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酒业如何跨越“冰与火”?这场“武汉会议”,回答时代之问!
搜狐财经· 2025-10-21 00:32
当理性消费成为共识,当人工智能深刻颠覆产业逻辑,当国际化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酒业正站在 一个"冰与火"交织的历史十字路口——一边是存量竞争下的寒意凛冽,一边是价值重构带来的生机灼 热。 10月17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国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世界名酒·共享荣耀"世界名 酒价值大会在武汉举行。这场思想盛宴,直面行业的核心命题: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名酒的价值应由 什么重新定义?消费变革如何倒逼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酒企如何从"交易"走向"共鸣", 以体验与价值重构增长逻辑?中国酒业的全球化,又该如何跨越文化边界,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 共鸣"的升维? 回应并求解这些时代之问,让本次大会超越了一场普通的思想碰撞。它因危机而谋变,不仅是新蓝图的 绘制,更是一次引导中国酒业实现价值升维的战略总动员。 新周期下的博弈:酒业的深度重构与价值重塑 当前,全球酒类产业正处于结构性变迁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多维度的战略转向与价值重构。烈酒板块表 现尤为突出,高端及奢侈细分市场以1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引领全球增长浪潮,亚太地区成为驱动该 增长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中国白酒市场保持稳健扩容,年复合 ...
与一棵树共享世界
36氪· 2025-09-27 11:27
缦品牌「阿拉善未来之林计划」 梭梭树是最适宜在沙漠中生产的树种之一,它们通常只能长到4-5米高,但根系可以向下扎到10米深,是树冠的两倍。发达的根系造就了梭梭树的耐旱性, 只要50升水,就有可能让一棵梭梭树在降水量不足150毫米的沙漠中存活下来,然后成为当地人的经济来源和一些小动物的生命通道。 所以,在阿拉善的沙漠中种树,种的从来不止是一棵树。 2025年9月的秋天,沙漠,干燥,昼夜温差很大。中午太阳直射温度可以达到30度左右,晚上降到10度以下。 这是一个不同于城市的地方,夜晚天空里的星星很亮,地上随风流动的黄沙是绝对主角,没有大楼,没有灯光,甚至绿色的树也是稀缺的点缀。 要改变这里的恶劣环境,只能种树。但在沙漠种一棵树的难度,至少是城市公园的10倍以上。不过,只要一棵树活下来,就意味着黄沙中多了一片小小的绿 洲,随时间而叠加的正向力量又增加了一份。 4万+4万+…… 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4年至2025年,每年春天来临之后,合生缦品牌以业主的名义在阿拉善的沙漠中种下1000亩梭梭树,按照正常的折损率计算,最起码每年有4万棵树能活 下来,变成一种与沙漠共生的力量,成为保障这里的居民和动物生存质量的屏障。 ...
陈春花:面对今天最大的机会变量,组织重塑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8:27
数智技术作为核心机会变量 - 数智技术被视为当前最大的机会变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商业模式和工作能力[2] - 技术优先是核心维度,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和业务模型以及自身能力是AI优先的,否则面临被淘汰风险[4] - 数智技术打破了线性时间概念,使得各行业能够以现在为起点重新定义未来,典型案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4] - 数智技术使人类的三种基本活动(物质生产、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均能参与经济活动并创造财富,例如直播商业模式规模已过万亿[5] - 数智技术改变了财富生产方式和工作取向,需理解年轻一代价值观从呵护人类转向更广范围(如动物)的变化[7]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演进 - 2012年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线上消费终端,2015年后数字技术开始进入产业端,推动数字化转型[8] - 数字化的三个本质特征是连接(连接大于拥有)、共生(同时存在于物理和数字世界)、当下(从现在向未来)[9][10][11] - 数智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过去与未来,加入智能概念,其三个本质特征是协同(与机器关系以降本增效)、适应(响应与进化速度)、精准(数据决策以增强客户互动)[11][12][13] - 企业需评估自身在数字化与数智化六个关键词之间的进展位置[14] 组织价值重构的关键要素 - 组织需从管控转向赋能,缺乏为伙伴和年轻员工赋能的能力将导致其流失[14] - 组织需从强调竞争转向强调共生,需存在于或创造生态体系以避免生存焦虑[16] - 组织需从分工(内部企业分工、外部产业分工)转向协同,以整合内外部及上下游合作者来提升整体效率[17] - 数智化下企业的核心挑战在于外部寻求确定性机会,内部激活人的价值而非仅机器价值,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智化转型[18]
陈春花:组织的数智化转型,机会从“寻求共生”中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12:31
(原标题:陈春花:组织的数智化转型,机会从"寻求共生"中来) 数智化转型,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有业务的、技术的、组织的……今天,我从组织的角度来跟 大家讨论。 01 AI时代的组织挑战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很清楚地知道,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不确定性、边界 模糊和价值重构。 大家可能看过一本书《反脆弱》,这本书最核心的就是讲你的组织是否具有反脆弱的能力,也就是你的 韧性、适应能力,你能否不断地把边界去做调整,把价值去做重构。 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从技术环境、制度环境,还是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的核心困境来看,你会发现 它其实就是要你把这三样东西能够解决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和价值重构。 · 技术环境:数智技术成为新基础设施,连接一切。 · 制度环境:社会责任成为必选项。 · 绩效关键:由组织内部转向组织外部。 · 核心困境:内部优化≠生存保障,亟需新成长逻辑。 我们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很挑战的问题,就是内部做得再好,好像都不能保障生存,所以才有"内卷"这个 词,甚至焦虑也来源于此。那么,我们新的成长逻辑到底是什么? 02 机会从"寻求共生"中来 如果说面对变化,我们最重要的是找机会,那么从 ...
以“共生”观念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生物多样性治理系列解读②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8:14
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涵 - 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哲学观 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将自然视为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2] - 创新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观 揭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2] - 倡导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观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法治观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观[2] 生态治理实践路径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5] -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6]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强化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6] 传统文化生态智慧 - 吸收《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荀子》草木荣华时斧斤不入山林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2] - 继承《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老子》人法地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伦理思想[2] 共生理论框架 - 共生概念涵盖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领域 衍生共生政治学 共生经济学 共生社会学 共生生态学等新兴学科[3] - 现代共生概念包含关系性 行动性 伦理性 社会性四个维度 强调关系性原则和舍弃个体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