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看2025年9月消费数据
2025-10-20 22:49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餐饮、酒店、离岛免税、汽车(乘用车、商用车、两轮车)、纺织服装、制造、家居消费品、新型烟草、潮玩、白酒、大众食品饮料等[1] * 纪要涉及的公司众多,包括但不限于波司登、海澜之家、茅台、五粮液、特斯拉、小鹏汽车、赛力斯、比亚迪、宇通客车、泡泡玛特、思摩尔国际、申洲国际等[3][12][14][22][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整体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同比增长5.5%(或另一处提及3%)[1][2] * 线上零售额增长7%,占社零总额25%[1][2] * 线下业态稳健增长,便利店、超市、百货、专业店和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增长6.4%、4%、1%、5%和2%[1][2] 细分商品类别表现 * 可选消费品表现分化: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通讯器材受益于新品发布增长16%,黄金珠宝增长10%[1][3] * 必选消费品稳定:粮油食品和日用品分别同比增长6%和7%[1][3] * 家电增速因国补政策收紧而回落[4] 餐饮与酒店行业 * 2025年9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9%,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0.6%,主要受中秋节错期高基数影响[1][5] * 预计后续餐饮板块有望回升至4-5%的水平[1][5] * 酒店行业RevPAR同比增长1%,入住率持平,ADR上涨约1%[1][6] 离岛免税市场 * 2025年首次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4%,主要受益于客流降幅收窄和客单价连续九个月正向拉动[1][7] * 新政策放宽及新引进品类对四季度销售有积极作用[8] 汽车板块 * 2025年汽车板块总体良好,9月乘用车销量285.9万辆,同比增长13.2%;1-9月累计销量2,123万辆,同比增长13.6%[1][9] *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22.4%;1-9月累计销量1,000.44万辆,同比提升32%,渗透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 * 行业重点关注支架升级带来的车企AI端定价和整车底层AI能力,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AI应用有望为头部车企带来估值重塑[1][11][12] 纺织服装与制造板块 * 9月纺织服装行业零售同比增长4%,家纺、中高端品牌表现较好,运动品牌销售下滑[3][16] * 四季度冬装销售及库存去化预期乐观,推荐波司登与海澜之家[3][16] * 制造板块因关税影响及订单弱修复处于低估值,但四季度开始需求修复,明年收入与业绩拐点可期,推荐申洲国际、新澳股份等[17][18] 其他行业与投资建议 * 白酒行业9月限额以上烟酒零售同比增长1.6%,价格承压,行业处于主动去库存摸底期,建议关注份额集中和消费升级主线,推荐茅台、五粮液等[3][25] * 大众品类食品饮料成本压力趋缓,盈利有望改善,推荐具备强定价权的公司[26] * 投资建议关注三条主线:高端化与极致性价比(如毛戈平)、线下渠道重启扩张(如永辉超市)、全球出海优质企业(如安克创新)[10] * 出海逻辑对企业增速影响显著,推荐美盈森、英科医疗等具有海外布局的公司[23] * 新型烟草和潮玩产业是重要方向,关注思摩尔国际、泡泡玛特等[20][22] * 商用车板块在以旧换新政策下内需稳定,推荐宇通客车、中国重汽等高股息企业[14] * 两轮车板块受益于产品力提升和出海高景气度,推荐隆鑫通用和春风动力[15] 其他重要内容 * 家居消费品9月内销增速16.2%,但环比放缓,出口微增0.5%[19] * 内需方向上,部分公司如奥瑞金、顾家出现行业催化或经营拐点[24] * 汽车行业展望明年,支架和海外市场预计持续贡献增量,零部件板块拥抱AI时代新空间,液冷需求预计持续增长[13]
阿里巴巴宣布牵手英伟达,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近1%,最新规模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0:10
港股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上涨0.17%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上涨0.99% 成交额突破1亿元 溢折率0.24% [1] - 成分股金山云、优必选、中国软件国际涨幅均超4% 华虹半导体和中兴通讯跟涨 [1] - 该ETF近10个交易日有9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超7.2亿元 [1] - ETF流通规模达45.88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科技ETF投资特征 - 港股科技30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 [1] - 指数覆盖经港股通买卖的香港上市内地科技公司 [1]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快手-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 [1] 阿里巴巴技术合作进展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 [2]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2] - 合作将提供全链路平台服务 缩短具身智能和辅助驾驶应用开发周期 [2] 云计算基础设施规划 -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2032年较2022年提升10倍 [2] - 阿里云算力投入将实现指数级提升 [2] 机构行业观点 - 西部证券看好AI算力国内链的科技自主和海外链持续景气 [2] - 关注AI端侧硬件变化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2]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中国AI创新与新技术趋势明朗 [2] - 国产化与全球出海融合进展快速 [2] - 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 [2] - 继续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传媒等板块 [2]
国泰海通 · 晨报0922|宏观、策略、海外策略、固收
宏观高频数据 - 消费整体改善,商品消费中汽车零售批发量、高端白酒价格因旺季及基数效应回升,服务消费中城市内人口流动、电影票房改善,但城市间迁徙指数同比转负[4] - 投资方面基建专项债发行快、项目合同额跌幅收窄,地产销售因假期错位同比回升,但土地市场转冷,开工建设数据仍处低位[4] - 进出口受关税政策扰动,国内主要港口运价下跌,生产方面各行业多数回落,发电、钢铁等行业受需求或利润影响调整[4] - 库存以补库为主,物价呈工业品涨价、CPI分化态势,流动性方面美元指数小幅上行,人民币温和升值[4] 大势研判 - 市场调整是机会,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核心动力源于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的“找资产”需求井喷,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7] - 中国经济预期正从“L型”一竖迈向一横,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已连续两个季度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定性上升,资产回报率预期企稳改善[8][9] - 中美元首通话表明短期风险展望稳定,弱美元与海外降息有利于中国宽松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如科创板成长层推出在即,后续A/H股指有望走出新高[7] 行业比较 - 科技行情未走完,主因中国AI创新与新技术趋势明朗,国产化和全球出海融合进展快速,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传媒等[9] - 金融板块经历调整后已基本回吐年中以来涨幅,股息回报潜在提高,对配置类投资人具有重要价值,建议逐步增配券商、保险、银行[9] - 反内卷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转变,有助打破通缩预期,看好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并建议四季度逐步战略增配消费如零售、化妆品、社服、农林牧渔、食品饮料[9] 主题推荐 - 国产算力:看好算力基建投资加码与国产链渗透率提升[10] - 商业航天: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看好液体火箭、卫星载荷、发射场等领域投资[10] - 反内卷:看好受益格局优化与价格预期改善的锂电、储能、养殖、造纸等[10] - 具身智能:股权融资加速与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落地,看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10] 港股红利资产 - 港股红利资产具备更高股息率,恒生综合指数股息率为2.9%,高于万得全A指数的1.9%,且现金分红比例均值44%高于A股的36%,估值水平更低,行业分布更多样[15] - 港股红利资产在弱市中具防御性,牛市跟涨,利率低时相对占优,但红利税更复杂,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通常按20%征税,且对美债利率更敏感[16] - 四季度港股红利资产性价比更高,险资配置需求提升,海外流动性转松下有望迎资金增配,中长期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及低利率环境下长期资金入市,港股红利资产具备配置价值[17] 债券市场 - 债市近期回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5bp到1.76%,国债期货T合约连续6日阳线,日均波幅0.27%,部分资金因四季度利率下行预期或年末刚性配债需求入场[19] - 历史四季度债市呈先弱后强特点,10月利率中枢多数上行,11-12月多数下行,但2025年四季度利率下行空间受限,因美联储降息下权益资产强势,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在[20] - 四季度债市下行关键 historically 在于机构年底抢配,但2025年配置力量可能减弱,银行面临存贷双重压力,保险更注重绝对点位,理财和基金因费率改革对信用债支撑减弱[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