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益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成功的“秘籍”其实早就公开了,任正非的资质之高,举世罕见
搜狐财经· 2025-10-13 10:06
《华为基本法》的核心地位与价值 - 《华为基本法》被归纳为商业和企业真理的集合,是公司发展的基础规则 [1] - 掌握基本法则有助于创业者洞察本质,避免走弯路,实现快速发展 [1] - 任正非在行业野蛮生长阶段即能高屋建瓴把握商业规律,展现了卓越资质 [1]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财富 -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3] - 公司没有可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依靠在人的头脑中挖掘价值 [3] - 公司成功首先依赖于创始人及一大批认同使命的奋斗者,技术、产品和市场是后续产物 [3] - 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是企业发展的真理 [3]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 - 企业应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并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成果 [4] - 两者如同黑鱼白鱼的统一,形成不断循环、生生不息的体系 [4] 人力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 - 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6] - 公司追求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而非单纯利润最大化 [6] - 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是财务资本不断增值的根本驱动力 [6] - 成长最大化的内涵是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从而水到渠成获得利润 [6] 公司的愿景与经营理念 - 公司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通过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8] - 发心决定事业格局,仅追求个人发财难以做大事业 [8] - 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唯有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 [8] - 正确的理念决定正确的态度、行为和结果,理念决定立场 [9] 利益共同体与价值分配机制 - 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 [11] - 经济利益与生产关系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11] - 文化权是最大的管理权,通过创造环境实现管理,不让奋斗者吃亏是关键 [11] - 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由文化决定)是利益共同体成功的基础 [11] 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 - 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 [13] - 企业家洞察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是稀缺资源,能吸引人才、驱动技术和产品发展 [13] - 人才看重成长机会而非短期经济利益,愿意为长期利益做出选择 [13] - 机会牵引人才,人才带来技术和产品,从而构建更大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13]
业内人士:茅台预收货款下降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10:00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收货款从年初95.92亿元下降至55.07亿元,减少40.85亿元 [2] 渠道策略优化 - 通过调整渠道付款节奏减轻经销商财务负担 [2] - 与经销商深化战略协同推动白酒市场良性发展 [2] - 主力经销商打款意愿强烈且渠道整体运营平稳 [3] 经销商关系管理 - 营销团队需与经销商共同做好消费者服务 [2] - 精心服务经销商并了解市场拓展与产品动销困难 [2] - 经销商体系被定义为利益、情感和命运共同体 [2] 企业战略定位 - 坚持长期主义与渠道商保持密切协作 [2] - 构建厂家与经销商深度绑定的利益共享机制 [3] - 通过共担风险体现企业契约精神 [3]
变革与共赢: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为何值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19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核心机制 - 管理费动态调整机制取代传统固定费率,根据投资者持有时间和实际收益浮动,实现"收益达标多收、业绩未达少收" [4] - 首批产品采用三档费率结构:年化收益率超基准6%且为正时费率1.5%,跑输基准3%以上降至0.6%,其他情况维持1.2%中性费率 [5] - 设计特点包括风险共担机制、超额收益奖励和非对称让利,管理费降档幅度显著大于升档幅度 [8] 行业底层逻辑变革 - 商业模式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收入公式从"规模×费率"变为与超额收益深度绑定 [23] - 业绩基准锚定机制约束投资行为,防止风格漂移,要求管理人专注能力圈 [24][25] - 利益绑定具象化,管理费自动下调机制比传统话术更具说服力,重塑持有人心理账户 [26] 市场与政策背景 - 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资金流向权益资产,美元资产避险属性减弱创造中国权益产品超额收益空间 [10][14] - 政策组合拳包括"国九条"分红导向、类平准基金、降准降息等,力度超越2018年贸易摩擦时期 [18] - 资管行业在净值化转型和费率改革推动下,从规模竞赛转向投资者获得感比拼 [18] 产品设计特点 - 首批产品由管理规模超百亿的资深基金经理管理,采用中证800等宽基指数降低理解门槛 [20][21] - 政策要求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标志行业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 [27] - 历史对比显示管理费从2001年1.5%固定费率演进至当前浮动机制,完成行业范式转移 [27] 长期行业影响 - 创新机制将信任转化为可衡量的市场价值,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竞争 [9][32] - 产业革命背景下,AI和人形机器人等技术突破正改写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创新叙事 [18] - 变革虽面临费率公平性、基准选择等挑战,但已开启资产管理行业的新周期 [3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