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节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以钢铁感知温度、以算法丈量臂膀,链博会之光重塑生命新可能
华夏时报· 2025-07-20 00:4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设置"六链一展区",吸引国内外100余家企业参展 [1] - 数字科技链展区展示科技助残成果,涉及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手、AI算法等技术,目标重塑8500万中国残疾人的生活图景 [1] 科技助残产品与技术 - 浙江强脑科技第二代智能仿生手内置8通道电极片,可捕捉皮肤下0.1毫米神经电信号,大脑指令解析准确率达92%,残障人士可完成系鞋带、弹钢琴等精细动作 [2] -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展示直径3厘米的谐波减速器,回差精度小于1弧分,寿命超1万小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假肢 [2] - 灵心巧手科技高自由度灵巧手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模拟人类肌腱弹性,抓握力误差不超过0.5牛顿 [3] - 英伟达"醒狮机器狗"搭载Jetson AGX Orin平台,通过AI视觉识别无障碍通道,未来可编程完成导盲任务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科技助残产业以年均25%复合增长率发展,涵盖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AI康复评估系统等领域 [5]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带动上下游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5] - 湖北、浙江、广东、江苏四省已将"康复机器人"纳入医保目录和政府采购清单 [5] 政策支持 - 2024年底九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度和增加科技成果供给 [4] - 政策推动AI从"被动救助"转向"赋能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4] 社会影响 -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60%以上需要康复服务,科技助残可解决传统康复治疗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5] - 智能康复设备可提供高强度、标准化康复训练,实现个性化辅助,使治疗师聚焦评估与方案制定 [5] - 科技助残产业已形成覆盖基础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终端产品集成与应用落地的完整链条 [6]
摆线减速器:人形机器人下一代关节技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9 11:40
人形机器人关节技术现状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已从产品定义阶段进入功能实现与商业化落地阶段,但关节传动系统存在精度、负载与寿命难以平衡的硬件瓶颈 [2] - 行星减速器因背隙较大导致精度不足,多级结构增加体积和重量,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采用该方案但牺牲了负载能力 [2] - 谐波减速器精度达0.1弧分但抗冲击性差,下肢高负载场景寿命仅数千小时,远低于家用场景数万小时标准 [4] - RV减速器因体积和重量问题难以适配人形机器人,虽在工业场景表现优异但降低运动灵活性 [4] 摆线减速器的技术突破 - 摆线减速器通过多齿啮合设计(啮合齿数60%以上)实现负载能力较谐波减速器提升300%,科盟创新PEEK材料版本抗冲击能力提升200% [6] - 传动精度突破至1弧分以内,动易科技PhyArc系列定位精度达±0.01mm,远超行星减速器的5弧分水平 [8] - 单级传动比6-119的设计使体积较RV减速器减小40%,Agility Robotics应用后机器人腿部重量减轻23%,运动能耗降低15% [8] - 效率达90-95%,寿命突破1万小时,较谐波减速器提升50%,满足高精度、高负载、长寿命、小体积综合需求 [9] 产业链竞争格局 - 全球减速器市场由日企主导(哈默纳科占谐波减速器60%份额,纳博特斯克占RV减速器70%),但摆线减速器领域格局未固化 [12] - 车端齿轮企业如双环传动、豪能股份凭借精密加工技术迁移快速切入,双环传动欧洲工厂摆线轮加工精度达0.002mm,良品率92% [12] - RV减速器企业南通振康、中大力德通过技术转化布局,双环传动利用RV技术积累节省30%研发周期 [12] - 产业链向关节模组集成延伸,头部企业整合摆线减速器与电机、编码器等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13] 商业化路径与市场空间 - 下肢关节为首个突破口,特斯拉Optimus若采用摆线减速器可减轻重量18%并提升精度3倍,2026年单台用量预计4-6套 [14] - 腰髋部位市场规模预计达30亿元/年,摆线减速器可将寿命从5000小时延长至1.5万小时 [14] - 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摆线减速器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40亿元,单台搭载10套、均价9000元计算,100万台规模贡献90亿元收入 [16][17] - 价格预计从2025年1.5万元降至2030年0.9万元,降幅40%加速商业化进程 [17] 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 双环传动结合RV减速器与齿轮技术,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8.5%至13.1亿元,计划在匈牙利投资1.2亿欧元扩产 [18] - 豪能股份差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8%,磨齿精度0.001mm,2025年摆线减速器收入或突破1亿元 [18] - 福达股份拟收购长坂科技35%股权,合资设立机器人零部件公司,2026年机器人业务收入目标2.3亿元 [19] - 精锻科技精锻齿轮市占率超40%,开发集成式关节模组,2025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预计达5% [19] - 蓝黛科技参股泉智博布局关节模组,动力传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7%,一体化关节背隙控制在1弧分以内 [20] 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横向优化目标:精度0.5弧分以内、扭矩密度20Nm/kg以上、噪音60分贝以下 [23] - 纵向发展机电一体化,哈默纳科提出"整体运动控制"概念,国内企业推进智能关节模组集成 [23] - 汽车与机器人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技术可应用于摆线减速器偏心轴生产 [23]
机器人“艾德”:车间搬运有绝活
科技日报· 2025-07-07 07:40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双臂轮腿式人形机器人"艾德"由江南大学张秋菊团队联合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无锡威孚高科自主研发,身高1.7米,全身32个自由度,配备6电缸驱动的五指灵巧手,双臂抓取力达6公斤以上[1] - "艾德"采用双曲线齿形谐波关节模组,体积仅为普通齿形的30%,承载力达传统模组的1-2倍,实现关节小型化轻量化同时提升负载性能[3] - 机器人配备全铝合金灵巧机械手,总重不足0.6公斤,内置6个直线电缸,具有6主动自由度和9被动自由度,可复现握拳、竖掌等人类手势[4] 智慧车间物流应用 - 传统车间物流依赖人工搬运,物料员需频繁往返仓库与生产线,而"艾德"可替代人工完成柔性物料搬运,推动车间物流智能化[2] - 在1000平方米车间场景中,"艾德"需日行超16公里,往返仓库与生产线100余次,测试运动速度达2米/秒,潜在速度超15公里/小时[5][6] - 采用轮腿式构型优化底盘结构,通过三次迭代实现重心降低,解决加减速振动问题,配备48V锂电池可连续工作超5小时[6] 技术性能参数 - 五指灵巧手集成所有组件于掌内,无需额外配件即可连接机械臂,已实现在拿钢笔、拎料箱、扫码等场景的稳定操作[4] - 关节模组采用创新双曲线齿形设计,相较传统渐开线齿形显著提升空间动作能力和工作负载,更好适应高扭矩高精度条件[3] - 机器人通过轻量化处理上肢并将重心完全降至底盘高度,显著提升运动稳定性与操控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