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石景山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助力创新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23:56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1]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采取分阶段差异化配置 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100万元 优秀项目≤200万元) 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500万元) 40%投资A轮企业(单笔≤1000万元) [3]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 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 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3] - 集成12条支持措施 解决办公空间 技术共享 安居保障等问题 [3]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新中心 提供管家式服务与创业导师一对一支持 [4]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 - 组建城市主理人与社区合伙人队伍 布局"景share"青年活力空间 [4] - 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 [4]
从厦大火炬创业营看厦门高新投的长期主义坚持
36氪· 2025-06-19 07:58
厦大火炬创业营概述 - 2025年厦大火炬创业营招募通道开启 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传感智能、生物医药医疗、电子信息六大硬科技领域 [1] - 创业营由厦门高新投与厦门大学联合发起 面向全国早中期硬科技项目 已发掘特仪科技、国科信息等标杆项目 [2] - 配套10亿元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构筑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量产的完整资金矩阵 [2] 资源与模式创新 - 完善"产学研用金"五维联动 整合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上市公司及专业媒体资源 [2] - 延续"1万元奖学金+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机制 新增10亿元规模转化基金覆盖全周期需求 [7] - 引入六大行业领域上市公司担任赛道导师 解决市场渠道、供应链协同等实际问题 [7] 课程体系设计 - 采用"封闭式实战培训+投资评估辅导"模式 提供财务、税务、法务等全方位培训 [10] - 课程直击技术型创始人短板 包括商业计划书撰写、股权融资节奏把控、知识产权攻防策略等 [10] - 邀请已投上市公司创始人分享"矩阵式组织架构设计"等前沿管理理念 [10] 项目成长案例 - 微龛半导体通过创业营优化客户关系管理机制 建立需求反馈渠道 实现战略级合作签约 [11] - 元能科技在创业营帮助下优化研发与市场策略 两年后获高新投追加投资 成长为细分领域前沿企业 [12] 投资理念与成果 - 厦门高新投坚持12年"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策略 累计投资52个项目 12个完全退出 4个部分退出 [16] - 构建"载体支持+政策对接+后续融资"立体化服务体系 为生产制造型项目提供低成本园区载体 [16] - 通过"白名单"机制对接银行信用贷款 提供多维度资金支持 [16] 入选标准与权益 - 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等科技前沿领域 面向种子轮至A轮阶段项目 [25][27] - 提供全程免费培训及奖学金支持 包括资本对接、宣传推广、生态赋能等权益 [28] - 优秀项目可获得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 高校科研项目可获得50-1500万元多阶段资金支持 [28]
四川省50亿元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6-13 12:31
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概况 - 四川省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启动,规模50亿元,标志着四川创新资本生态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1] - 基金由四川省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批设立,总规模50亿元,存续期最长12年,采用"70%参股子基金+30%直接投资"结构 [3] - 管理人中信建投资本以自有资金跟投10%,通过"利益绑定+专业管理"模式确保投资效率 [3] 基金战略布局与投资方向 - 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导向,紧扣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求 [3] - 锚定四大战略方向,已设立7支子基金(规模40.5亿元),采用"育苗-扶壮-助长"分层策略 [3] - 重点覆盖四川"15+N"重点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布局瑞利声学、基茵达等多个优质项目 [4] 子基金分层投资策略 - 种子期子基金聚焦设立3年以内、50人以下的"创新胚胎",支持技术开发与产品概念验证 [4] - 天使期子基金瞄准5年以内、100人以下的"技术青苗",助力产品初步市场化 [4] - 创投期子基金服务7年以内、300人以下的"成长型企业",推动规模化发展 [4] 基金投资计划与项目储备 - 基金计划2025年度投资金额超5亿元,已立项永新医疗、星河动力等10个项目,储备清瀚医疗等20余个项目 [4] - 重点覆盖新材料等七大领域,推动原始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4] 四川科技创新基础与成果 - 四川拥有国家实验室、500余家科研院所及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总数突破1.82万家 [3] - 22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川实现产业化,每年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公布:17只子基金入选
新华财经· 2025-05-31 08:56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 - 共有17只子基金入选 其中集成电路2只 生物医药10只 人工智能5只 [1] - 拟投资金额共41.5亿元 基金总规模241.5亿元 放大倍数5.82倍 [1] - 从79家申报机构中筛选出符合"上海方案"的优质子基金 [1] 集成电路子基金布局 - 构建"产业资本+国资协同"生态布局 包含聚焦特定场景的CVC基金和地方国资生态整合枢纽 [2] - 通过不同定位资本力量实现"强链补链+生态培育" 巩固上海"设计-制造-应用"全链优势 [2] 生物医药子基金策略 - 采用全景式生态构建路径 包含区域集群升级 原始创新探索 科研成果转化 并购补链支持 跨国合作网络等分工 [3] - 覆盖CGT 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打通"实验室发现-临床试验"转化链条 [3] 人工智能子基金生态 - 形成全栈式布局 包含区域发展赋能者 技术攻坚探索者 成果转化催化者 长期资本守护者 全球创新连接者等角色 [4] - 构建"核心+卫星"生态 培育链主企业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完善产业布局 [4] 上海国投未来规划 - 发挥"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引领作用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三大先导产业发展 [5] - 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创新策源 成果转化 产业生态优化 加速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5]
【深圳特区报】深圳私募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连续6年增长 近5000个项目投向“20+8”产业集群
搜狐财经· 2025-05-31 08: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12月末深圳存续801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共备案3429只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4103.42亿元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4.13%、1.13% [2] - 自2018年以来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平均年化增速分别达到24.09%、21.74% [2] - 深圳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创业投资基金6只管理规模合计68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1.02% [2] 行业集中度 - 深圳创投行业向头部大型机构集中前10%的机构管理了约74%的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 [2] 投资方向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4.28%占比46.36% [2] - 投资于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同比增长3.87%占比67.28% [2] - 投资于高新科技企业项目数量10899个同比增长5.71%占比53.40%3年平均年化增长率为11.14% [2] 本地产业支持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深圳的项目达6255个在投本金1852.08亿元 [3] - 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的在投项目4893个在投本金1109.97亿元同比增长2.11%、0.96%占比分别为78.23%、59.93% [3] 退出情况 - 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退出本金430.69亿元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94.62%、71.06%、70.28% [3]
国投系基金发布成绩单:2700亿规模,投出296个IPO
搜狐财经· 2025-05-25 15:17
国投系基金概况 - 国投系基金是创投领域的超级战舰部队之一,与清华系、北大系、中科院体系并列 [2][3] - 国投系基金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有16年历史,投资清单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寒武纪等明星企业 [4] - 截至2025年3月,国投系基金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基金10余只,规模超过2300亿元 [4] - 累计投资1000多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4] 历史背景与使命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1988年国家计委下设的6个专业投资公司 [5] - 国投系基金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以市场化投资手段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 [6] - 管理的基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如脱贫攻坚、科技创新、制造强国等 [6] 基金类型与战略布局 - 基金类型从单一股权基金扩展到覆盖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并购基金的全链条生态 [6]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乡村振兴)、国投创新(制造强国)、国投创合(母基金生态)、国投创业(科技创新) [7] - 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完成关键环节覆盖 [9] 重点投资领域 集成电路产业 - 重仓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投资金额达278亿元,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336个项目 [9] - 投资企业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粤芯半导体等 [9] - 寒武纪案例:累计投资超9亿元,推动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 [14] 生物医疗领域 - 累计投入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 [10] - 在工业菌种、酶制剂等细分领域投资25家企业 [10]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 斥资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企业 [10] - 2016年逆势领投比亚迪15亿元,助力其动力电池产能跃升至全球领先 [13] 投资策略与成效 - 聚焦早期项目,A轮及之前投资占比超1/3,B轮及之前达56% [11] - 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培育约40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 [12] - 投资企业中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约700家 [12] - 平均持股周期超过5年,坚持做"耐心资本" [13]
VC/PE现状还好吗
投资界· 2025-04-27 16:01
行业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但降幅收窄呈现回暖迹象 [3] - 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为992只和3470.84亿元同比均下降2.9% [3] - 剔除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后新募基金规模3261.05亿元同比上升17.6% [3] - 外币基金募资持续低迷仅4只完成募集规模约45亿元同比降幅超70% [3] 投资动态 - 投资案例数2329起同比上升12.2%披露投资金额1398.24亿元同比下降27.9% [3] - 硬科技领域成为市场热点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医疗健康机械制造等领域投资活跃度明显上升 [3] - 机械制造及清洁技术获投金额增幅显著分别达85.2%和97.2% [84] - 人民币投资占据主导地位金额占比超95%外币投资金额同比下降75% [78] 退出情况 - 退出案例500笔同比下降33.8%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239笔同比上升22.6% [3] - 中企上市环境有所好转但整体退出数量仍呈下降趋势 [3] 政策环境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延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14] - 国办1号文件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义和定位推动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17] - 政策引导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成为创投行业共识 [15]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推动险资入市 [60] 市场结构 - 国资背景机构管理基金认缴总规模逐年提升成为市场主要参与者 [28] - 小规模基金设立及募集活跃10亿元以下基金数量占比达50.6% [51] - 浙江江苏山东三地新募基金数量超百只北京新募集基金规模居首 [54] 行业趋势 -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热度最高案例数514起金额434.76亿元 [84] - 多只超长期基金设立聚焦硬科技领域存续期普遍超过15年 [58] - 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试点 [62] - 工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等产量增幅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