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链强链

搜索文档
朗迪集团:拟以不超1.21亿元收购聚嘉科技不超过20.1667%股权
快讯· 2025-06-30 15:38
朗迪集团:拟以不超1.21亿元收购聚嘉科技不超过20.1667%股权 智通财经6月30日电,朗迪集团(603726.SH)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不超过20.1667%的股权,总价不超过1.21亿元。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具备 从高性能LCP纤维级基体树脂、改性树脂到高性能LCP纤维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及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 业。LCP作为一种高端特种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输送、光缆电缆、高端绳缆等关键领域应用广 泛,市场前景广阔。本次投资若顺利完成,将积极推动公司实现新材料板块补链强链,助力公司产品向 汽车电子、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拓展。 ...
一条东星斑背后的补链强链探索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东星斑养殖行业概况 - 东星斑是石斑鱼中的高档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身披红装非常喜庆,已成为婚宴寿宴和重要节日的招牌菜 [1] - 东星斑对水温要求苛刻,需要达到27-28摄氏度,目前仅在海南养殖,属于非常难得的独有品种 [2] - 近两年东星斑市场行情看涨,去年9-10月的塘口价达到每斤180元的高位 [1] 万宁东星斑养殖发展 - 万宁东星斑在建养殖面积达1800亩,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产能翻番 [1] - 万宁水产品总产量9.7万吨,同比增长7.5%,渔业产值44.27亿元,同比增长27.1% [1] - 东星斑工厂化养殖产量1.5万吨以上,万宁荣获"中国东星斑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 [1] - 万宁已集聚东星斑相关经营主体150多家,涵盖种苗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及休闲渔业等环节 [2] 技术突破与种业发展 - 南繁水产种业赋能和工厂化养殖技术成熟,使万宁东星斑种苗存活率提高到70%左右 [1] - 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病害,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团队在万宁设立水产研究基地,24小时监测水质,预防和解决病害问题 [2] - 建立东星斑种质资源活体库,研发抗病分子育种技术,突破全工厂化批量育苗技术难关 [2] - 保存东星斑及红瓜子斑精子200多份,东星斑良种选育进行到第三代,人工孵化成活率提升至4%-6% [2] 产业链延伸与企业发展 - 林兰公司重点聚焦种苗繁育和饵料板块,推动引进技术在本地实现饵料加工生产 [3] - 万诺水产养殖公司向上游发展,开始做10万尾鱼苗的标苗工作,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3] -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行业标准认定,强监管确保品质和产业安全,同时大力开拓市场 [3]
湖北宜化32亿收购宜昌新发投获批 补链强基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4
收购资产获批 - 湖北宜化以32 08亿元现金收购宜昌新发投100%股权方案获宜昌市国资委原则同意[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控制新疆宜化39 403%股权 合计持股比例从35 597%提升至75%[1][3] - 此次收购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提升资产质量 2024年公司营收169 64亿元 归母净利润6 53亿元[1][4] 资产重组背景 - 新疆宜化曾因2017年安全事故导致湖北宜化巨亏51 52亿元 2018年以10 40亿元转让80 10%股权给宜昌新发投[2] - 2022年通过债转股增资10亿元持股比例恢复至35 597% 2023年宜昌新发投无偿划转25%股权后持股降至39 403%[3] - 重组后公司将新增尿素60万吨/年 PVC30万吨/年 烧碱25万吨/年 煤炭3000万吨/年产能[3] 战略整合效果 - 交易将形成完整化工上下游产业链 强化尿素 PVC 氯碱产品规模与成本优势[4] - 新增煤炭开采业务可保障原料供应 构建更稳定盈利模式[4] - 公司近三年累计投入超50亿元战略转型 完成35亿元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5] 控股股东支持 - 宜化集团计划6个月内增持2-4亿元公司股份 近两年已累计增持444 07万股(5010 34万元)和1 69亿股(1 61亿元)[5][6] - 集团此前参与5亿元定增 累计支持金额超9亿元 彰显对公司发展信心[6] - 宜化集团拥有27亿吨矿产资源储量 年开采能力4000万吨 是全球最大多元醇生产基地[5] 主营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化肥化工主业 2024年尿素 磷酸二铵 PVC产能分别为156万吨/年 126万吨/年 84万吨/年[2] - 已形成"磷矿-磷酸-磷肥-精细磷化工"和"盐矿-氯碱-精细氯产品"两大产业链[5] - 作为中国首家氮肥类上市公司 公司是亚洲最大化肥制造商和氯碱化工企业[5]
美埃科技接待54家机构调研,包括JK Capital、宝盈基金、财通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5-09 17: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23亿元,同比增长14.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10.83% [1][3]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16.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92万元,同比增长18.45% [1][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7.48% [3] 经营战略与研发成果 - 2024年经营战略包括落实战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海外布局、重视存量客户需求、内生与外延并行五个方面 [1][4]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其他知识产权25项 [4] - 公司产品通过3C、UL、FM、AHAM、CE等国内外认证,测试中心获得CNAS认证 [4] - 公司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 [4]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因年底接单备货增加采购付款,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因增加固定资产采购及厂房扩建 [2][5] - 存货大幅增加主要因发货商品增加,预计未来可转化为收入 [11] 海外业务与国产替代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15%-20%,关税和贸易战影响有限 [2][5][6] - 公司计划加大海外产能布局及加快"国产替代"部署 [2][5][6] - 目标公司捷芯隆约30%-50%业务收入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中国以外地区 [10] 收购捷芯隆的战略意义 - 增强公司在洁净室领域的全方位方案解决能力,拓展市场边界 [7][8] - 符合公司补链强链需求,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综合布局 [9]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备提供洁净室墙壁和天花板系统及风机过滤单元的全方位技术方案能力 [10] 未来盈利增长点 - 加快海外市场部署和拓展 [6] - 加强对存量市场客户深耕,提高替换收入占比 [6] - 在新能源洁净室、生物医药、工业废气排放治理等领域保持业务增长 [6] - 加快"国产替代"部署,提高国内市占份额 [6]
一季度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广州交通运输业稳步开局
广州日报· 2025-04-28 12:29
交通运输业稳步开局 - 2025年一季度广州市交通运输业在春运出行消费及稳增长政策驱动下实现稳步开局,主要交通指标稳中有进,反映经济韧性与活力 [2] - 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港口外贸吞吐量表现亮眼,客货运保持平稳运行 [2] 机场运营表现 - 广州白云机场第四跑道启用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四跑道机场,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提升 [3] - 一季度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005.88万人次(同比+2.3%),货邮吞吐量56.00万吨(同比+0.2%) [3] - 国际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6.1%,新开通和恢复6条国际航线 [3] 港口外贸增长驱动 - 广州港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1.62亿吨(同比+3.2%),集装箱吞吐量652.13万标箱(同比+7.0%) [4] - 外贸货物吞吐量4648.02万吨(同比+16.9%),外贸箱量331.32万标箱(同比+22.5%)首次超过内贸箱量 [4] - 广州港与"一带一路"国家联系紧密,持续布局东南亚、非洲、欧美航线 [4] 货运物流效能提升 - 一季度全市完成货运量2.12亿吨(同比+1.2%),货运周转量5525.02亿吨公里(同比+6.9%) [5] - 公路货运量增长3.6%,航空货运量增长2.0%,水路和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7.2%和6.1% [5] - 快递业务量35.27亿件(同比+16.2%),受线上消费提升及政策推动 [5] 客运网络转型 - 一季度全市客运量8044.90万人次(同比-0.5%),铁路客运量增长2.9%,航空客运量增长0.5% [6] - 3月当月客运量同比增长0.7%,铁路和航空当月分别增长4.4%和0.5% [6] 公共交通结构升级 - 一季度广州地铁客运量7.82亿人次(同比+3.2%),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73.7% [7] - 公共汽车、巡游出租车占比持续下降,受电动单车、网约车分流影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