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大公国际:潍坊市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展望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25-07-25 13:03
经济概况 - 2024年GDP达8203.2亿元,位居山东省第四、全国第36,规上工业营收达1.2万亿元[1][2][12]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6亿元,同比增长1.8%,税收收入377.5亿元,税收占比6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自给率69% [3] - 2024年底政府债务余额2854.4亿元,控制在省下达限额内,债务规模居山东省第三[3] 产业发展历程 - 农业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首创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90年代规模化扩张,2000年后产业化、品牌化转型,2010年以来迈入智慧农业新阶段[6] - 动力装备产业:1932年研发首台15马力柴油机,2007年蓝擎WP系列发动机热效率达46%,较行业平均高4个百分点,2020年发布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2023年甲醇动力系统量产,本地配套率约45%,2023年总产值约320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约15%份额[8] - 电子信息产业:1987年引进日本三洋录音机生产线,2008年歌尔股份蓝牙耳机全球市场份额突破15%,2020年以来硅基光电子芯片量产,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0%[9] - 化工产业:1958年昌乐化肥厂投产,1992年海化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纯碱生产基地,纯碱产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营收接近4000亿元[10][11] 产业结构与布局 - 产业结构:2024年化工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规上工业营收达1.2万亿元,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等[12] - 空间布局:呈现“一核三带多节点”特征,沿海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800亿元[13] 面临挑战 - 传统产业占比高,高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R&D投入强度2.3%低于全省2.8%的平均水平[15] - 80%以上研发投入集中在5家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率不足40%,VR/AR头显国产化率有提升空间,县域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高端人才占比低于济南[16] 发展展望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化工绿色化,装备制造业提升本地配套率[17] - 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补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环节,新能源构建全生态链,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源药物[18] - 区域协同与创新要素优化:实施“一核三带”战略,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与济南共建“人才飞地”[19]
外媒关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务实成果丰硕 友谊开启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19:44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取得丰硕务实成果,深化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谊与合作关系 [1] - 中亚五国首次在本地区与其他国家元首召开峰会,重要性显著 [1] - 峰会聚焦强化区域合作、拓展政治对话空间、深化经贸往来,讨论确保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人文交流等重要任务 [1] - 中国与中亚国家承诺提升公路、铁路互联互通水平,开通更多直航航班 [1] 区域经济合作与投资 - 峰会有助于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深入发展,促进新项目落地和投资增长 [1] - 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物流、科技等重点领域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拓展 [1] - 在当前全球稳定性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亚国家与中国展现出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协同与科技创新的典范 [2] 战略关系与伙伴关系 - 峰会全面彰显了中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持续深化,标志着双方互信与战略协作不断增强、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2] - 中亚国家与中国在巩固睦邻友好、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2] - 峰会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正以实际行动搭建友谊之桥、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成都银行:“万亿行”再进阶,铸造区域金融“新引擎”
四川日报· 2025-05-09 06:49
公司业绩表现 - 资产规模突破1 25万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0 17% [1] - 资产总额 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分别达到12501 16亿元 8858 59亿元 7425 68亿元 连续4年实现千亿级增长 [1] - 80亿元可转债提前3年完成摘牌 创下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核心资本补充纪录 [1] - 首次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排名第359位 连续4年位居"成长力银行50强"榜首 [1] 区域经济协同 - 新增存贷款规模在四川省金融机构中名列前茅 为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 - 为华西集团打造全省首单省属建筑施工企业存量应收账款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盘活存量应收账款近10亿元 [3] - 全年信贷投放近4000亿元 新投资地方债 信用债超过400亿元 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的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区域前列 [3] - 实现区域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100%覆盖 打造"园区+金融+场景"的服务生态 [3] - 在成都高新区为1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专属产品 信贷服务覆盖全市八大产业生态圈 [4] 零售转型突破 - 个人存款规模突破4000亿元 个人贷款增量在区域内保持领先 储蓄存款新增843亿元 区域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方阵 [5] - 优化适老服务机制 累计为老年人办理上门服务645笔 提供远程视频服务196笔 [5] -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客户接通率保持在95%以上 [5] - 搭建"网点+云端+泛金融"的链式服务体系 财资管理系统服务客户超过2000户 [6] - 上线理财代销业务 关注客户家族财富的传承规划 [6] 金融科技赋能 - 完成票据业务系统优化升级 互联网贷款业务专项工作 综合理财系统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 [7] - 科技贷款余额及增量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成都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接近90% [7] - 引入AI模型 构建覆盖贷前 贷中 贷后的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 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 0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为479 29% [7] 战略展望 - 构建"价值共生 成长共进"的伙伴型银客关系 坚持长期主义 扎根川陕渝地区 [8] - 持续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