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单车
icon
搜索文档
1-9月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超千件
中国食品网· 2025-10-24 14:48
市场监管成效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今年1-9月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112件,办结率为100%,投诉量较2024年同比上升10.7% [1] - 通过消费维权工作,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84万元 [1] - 前9个月累计将消费者投诉转为立案调查的“诉转案”达78件 [3] 消费维权案例与行业规范 - 监管部门处理共享单车公司案例,该公司强制用户充值20元以上才能支付2至3元骑行费用且未设退款入口,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在24小时内整改为“弹窗充值模式”并增设一键退款功能 [2] - 监管部门调解预付卡消费纠纷,消费者在某养发店充值4895元后因个人原因申请退费被拒,经核查核算应退1713.25元,退款事宜在3个工作日内执行到位 [2] - 监管部门深化“诉转案”工作机制,对投诉处理中发现的经营者违法行为立案调查,以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3] 工作机制与渠道建设 - 监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消费维权,严格落实法定期限内办结投诉,确保各环节不延期 [3] - 通过确保12315、12345投诉平台、消费维权站、来电、来信、来函等渠道畅通,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3]
5.8亿辆自行车与4.6亿辆机动车的路权“博弈”
央视网· 2025-10-17 19:12
行业现状与规模 - 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1] - 全国平均每天有2400万人次选择骑共享单车 [1] - 2024年北京市民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0%,接近机动车出行比例24.4% [1] - 深圳非机动车道设置率从2017年的9%提升至2024年的40%,里程增长至4400公里 [4] 行业核心矛盾与挑战 - 城市道路设施规划建设速度无法与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指数级增长相匹配 [2] - 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多互不隔离,骑行连续性常被临时停车或行驶的机动车打断 [2][3] - 非机动车路权不清晰,导致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进而侵占人行道,交通压力层层传导 [3][4] - 交通管理面临警力有限、技术手段不足的困境,例如道路监控技术难以识别自行车 [3] 解决方案与规划方向 - 城市规划和道路资源分配应向非机动车倾斜,在法律和设施两个层面明确路权 [1][4] - 通过划线、摆放护栏等低成本物理隔离方式是明确路权的直接手段 [5] - 针对路口混行问题,倡议在斑马线两侧划出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并探索将机动车停车线后移20-50米以腾出空间 [5][7] - 推行“自行车绿波”技术,通过路口联动信号灯配置保障自行车高效通过,但需骑行者保持一定速度 [7] - 城市设计和规划应从需求出发,在支路等城市“毛细血管”明确非机动车优先原则 [3][6] 项目案例与成效 -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有5000-8000人次骑行,解决了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间的通勤难题 [9] - 该专用道设有专人值守避免路权冲突,并设置了专门的养护中心,成为国际交流的范例 [9] 行业发展的长期效益 - 发展慢行系统能提升街道商业吸引力,使周边业态更加活跃 [9] - 绿色出行方式能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社会朝更友善的方向发展 [9] - 骑行环境的改善能提升整体通勤效率,降低街道噪声,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激发街道公共活力 [8][9]
共享单车骑行中遭遇自动落锁,谁来担责?
央视新闻· 2025-10-16 07:39
事件概述 - 多地用户报告在骑行共享单车时遭遇车辆自动关锁急停,导致摔倒受伤 [1][2] - 相关案例涉及多个共享单车平台,包括北京、广东等地 [4] 平台回应与技术分析 - 部分涉事平台技术团队排查后称未发现因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的情况 [4] - 平台推测事故原因可能包括用户手机误触"还车"按钮,或骑行他人未落锁车辆后被前用户关锁 [4] - 实测显示,正常骑行中点击还车按钮,系统会因检测到车辆移动而阻止锁车操作,仅当车辆完全静止才能完成锁车 [5] - 关于"远程落锁",需满足车辆在原地静止约1小时,且通过中控、GPS、信号检测综合判断等条件,但中控故障等可能导致系统误判 [7] 行业乱象与安全隐患 - 为抢占市场,部分平台存在违规超量投放车辆及"一码多车"的乱象 [7][8] - "一码多车"可能导致系统订单识别混乱,误判骑行状态并触发远程关锁 [8] - 武汉市三部门已累计督促多家共享单车经营企业回收违规超量投放车辆超过10万辆 [8] 责任界定与用户权益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享单车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有义务确保车辆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 [9] - 部分平台《租赁服务协议》中存在单方面排除自身责任的条款,专家认为这对用户不公平 [9] - 专家建议用户遭遇意外时应做好证据保留工作,包括拍摄车辆状态、保存订单记录等,并及时向平台及相关部门维权 [9]
共享单车骑行中为何会自动落锁?可能与平台“一码多车”有关
央视网· 2025-10-16 03:37
共享单车自动锁车现象 - 多地用户反映在骑行中遭遇共享单车自动关锁急停,导致摔倒受伤,涉及上海、北京、广东等多个地区 [1][2] - 用户受伤后向平台申诉,有平台对事故表示抱歉并向用户账户充值50元作为补偿,但否认系统监测到自动落锁情况 [1] 平台对自动锁车原因的分析 - 部分平台技术团队排查后未发现技术缺陷,推测原因包括用户未关闭开关锁页面导致手机摩擦误触“还车”按钮,或用户未扫码直接骑行他人未落锁车辆而前一用户后续关锁 [3] - 平台存在“一码多车”的违规投放乱象,系统可能因订单识别混乱误判骑行状态并触发远程关锁 [8][9] 自动锁车技术可能性验证 - 实测显示,在正常骑行或慢速推行状态下,多个平台均无法完成锁车操作,系统会提示“车辆仍在移动”或“车辆未停稳”,必须车辆完全静止才能还车 [5] - 业内人士指出,骑行途中误触“还车”按钮导致落锁的可能性非常低,只要车辆在移动就无法还车 [4][5] - 远程落锁功能通常需满足多个条件,如系统通过中控、GPS、信号检测判断车辆在原地不动超过1小时,但中控故障等可能导致系统误判在骑行中锁车 [6][7] 行业监管与公司运营问题 - 为抢占市场,部分共享单车平台违规超量投放车辆,存在“一码多车”问题,例如武汉市在抽查中发现一辆车在短时间内出现在相隔几十公里的不同区域 [9] - 武汉市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已累计督促多家共享单车经营企业回收违规超量投放车辆超过10万辆 [9] 用户权益与公司责任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享单车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有义务确保车辆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 [10] - 有平台的《租赁服务协议》称,用户提车即表明认同车辆安全,除非能证明是车辆固有缺陷直接导致事故,否则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10] - 专家认为平台单方面在协议中排除自身责任对用户不公平,不能单方面声称不存在问题或不需要承担责任 [11]
多视角透视这本“热量账单”看“十四五”蓝图 | 改变悄然发生↓
央视网· 2025-10-15 11:28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 - 全国加装电梯12.9万部,解决老年人出行困难并改变居民被动能量消耗模式[6] - 老旧楼宇改造从简单维修升级为满足居民实际需求,解放居民体力和时间[6] 慢行交通网络与体育设施建设 - 全国新建城市绿道2.5万公里并建成1500多个体育公园,将城市转变为开放式健身房[10] - 共享单车投放超1200万辆,三分之一用户周骑行超4次,人均周骑行2.5公里可消耗125千卡[12] - 骑行路线增长两倍多,每周两次3公里跑步年消耗18720千卡,相当于7次马拉松跑量[13] 便民生活圈建设 - 全国建成60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16][18] - 生活圈覆盖餐饮、购物、医疗、托育、健身等服务,减少居民奔波消耗[16][18]
消费更绿色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共享单车遍布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动力十足,饭店餐桌上"光盘行动"的卡片时刻提醒着顾客……"来河 南洛阳旅游,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理念随处可见可感。"北京游客杨岳说。 在汉服体验火爆"出圈"后,洛阳市积极探索创新异地还衣和共享汉服服务。与中国邮政合作开通定制化 同城速递,游客仅需将汉服投放至专用快递柜,就能实现快速低碳还衣。无论游客身穿哪家店铺的汉 服,只要走进门口设有"共享汉服"标识的店铺,就可以免费使用试衣间,换下汉服,并由专业人员为其 拆解头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12 版) "我在网上订了洛阳开元湖周边的一家宾馆,一查地图,从洛阳龙门站出来,直接坐地铁2号线就能 到。"杨岳说。她和朋友想去的地方很多,都一一做好规划:去洛邑古城坐地铁2号线转1号线,只需换 乘一次;去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骑共享单车过去不到20分钟……目前洛阳市区选择公交车、地铁 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多,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已达51.0%。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洛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城市公交所所长王连朋介绍,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双线运行,城市公交 ...
为啥盲道上电车比盲人还多?
虎嗅· 2025-09-23 16:03
盲道本来是给视障人士指路的神器,黄色条状和圆点砖靠触觉震动帮盲人判断方向。中国盲道总长度世 界第一,主城区遍地都是,但现实上却被共享单车、红砖、路桩奇葩占领,这究竟是为何? ...
记忆中的自行车
虎嗅· 2025-09-22 10:38
我人生印象里对自行车的第一个印象,是我爸的那辆"二八大杠"。 事实上,我一直觉得"二八大杠"这种叫法,北方人说得更多一些,南方人,至少上海人,我记得没这个叫法。 那叫什么呢?我也不记得了,好像就叫"28寸"或"28寸脚踏车"——没错,上海人管"自行车"叫"脚踏车"。 图片来自AI生成,但车型都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对我爸那辆"二八大杠"有印象,主要是我爸骑它来接送我上学和放学。 坐我爸的自行车上学,每次都面临两个选择:坐后面还是坐前面。 坐后面的那个后座,好处很明显:虽然是金属,但至少面积宽大,跨坐的话相对比较舒服,冬天的话,也有我爸在前面挡风。 但缺点也很明显:坐在后面,什么也看不见。尤其是下雨天,我爸披一件雨衣,顺带把后面的我也罩进去,整个人闷在里面,除了能看到脚下的路面,其他 什么都看不见——尽管那时候我还小,但总有一种无法掌控人生的感觉。 那么选坐前面呢?缺点很明显:前面就一条金属横杠,斜着坐,屁股疼。而且那时候"二八大杠"的前刹车细条和龙头之间有一道缝隙,一不留神把手指放进 去,我爸再一个急刹——后来我读到《红岩》里的江姐情节,真是感同身受。 一 但坐前面的优点却也让人无法回避:视野开阔,前方路况一目了 ...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41
行业规模与渗透率 - 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2] - 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2] - 全国骑行爱好者超1800万人,超1亿人次经常性骑行 [4] 用户行为与需求变化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自行车单程平均骑行时间从12.6分钟增长至13.88分钟 [3] - 两轮出行在早晚高峰时段能节约通勤时间 [3] - 与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频率提升更迅速,更满足城市短途接驳需求 [5] 共享出行市场发展 - 全国共投放超1200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天有2400万人次骑行 [5] - 美团共享两轮车过去一年总骑行里程超百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逾58万吨 [5] - 共享单车用户中,约23%的骑行行为替代了汽车等出行方式 [5] 多式联运与基础设施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轨道公交站点周边自行车骑行活动占比稳步上升 [5] - 全国轨道周边电动自行车骑行服务占比2022年增长13%,2023年进一步增长11.3% [5] - 各地通过建设风雨连廊、增设停车设施等措施,推进两轮出行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 [5] 环境影响与碳减排 - 全国每日因两轮出行减少的碳排放约1万吨,相当于节省汽油约660万升(以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 [3] - 2023年两轮出行共计减少碳排放429.25万吨,节省环保成本总计约26亿元 [3] 技术升级与绿色循环 - 北斗技术与共享单车深度融合,提升找车换车便利性和骑行体验 [5] - 氢能共享单车投入市场,具有快速加氢、续航100公里等特点 [6] - 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整体回收率约25%,共享自行车领域基本实现废旧自行车100%回收再利用 [6]
我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完成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05
行业规模与渗透率 - 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1] - 中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1] - 全国骑行爱好者超过1800万人,超过1亿人次经常性骑行 [3] 市场增长与用户行为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自行车单程平均骑行时间从12.6分钟增长至13.88分钟 [2]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轨道公交站点周边自行车骑行活动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 [4] - 全国轨道周边电动自行车骑行服务占比2022年增长13%,2023年进一步增长11.3% [4] - 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提升速度比自行车更迅速 [4] 共享出行市场 - 全国共投放超过1200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天有2400万人次骑行 [4] - 美团共享两轮车过去一年总骑行里程超过百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逾58万吨 [4] - 共享单车用户中约23%的骑行行为替代了汽车等出行方式 [4] 环境影响与经济效益 - 全国每日因两轮出行减少的碳排放约1万吨,相当于节省汽油约660万升(以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 [2] - 2023年两轮出行共计减少碳排放429.25万吨,节省环保成本总计约26亿元 [2] 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 北斗技术与共享单车深度融合,提升找车换车便利性和骑行体验 [4] - 氢能共享单车投入市场,具有快速换氢、续航100公里等特点 [5] - 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整体回收率约25%,共享自行车领域基本实现废旧自行车100%回收再利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