单车广告治理纳入市容考评,压实属地责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3]
新华视点丨快递计重、停车计时等“向上取整”,合理吗?
新华社· 2025-07-11 19:50
快递行业计价方式 - 多家快递公司在寄件下单选项中仅能按1公斤、2公斤等整数单位进行选择,实际寄件中存在"不足1公斤按1公斤计算"或"不足0.5公斤按0.5公斤计算"的计价方式 [2] - 邮政EMS计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2.1公斤快递按2.1公斤收费,顺丰采取10千克以下续重以0.1千克为计重单位,10至100千克续重以0.5千克为计重单位,100千克及以上四舍五入取整数 [2] - 以商务件和个人件业务为主的顺丰、EMS等企业计价精准度相对更加细致完善,而以电商件为主的快递企业由于消费者对费用感知不明显,缺乏对散单用户精确计重的动力 [2] 其他行业计量行为 - 停车收费存在"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超时1分钟按10分钟计费"、"超出30分钟按1小时收费"等计价要求 [3] - 共享单车等服务多以15分钟、30分钟等为"向上取整"标准 [3] 行业标准与规定 - 国家邮政局制定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提出快递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计量用具,确定正确的计费重量,并在提供服务前告知寄件人收费依据、标准或服务费用 [4] - 国家标准《快递服务 第3部分:服务环节》规定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快递服务主体应在提供服务前告知用户计费依据、计费标准或服务费用 [4] - 各地关于停车计费的规定不尽相同,有些城市明确"计时收费的不足一个计时单位不收取费用",有些城市要求"不足一个计费单位的按一个计费单位计费",还有不少城市未对此细节作出明确规定 [4] 法律与消费者权益 - 价格法要求经营者应明码标价且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向上取整"若未在收费公示中明确说明,属于变相加价 [5]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快递续重等按整数计算,超出了实际服务成本,构成对消费者的强制交易,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 [5] - 若行业惯例与法律规定冲突,法律效力高于行业惯例 [5] 行业改进建议 - 相关企业要依法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落实明码标价与收费规则公示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6] - 企业需持续优化技术手段,如快递行业提高称重精准度、停车场推广智能化计时器、共享充电宝配置按分钟计费能力 [6] - 精确计重需要快递企业进一步细化费用核算,提升快递按照单位重量计算成本的精准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