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科
icon
搜索文档
陈茂波:美商希望通过香港开拓内地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20 15:5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商界重新评估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看到跨越式发展,并希望以香港为跳板开拓内地及亚洲市场 [1][4] -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地缘政治和债务压力等挑战,但亚洲区域经济融合展现出韧性并为全球增长贡献约60%,香港在其中发挥金融、创科和产供链整合的关键作用 [3][4][6] - 香港金融市场因新叙事和改革保持活跃,港投公司通过耐心资本策略已投资超130个项目,实现1港元拉动6港元市场资金的杠杆效应 [5][6] 香港经济环境与定位 - 香港维持自由港、普通法法治及高度国际化等"一国两制"优势,坚定实行自由开放贸易政策应对关税战升级 [7] - 香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便利企业筹融资,推动数字资产发展,近月持续录得资金流入显示国际投资者信心 [6] 全球及亚洲经济展望 - 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2%,较去年低0.1个百分点,预计明年增速进一步放慢至3.1% [3] - 亚洲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区内贸易,中长期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4%,今明两年为全球增长贡献约60% [4] - 全球多地面临高息环境下的债务压力上升,压缩政府公共开支空间并影响社会民生 [3] 科技创新与投资动态 - 内地企业在创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生物医药成为中美商界扩大合作的重点范畴 [4]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策略聚焦"投小、投早、投长期",已投资超130个项目,带动私人市场资金参与 [6] - 国际耐心资本论坛吸引全球约80家机构参与,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万亿美元,覆盖全球生产总值超50%的地区 [6]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荣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指数榜首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2:12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排名全球第一 前10名中有3个中国产业集群上榜 [1][3] 排名指标 - 排名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评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新增风险资本交易量 用于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集中程度 [3]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加上内地与香港管理的风投与私募基金规模在亚洲分别稳居前两位 [5] 集群表现数据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每百万人专利申请密度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为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为每百万人135宗 [3] 政府支持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三项各100亿港元计划:"产学研1+计划"、"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和"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另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5] - 香港通过拓宽新经济和科技公司筹融资上市路径 设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耐心资本" 引导市场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 [5] 区域协作与发展方向 - 香港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投资"四轮驱动方式 系统性推进创新科技相关软硬件建设 [3] - 香港将继续与大湾区城市协作推动创科事业发展 支持初创企业成长并吸引全球前沿技术企业与人才落户 [5][6]
香港最忙投资人
36氪· 2025-08-27 18:06
港投公司投资业绩与策略 - 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 已投资超过120个项目 其中2家企业已在香港上市 另有10余家企业已于今年提交或计划提交在港上市申请 [1][3] - 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 投资领域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方向 [3] - 采用"投资+"模式 除财务回报外更注重创造新增长动能 已探索金融科技、航空航天等前沿方向 [4] 港投公司生态建设 - 与戈壁创投、蓝驰创投、基汇资本达成合作 其中与蓝驰创投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支持华人科技创业者 [6] - 联合智源研究院成立"香港青源会" 为青年提供创投创业科研启蒙 组织企业赴马来西亚、文莱交流并促成合作 [7] - 举办国际耐心资本论坛 吸引80家全球机构参与 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万亿美元 [6] 香港科创产业政策 - 特区政府推出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重点投资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等领域 [10] - 过去五年投入逾1500亿港元推动科创 初创企业数量从2014年1000家增至2024年近4700家 [10] - 已与超过200家具高潜力企业洽谈来港设立业务 目标五年吸引不少于100间创科企业落地 [6][10] 香港产业格局变化 - 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互联网公司加速进驻 AI、具身智能、生命科学创业公司排队落地 [11] - 国际资金以每平方英尺100港元以上租金租用香港办公室 新兴产业链条吸引力显著提升 [11] - 银河通用作为首家具身智能领域企业被引入香港 累计融资超24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