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搜索文档
全网羡慕的“气血感”,是新的身材焦虑吗?
虎嗅· 2025-07-21 14:40
女性健身趋势 - 女性健身从传统"白瘦幼"审美转向追求气血感和力量感 健身房鄙视链出现"举铁>瑜伽或跑步>广场舞"的讨论 [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成为全民健身主力 不同阶层和年龄的女性健身意义差异显著 调研涵盖肥胖者 留学生 离异女性 孕期妈妈等12类人群 [2] - 健身被赋予多重社会意义 包括审美取向 道德规训 性别气质 社交资本等 成为折射个体叙事的棱镜 [2] 健身与主体性觉醒 - 贾玲瘦身案例显示健身核心应是主体性觉醒而非结果导向 强调"具身性"概念即身体作为主体而非规训对象 [4] - 健身博主陷入消费主义矛盾 既倡导身体自主又受商业规则束缚 形成"消费型赋权"陷阱 [6] - 暴食催吐案例反映健身需突破审美规训 通过肉身在场体验触发反身性思考 [7] 健身审美标准演变 - 男性健身从劳动力资本转向文化资本符号 成为阶级品味区隔机制 "一身奢侈品不敌一副好身躯"现象凸显 [11] - "地母美学"兴起但本质仍是审美标准替换 未真正摆脱男性凝视 肌肉线条抗衰老需求反映工具理性主导 [11][12] - 中西方健身观差异显著 西方基于解剖学追求fitness 东方强调系统调养 文化流动中西方模式更强势 [13] 特殊群体健身体验 - 农村女性健身呈现去焦虑化特征 广场舞等运动侧重身体愉悦而非身体资本积累 [14] - 中老年群体健身强调生命体悟 年龄增长使健身体验从身份认同转向生命掌控感 广场舞承载青春回忆 [15]
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投资界· 2025-07-16 11:27
健身行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健身人数最多的国家 2022年底健身人群达3 74亿人[10] - 肥胖问题推动健身需求 2021年中国25岁以上超重肥胖患者达4 02亿人 预计2030年将超5亿人[10] - 全国体育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2023年达36741亿元 预计2025年达5万亿元[26] 健身方式多元化 - 传统健身房项目外 新兴运动如CrossFit 动物流 飞盘等快速流行[11] - 健身饮食专业化 生酮饮食 脏增肌等多样化饮食方式受关注[12] - 社交媒体推动健身潮流 体育综艺和影视作品带动小众运动普及[11] 健身商业化现象 - 健身装备和补剂市场繁荣 蛋白粉 肌酸等产品需求旺盛[16] - 私教课程销售火爆 但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教练资质参差不齐[17] - 健身博主成为流量密码 极限运动内容吸引大量关注和商业合作[19] 健身文化变迁 - 健身成为新身份象征 取代奢侈品成为阶层新标志[6][7] - 女性健身观念转变 从追求纤细到注重肌肉量和运动表现[23] - 健身焦虑现象显现 从"不健身焦虑"转向"健身焦虑"[14] 行业潜在问题 - 健美行业存在健康隐患 类固醇滥用威胁选手健康[20] - 商业宣传过度 导致部分人群陷入装备和补剂消费陷阱[16] - 健身意外频发 教练操作不当和极限运动风险需警惕[18][19]
好不容易955的新中产,在健身房卷起来了
36氪· 2025-07-15 08:41
健身行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健身人数最多的国家,2022年底健身人群达3.74亿人[6]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6741亿元,预计2025年达5万亿元[22] - 肥胖问题推动健身需求,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肥胖患者达4.02亿人,预计2030年超5亿人[6] 健身消费趋势 - 健身从传统项目扩展到CrossFit、动物流等新兴运动方式[8] - 健身装备、私教课、补剂等消费快速增长,形成完整产业链[10] - 运动品牌挖掘"自律"和"健康"概念,引导新消费行为[20] 健身服务市场 - 私教课程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但存在教练资质良莠不齐问题[11] - 女性专属健身房兴起,引发关于"粉红税"的争议[18] - 健身博主带动流量经济,极限运动内容成为短视频赛道热点[14] 健身产业链 - 补剂市场快速发展,蛋白粉、肌酸等产品需求旺盛[11] - 体育用品广告商积极投放健身相关内容[14] - 健身饮食形成细分市场,生酮饮食等多样化选择[10] 行业问题 - 部分健身教练资格证获取门槛低,存在安全隐患[11] - 健美行业存在类固醇滥用问题,威胁选手健康[15] - 健身焦虑催生过度消费,形成新的心理压力[10]
周均健身3.3次,男性爱练胸,女性要练腹|2025年轻人健身报告
36氪· 2025-03-28 18:17
健身行业趋势 - 健身已成为年轻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周均健身频率达3 3次 单次平均时长1 3小时 [8][10][17] - 00后成为健身房主力军 健身热情达7 63分 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8][9] - 自由职业者健身热情最高(7 83分) 周均频率达3 66次 其次是媒体文娱(3 52次)和建筑从业者(3 50次) [12][14][16] 用户行为特征 - 64 5%健身人群会控制饮食但非严格管理 21 8%认为健身与饮食无关 [19] - 男性71 4%偏好健身房自主训练 女性34 6%更倾向私教服务 男女在器械训练偏好差异显著(男性69 1% vs 女性53 0%) [23][26] - 女性每月健身消费996 3元 高出男性32% 主要投入私教和多功能装备 [42][54] 细分市场需求 - 74 1%消费者选择平替装备 多功能适配成核心诉求(32 9%) 户外防晒(28 9%)和缓震设计(17 8%)为三大关键词 [45][48] - 男性营养补剂以蛋白粉(63 1%)为主 女性更关注膳食纤维(19 9%)和肠道调理(18 0%) [58] - 生理期影响女性健身计划 51 9%会暂停锻炼 但24%坚持训练 [38][39] 健身理念演变 - 健身目的多元化 从增肌减脂扩展到解压(21 8%)和快乐运动(20%) [20][71] - 理想身材标准突破传统 30%女性接受120斤以上体重 部分男性追求纤细体型 [35][36] - 场景从健身房向户外(19 7%女性参与)和碎片化场景(8 7%办公室训练)延伸 [2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