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准平衡复苏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房地产
中金点睛· 2025-06-14 08:28
房地产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分为三个阶段:住房交易量、房价、房地产投资依次企稳回升,供需结构改变带来的房价预期向上是核心转折信号 [3] - 政策端需更大决心推进实体市场供需结构调整和防范企业端风险,2025年大概率演绎"中政策"情景,销量修复或略超预期 [3] - 若价格预期转积极,总住房销量修复至历史合理水平的空间可观,新房交易量修复空间更大,投资端指标有望在当年至滞后两年转入上行周期 [3] A股市场2025下半年展望 - 全年A股阶段性底部或已在4月初出现,下半年节奏或为"前稳后升",上行空间取决于财政政策发力程度 [8][9] - 配置建议聚焦确定性:产能周期机会、高景气机会、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 [9] - 五大关注主题:并购重组、人工智能、超跌优质龙头、消费精细化、逆周期政策支持 [9] 港股市场2025下半年展望 - 2025上半年港股跑赢A股及全球市场,但反弹呈脉冲式且集中在少数行业(仅35%个股跑赢指数) [13] - 过剩流动性的"资金盛"与有限回报的"资产荒"将导致指数区间震荡,结构性行情为主 [13] - MSCI中国指数中科技硬件(YTD+101%)、汽车(YTD+34%)、制药(2025E EPS增长47%)等板块表现突出 [14] 中国宏观2025下半年展望 - GDP增速改善但物价偏弱,金融周期调整导致总需求缺口走阔,劳动市场呈现"准平衡"复苏态势 [18] - 房地产拖累或继续收窄,财政政策尚有余力,内需大幅变化概率低,出口受关税影响但保持韧性 [18] - 下半年GDP同比增速或略低于上半年,核心CPI通胀小幅改善但整体偏弱 [18] 新消费趋势分析 - 消费市场呈现"消费分级"特征,消费者倾向"有品质的低价"和"有理由的溢价" [23] - Z世代(16-30岁)成为新消费核心驱动力,低能级城市消费潜力释放 [23] - 新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上升,精准捕捉特定群体需求是火热主因 [23]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房地产
中金点睛· 2025-06-14 08:27
房地产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分为三个阶段:住房交易量、房价、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供需结构改变带来的房价预期向上是核心转折信号 [2] - 政策端需更大决心推进实体市场供需结构调整和防范企业端风险,2025年大概率演绎"中政策"情景,销量因926政策效果超预期或略好于预期 [2] - 若价格预期转积极,总住房销量修复至历史合理水平的空间可观,新房交易量修复空间大于二手房,投资端指标有望在当年至滞后两年转入上行周期 [2] A股市场2025下半年展望 - 全年A股阶段性底部或已在4月初出现,下半年节奏预计"前稳后升",上行空间取决于财政政策对复苏趋势的支持力度 [7] - 配置聚焦确定性机会:产能周期视角、高景气度领域、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 [7] - 五大关注主题:并购重组、人工智能、超跌优质龙头、消费精细化、逆周期政策支持 [7] 港股市场2025下半年展望 - 2025上半年港股跑赢A股及全球市场,但表现集中于少数行业(仅35%个股跑赢指数),呈现脉冲式冲高回落特征 [12][13] - 下半年预计指数区间震荡,结构性行情主导,关注稳定回报(能源、银行)和成长性回报(科技硬件、汽车)板块 [14] - 科技硬件板块2025年YTD涨幅达101%,半导体板块2025年EPS预期增长247%,汽车与零部件板块EPS增长83% [14] 中国宏观2025下半年展望 - 经济呈现"准平衡"复苏:GDP增速改善但物价偏弱,金融周期调整导致总需求缺口走阔,劳动市场量价分化 [16] - 下半年房地产拖累或收窄,财政政策尚有余力,内需大幅变化概率低,出口受关税影响但保持韧性 [16] - 核心CPI通胀或小幅改善但仍偏弱,GDP同比增速略低于上半年,环比二季度减弱但下半年趋稳 [16] 新消费市场趋势 - 消费呈现"分级"特征:消费者倾向"有品质的低价"和"有理由的溢价",Z世代(16-30岁)成为新消费核心驱动力 [19] - 低能级城市消费潜力释放,房地产拖累减弱,新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上升 [19] - 消费结构从大众消费向个性与理性消费转换,完整制造链和庞大市场支撑第三阶段发展 [19]
中金:“准平衡”复苏——中国宏观2025下半年展望
中金点睛· 2025-06-10 08:21
宏观经济表现 - 过去半年GDP增速改善但物价持续偏弱,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长均达5.4%,预计二季度大概率在5%以上 [1][12] - CPI通胀偏弱,食品尤其是猪肉拖累明显,核心通胀表现好于总体CPI但也低于半年前预测 [12] - 以旧换新品类的销量同比接近10%但价格继续下行,量价分化显著 [12][15] 经济结构调整 - 金融周期调整趋缓,房地产对经济拖累逐步收窄,2022年拖累最大,近几个季度逐步改善 [8] - 传统行业在经济增加值中比重下降,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占比上升 [16][18] - 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传统行业员工人数下降最多,汽车、电力设备、电子等行业员工人数上升 [18] - 非传统行业净筹资现金流降幅收窄,传统行业净筹资现金流继续下降 [20] 技术进步与国产化 - 中国经济复杂度稳步上升,2023年全球排名第16,与美国差距缩小 [22] - 中国与欧日出口相似性指数趋势性上升,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学成品出口相似性上升较多 [22][24] - 制造业国产化率加速上升,2021年进口与产出比例90%,2024年上升到92% [26] - 2025年一季度进口降幅达6%,需求偏弱、经济结构变化和国产替代共同导致 [28] 劳动市场变化 - 劳动密集度下降,以2018年为100,2024年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度位于70-80之间 [29][31] - 平台经济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灵活就业规模达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员27% [35] - 劳动市场趋向"准平衡"状态,失业率稳定但收入增速放缓 [36][51] 下半年展望 - 预计2-4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5.0%、4.5%,全年5.0%左右 [54][57] - 预计全年CPI接近0,核心通胀0.6%左右,呈逐季改善趋势 [57][60] - 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0%,制造业投资8.0%,基建投资10%左右 [55] - 预计全年出口同比4.0%,进口同比接近0,关税对出口带来扰动但相对有韧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