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转型

搜索文档
高管被查、关店止损,新东家德弘能救活大润发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01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调查 公司回应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强调对违法违规零容忍 [2] - 反腐风暴涉及多位高管 包括管明武被带走和多个店总停职 指向德弘资本接手后的系统性反腐行动 [3][6] - 德弘资本完成收购后迅速推进管理层换血 创始人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 由德弘联合创始人华裕能接任 阿里系高管退出董事会 [8] - 任命零售老将沈辉出任CEO 提出回归零售本质战略 原杂货商品部总经理吕国铭退休 由李春德接任 [9]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德弘资本收购高鑫零售78.7%股权 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收购股份约75.08亿股 [6] - 战略从阿里时期的线上线下融合转向聚焦零售基本面 优化供应链和门店运营效率 强调社区商业中心定位 [10] - 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中型超市 通过降本增效实现扭亏 2025财年营收715.5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86亿元 [19][20] - 重点发展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 已开设33家Super门店和7家M会员店 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 会员费收入增长125%至0.36亿元 [18][19]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高鑫零售2024财年营收725.67亿元 同比下降13.3% 年内亏损16.68亿元 [13][14] - 经营利润从2023年盈利11.77亿元转为亏损10.09亿元 同比下降185.7% 每股亏损0.17元 [14] - 总资产减少5.3%至607.15亿元 净资产下降9.9%至217.94亿元 净现金减少15.1%至165.04亿元 [14] - 阿里时期业绩持续下滑 2018财年营收1013.15亿元同比下降1% 经营利润41.96亿元下滑6.5% 2022财年亏损8.26亿元 [12][13] 行业环境与竞争挑战 - 传统商超行业整体面临困境 家乐福中国2024年底仅剩4家门店 沃尔玛中国关闭超20家门店转向会员店模式 [17] - 消费需求变化导致传统大卖场模式失灵 年轻消费者偏好即时性小批量采购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分流客源 [17] - 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仅12家超市实现销售额增长 6家达成销售额与门店数双增长 11家仍陷入经营困境 [17] - 大润发新业态面临品牌认知度培育挑战 供应链整合和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资金投入 转型压力巨大 [22] 历史合作与股权变更 - 阿里2017年以224亿港元入股高鑫零售 视为新零售战略核心 但最终因转型见效慢和战略调整选择退出 [11][15] - 阿里与大润发存在基因冲突 互联网节奏与传统零售模式难以融合 导致合作效果不及预期 [15] - 德弘资本收购价格低于阿里2017年入股成本 完成从战略投资到非核心资产处置的转变 [15]
森马服饰(002563):2025H1业绩有所承压,期间费用率提升致利润率下滑
长城证券· 2025-09-12 17:03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1.49亿元 同比增长3.26% 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下降41.17%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46.70% 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36.32% 同比增加5.70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5.19% 同比下降4.05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9.26亿元 同比下降18.6% 2026年回升至11.45亿元 增长23.5% [1][8] 业务运营状况 - 全系统终端零售保持中个位数增长 7-8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新开店铺540家 关闭629家 期末总门店数8,236家 [2] - 成人服饰门店2,800家 儿童服饰门店5,436家 [2] - 直营门店999家 联营43家 加盟7,194家 [2] 战略发展举措 - 推进零售转型 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人货场"协同体系 [3] - 引入品牌健康度考评机制 监测7个过程指标和2个结果指标 [3] - 海外业务拓展至吉尔吉斯斯坦等新兴市场 [3] - 多个品牌入驻速卖通 Lazada Shopee等电商平台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63元 总市值151.68亿元 [4] - 2025年预测PE 16.4倍 2026年13.3倍 2027年11.4倍 [1][8] - 每股收益预测:2025年0.34元 2026年0.42元 2027年0.49元 [1][8] 行业地位 - 森马品牌位居本土休闲装龙头地位 [8] - 巴拉巴拉品牌占据童装市场绝对优势 连续多年市场份额第一 [8] - 童装行业处于景气发展阶段 是服装行业增长最快赛道之一 [8]
拼多多“包邮风”吹旺香港自提点,小老板转型赚佣金还能攒人气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51
随着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内地电商平台加速布局香港市场,一场以"包邮"为核心的消费革命正在重塑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态。从鲤鱼门的水果店 到新蒲岗的酒水仓库,越来越多的传统商铺通过增设快递自提点实现转型,这场由网购引发的商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着香港的消费习惯与零售格 局。 "去年10月拼多多推出香港免运费服务后,我像着了魔一样买了500多件商品。"香港网民陈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购物经历引发广泛共鸣。他展示 的订单清单显示,太阳能收音机、应急求生包等非必需品占据半数,这些因"包邮冲动"购入的商品最终大多闲置。这种"为买而买"的消费现象, 折射出电商平台通过低价策略与情绪价值双重驱动的营销威力。有网友直言:"拼多多卖的不是商品,是购物时那种短暂的快乐。" 电商平台间的包邮大战正持续升级。淘宝香港站数据显示,其8月中旬推出的"零门槛包邮"政策使参与用户数量激增近一倍。这种竞争直接推动香 港网购基础设施的完善,全区自提点数量截至8月底已突破2000个,覆盖菜市场、药材铺甚至纸扎店等传统业态。物流从业者透露,私人集运商对 每件包裹首公斤支付4-5港元佣金,电商平台自营服务则支付约2.5港元,日均处理200件包裹的自提点月收入可达1 ...
2025H1家电行业财报综述:稳中有进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9-10 15:1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8] 核心观点 - 2025Q2家电板块营收同比+4.78%至431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38%至381亿元,呈现稳健增长态势[9] - 白电内销景气向上,外销关税影响显现但龙头韧性突出,清洁电器龙头高速增长,可选品类费用投放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行[4][9] - 展望后续,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内需,龙头自主品牌与新兴品类出海贡献增量,龙头报表质量有望支撑业绩不弱于收入增长[4][15] 整体板块表现 - 2025Q2家电板块营收同比+4.78%至4315亿元,2025H1营收同比+8.59%至8426亿元[19] - 归母净利润同比+3.38%至381亿元,2025H1同比+11.23%至712亿元[19] - 毛利率同比-0.10pct至25.02%,期间费用率同比-0.05pct至14.46%[19][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37.27%至666亿元,2025H1同比+52.99%[19] 白电子板块 - 营收同比+4.64%至303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6.08%至306亿元[10] - 内销政策延续,高温带动空调需求,龙头零售转型持续兑现,高端品牌增势强劲[10][33] - 外销关税影响显现,但龙头新兴市场品牌业务持续高增,北美本土化经营表现超越行业[10][33] - 毛利率同比-0.29pct至26.04%,归母净利润率同比+0.14pct至10.09%[10][33]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同比+48.18%至585亿元[10] 黑电子板块 - 营收同比+5.81%至507.7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04%至10.33亿元[11] - 内销产品结构改善,LCD TV面板成本环境相对温和,但美国关税政策变动导致外需承压[11][50] - 毛利率同比+0.08pct至12.11%,归母净利润率同比-0.14pct至2.03%[11][50] - 自有品牌龙头与海外代工企业财务表现分化[11] 厨电子板块 - 营收同比-6.95%至12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6.75%至19.60亿元[12] - 地产景气拖累及补贴申领难度增加导致营收下滑,传统烟灶龙头老板电器实现增长[12][63] - 毛利率同比+0.19pct至41.10%,期间费用率同比+0.77pct[12][63] - 归母净利润率同比-1.87pct至15.87%[12] 智慧家居子板块 - 营收同比+32.09%至1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2.95%至10.26亿元[13] - 国内大促与海外景气带动营收增长,清洁电器龙头凭借新品抢占海内外份额[13] - 营销投放显著加大,毛利率同比-1.28pct至44.17%[13] - 归母净利润率同比-4.30pct至8.16%[13] 传统小电子板块 - 营收同比-0.69%至23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2.44%至13.44亿元[14] - 外销型企业营收降速,内销型企业营收转负,受关税政策及外需减弱影响[14] - 毛利率同比-0.01pct至27.53%,归母净利润率同比-0.78pct至5.83%[14] 上游板块 - 营收同比+5.07%至2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2.56%至22亿元[18] - 毛利率同比+1.14pct至19.88%,归母净利润率同比+0.49pct至7.32%[18]
北京银行副行长徐毛毛:将以特色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扎实推动零售转型
证券日报网· 2025-09-06 12:03
业绩表现 - 上半年零售营收110.81亿元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95% [1] - 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28% 储蓄存款突破7900亿元 较年初增长6.87% [1] - 个贷规模突破7100亿元 较年初逆势增长135亿元 规模继续领跑城商行 [1] 业务发展 - 上半年累计投放近1400亿元个人贷款 同比增长36.3% 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消费复苏提振三大领域 [1] - 全面实现手机银行、掌上银行家、远程银行三大零售触客平台互联互通 [1] - 明确提出"儿童友好型银行"和"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战略 支持儿童教育、服务人才成长 [1] 战略规划 - 下半年将紧扣"123456"战略 以特色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推动零售转型 [2] - 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模式 涵盖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 [2] - 加快智能化发展 实现智能化渠道建设、智能化客群服务、智能化信贷审批 [2] 风险管理 - 个贷业务风险管控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从局部管控向全局统筹的战略升级 [2] - 贷前阶段聚焦优质区域、稳定客群、真实业务 贷中阶段通过全流程风险监控与动态干预 贷后阶段通过高效催收与不良资产处置 [2] - 加大AI数字化应用 迭代升级"双自动化"审批系统 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确保审批质量 [2]
零售银行鏖战AUM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0:50
银行零售业务整体表现 - 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和利润普遍承压 在披露相关数据的12家样本银行中 10家零售营收下降 7家零售利润总额下降 [2] - 三家银行零售利润出现积极变化 工商银行零售利润增幅达46.05% 中信银行增幅达109.24%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扭亏为盈 [2] -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占比超过50% 分别为65.15% 56.59% 51.40% [2] 零售AUM成为新焦点 - 零售AUM被多家银行视为大财富管理的"基本盘"和"北极星"指标 是衡量银行零售综合能力的关键参考值 [1][5] -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零售AUM已分化出多个梯队 第一梯队工行 建行 农行均超20万亿元 工行以24万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5] - 第二梯队邮储 中行 招行均超过16万亿元 第三梯队交行 兴业 中信 浦发 平安 民生 光大的零售AUM位于3万亿至6万亿元之间 [5] - 统计的13家银行零售AUM相较年初均实现正增长 浦发银行较年初增加9.56% 平安银行增速较缓为0.45% [5] 财富管理战略转型 - 银行将重心转向扩大AUM规模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 重塑以财富管理为导向的"新零售转型"路径 [1][6] - 招商银行坚持以AUM为纲的总体策略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三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速转正 达到11.89% [9][12] - 中信银行坚持"零售第一战略"不动摇 旨在构建"40%对公 40%零售 20%金融市场"的营收格局 [3][12] - 平安银行将银保业务打造为大财富业务增长引擎 上半年代理个人保险收入6.66亿元 同比增长46.1% [12] 各银行差异化布局 - 工商银行零售AUM达24万亿元 个人客户超7.7亿户 金融资产20万以上的客户数超2600万人 [6][13] - 中国银行零售AUM为16.83万亿元 在境内设立理财中心8592家 财富管理中心1217家 [13] - 光大银行通过负债端成本控制实现零售扭亏为盈 零售存款平均成本率较年初下降24个基点至1.93% [3][7] - 兴业银行提出畅通"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大财富价值循环链 零售AUM达5.52万亿元 [13]
矛盾的江阴银行,大涨同时伴随着“窘迫”
新浪财经· 2025-09-04 15:5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1亿元 同比增长10.45% 利润总额9.43亿元 同比增长38.30% 归母净利润8.46亿元 同比增长16.69% [1] - 净息差1.54% 较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但较一季度末回升0.03个百分点 [3] - 不良贷款率0.86% 与上年末持平 拨备覆盖率381.22% 较年初提高11.90个百分点 [4] 非息收入与投资收益 - 非利息收入9.92亿元 同比增长30.26% 连续三年增长 [2] - 投资收益8.82亿元 同比增加3.96亿元 增幅81.44% 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2.35%升至36.72% [2] - 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253.35亿元 较上年末197.03亿元增长28.58% [3] - 处置债权投资收益6.66亿元 同比增加3.96亿元 增幅46.9% [3] 利息收入与资金业务 - 利息净收入14.09亿元 同比微降0.23% [4] - 资金业务利息净亏损3.65亿元 亏损幅度同比扩大30.71%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008.5万元 同比下降35.18% [5] 零售业务表现 - 个人贷款规模205.07亿元 连续两年缩水 [6] - 个贷利息收入4.22亿元 同比减少9503万元 降幅18.37% [6] - 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从16.64%下滑至15.6% [6] 对公业务表现 - 对公业务资产规模1105.86亿元 较年初增长13.15% [8] - 对公营收10.51亿元 同比减少0.76% 营业利润3.26亿元 同比减少1.81% [8] - 制造业贷款占比31.47% 为A股上市银行中最高之一 [8] 行业比较与战略定位 - 投资收益贡献度提升为行业普遍现象 [5] - 全球银行排名第506位 较去年上升26位 连续三年提升 [9] - 零售转型滞后 需加强普惠金融扩面及绿色科创企业融资支持 [9]
规模扩、质量优、效益增!郑州银行用“三升”成绩诠释稳健发展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02 21:30
核心观点 - 郑州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升",资产总额达7197.38亿元(较上年末增433.73亿元,增幅6.41%),营收66.90亿元(同比增4.64%),归母净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2.1%)[1][2][3] - 公司通过零售转型战略及精细化管理实现业务优化,个人存款余额2580.98亿元(较上年末增399.18亿元,增幅18.3%),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6.95亿元(较年初增35.5亿元,增幅20.72%)[5][6] - 资产质量持续夯实,不良贷款率1.76%(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9.20%,资本充足率11.85%[1][7] 规模增长 - 资产总额7197.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3.73亿元(增幅6.41%),近半年增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 - 资产规模从2019年末5000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7000亿元,最新千亿增长周期缩短至两年(此前为三年)[1][2]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0.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04亿元(增幅4.75%)[2] 业务结构 - 对公与零售"双轮驱动",公司贷款余额2746.23亿元(较上年末增2.11%),个人贷款余额945.56亿元(较上年末增3.96%)[2] - 资金业务成为利润增长极,投资收益12.29亿元(同比增111.10%),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3] - 零售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3.56%),创历史同期新高[5] 零售转型成效 - 个人存款余额2580.98亿元(较上年末增399.18亿元,增幅18.3%),增速居国内城商行前列[5]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6.95亿元(较年初增35.5亿元,增幅20.72%),不良率0.67%(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6] - 推出"郑e贷(消费)"六大优化升级,支持教育、医疗、大宗消费等领域融资需求[5] 资产质量与风控 - 不良贷款余额71.65亿元,不良率连续三年下降至1.76%(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7] - 拨备覆盖率179.20%,资本充足率11.85%,一级资本充足率10.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0%[7] -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4.68亿元(同比降1.07亿元,降幅6.82%),通过数字化与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7] 服务实体经济 - 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定位,通过"一企一策"纾困方案支持困难企业[2] - 信贷资源精准投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发挥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1][2]
吉林银行董事长秦季章:零售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58
智通财经记者 | 杨志锦 "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好银行,也会有坏银行。省运或城运会影响银行业务发展,但不会决定银行的命运。对东北或者西北地区的城商行难有大发展的观 念,我不太认同。"吉林银行董事长秦季章在接受智通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受多种因素影响,2019年末吉林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接近5%,面临"暴雷"压力。次年,长期在招商银行工作的秦季章加入吉林银行后,相继担任吉林银行 副行长、行长、董事长等职。 "我在招行工作初期(本世纪初),见识过高不良;在2013年担任招行杭州分行行长后,也见识过高不良。因为有两次面对高不良的经验,我才敢接手吉林 银行。"秦季章对智通财经记者直言。 在吉林银行任上,秦季章以"招行经验、吉行实际"为指导,遵循体系化设计、精细化落地、迭代化创新的变革方法,重构了吉林银行零售经营管理体系,并 取得积极的经营成果。基于零售业务取得的成果,吉林银行近几年业绩整体表现稳健。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吉林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了一倍至7500亿元,同期营收和拨备前利润分别增长37%、24%至136亿、73亿,不良贷款率降至 1.85%。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银行总资产已突破8000亿元。 随着 ...
美的集团(000333):境内外业务表现强势 B端业务占比保持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02 1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2511.2亿元同比增长15.58% 归母净利润260.14亿元同比增长25.04% [1] - Q2单季度实现收入1239.03亿元同比增长10.99% 归母净利润135.91亿元同比增长15.14% [1]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家居业务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13% 其中国内业务1439亿元同比增长14% 海外业务1072亿元同比增长18% [2] - toB端业务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21% 其中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增长超28% 智能建筑科技增长超24% [2] - 库卡集团收入恢复增长 中国区收入占比接近30% [2] 市场地位与品牌表现 - 国内线上平台(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家电销售额居行业第一 [2] - 双高端品牌东芝+COLMO零售额增长超60% [2] - 产品覆盖全球超200个国家地区 海外OBM业务占智能家居海外收入45%以上 [2] 战略布局 - 完善国内市场业态布局 建设"美云销+"生态体系 坚定零售转型 [2] - 加速全球突破 强化海外本地化运营 [2] - B端业务聚焦科技领先战略 提升客户价值与效率 [3] 业绩展望 - 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5.66/6.28/6.93元 增速13%/11%/10% [3] - 给予25年16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90.56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