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业务布局

搜索文档
深康佳A联姻宏晶微电子告败 布局半导体八年营收仅占1.53%
长江商报· 2025-06-12 07:43
终止收购宏晶微电子 - 深康佳A决定终止发行股份收购宏晶微电子78%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1][2] - 终止原因是交易双方就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3] - 宏晶微电子曾接受科创板IPO辅导但撤回备案 此次重组失败意味着其曲线上市折戟 [1][3] 深康佳A半导体业务表现 - 2024年半导体及存储芯片业务营收1.7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94.99% 仅占总营收1.53% [1][7] - 2018年完成半导体业务总体设计 2020年实现2.83亿元营收 占比0.56% [6] - 2021-2023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分别为3.22亿元(-58.2%)、1.35亿元、33.97亿元(-67.37%) [6][7] - 半导体业务仍处产业化初期 未实现规模化效益化产出 [7] 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111.15亿元 同比下降37.73% 净利润亏损32.96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5.44亿元(同比+3.32%) 净利润9481万元(同比+118.59%) [4] - 自2011年起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1][4] 宏晶微电子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前11个月营收分别为2.91亿元、2.86亿元、2.69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40.99万元、2763.93万元、1299.04万元 [5] 彩电业务表现 - 2024年彩电业务营收50.28亿元(同比+6.78%) 毛利率0.49%(提升2.75个百分点) [7] - 受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彩电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8]
兴森科技拟3.2亿参购广州兴科 24%股权 进一步加强对其管控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0:24
股权收购 - 公司计划以挂牌底价3 2亿元参与购买广州兴科24%股权 若交易完成 直接持股比例将从66%提升至90% 并间接持有9 92% [1][2] - 广州兴科24%股权出让方为大基金 该股东自2023年9月起已表达退出意向 本次交易系行权退出 [1] - 2023年11月公司曾以3亿元收购科学城集团持有的25%股权 使直接持股比例从41%提升至66% [1] 子公司背景与业务 - 广州兴科成立于2020年1月 注册资本10亿元 初始股东包括公司(41%) 科学城集团(25%) 大基金(24%)和兴森众城(10%) 主营CSP封装业务 [1][2] - 设立背景源于原有工厂产能不足 需扩大产能布局先进制程以满足国际大客户增量需求 目标培育IC封装基板业务作为新利润增长点 [2] 财务表现与产能规划 - 广州兴科2024年营业收入3 19亿元 净利润亏损7070 08万元 2024年一季度仍亏损 主要因客户认证阶段未实现大批量订单导致产能利用率低 [2] - 公司计划将广州兴科产能逐步扩充至3万平方米/月 当前订单需求持续向好 [2] - 初始业绩承诺要求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7906万元 -4257万元和9680万元 但实际未披露是否达标 [2] 战略意义 - 收购完成后将强化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 提高决策效率 推进半导体核心业务发展战略 [1][3] - 公司计划推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在PCB量产 CSP封装基板和FCBGA封装基板业务的应用 优化制造能力和经营效率 [3]
精测电子拟摘牌上海精测4.8%股权 半导体在手订单近17亿持续加码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6-05 07:2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以1.83亿元受让大基金一期持有的上海精测4.825%股权,完成后持股比例由56.4213%提升至61.2460%,进一步强化半导体业务布局 [1][3] - 公司通过战略调整向半导体、新能源领域渗透,已形成"平板显示+半导体+新能源"三位一体业务矩阵,半导体检测设备覆盖前道、后道全领域 [1][4] - 上海精测先后获得大基金一期、二期联合注资合计持股9.65%,认缴出资额各1亿元,有助于加速产品在晶圆厂的验证与导入 [2] 半导体业务进展 - 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7.68亿元(同比+94.65%),占全年总营收29.94%,在手订单16.68亿元(截至2025年4月) [1][5] - 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主力产品已完成7nm制程交付验收,更先进制程产品正在验证中,预计将成为未来业绩核心驱动力 [5] - 2024年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3.58亿元(同比+32.76%),占公司总研发投入的48.97%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25.65亿元(同比+5.5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9759.85万元(同比-165.02%),主要因显示/新能源业务承压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89亿元(同比+64.92%),归母净利润3759.66万元实现扭亏,上海精测同期营收2.06亿元、净利2581.14万元 [2][5] - 新能源业务2024年亏损约8900万元,公司计划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半导体优势领域 [4][5] 子公司上海精测 - 上海精测专注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研发,技术覆盖光谱散射测量、光学干涉测量等五大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硅片加工等四大领域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31.99亿元,注册资本从13.7亿元增至20.7亿元 [2] - 公司通过增持上海精测股权至61.246%,强化对半导体核心业务的控制力 [1][3]
未知机构:迈为股份半导体业务布局全面前道后道设备均快速放量东吴机械-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迈为股份[1][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迈为股份半导体业务布局全面,前道和后道设备均快速放量,且公司有较大市值增长空间[1][2][3] - **论据** - **前道设备**:主要布局先进制程的刻蚀和薄膜沉积 2024 年推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下游客户为先进存储和逻辑 fab,新签订单 2 亿 +;2025 年转批量订单并推出新设备,新签订单合计可达 8 亿 +;未来 3 年内前道设备新签订单有望达 70 - 80 亿[1][2] - **后道封装设备**:主要布局切片、研磨、抛光、键合设备 2024 年后道封装 + 显示新签订单 8 亿 +,2025 年预计 15 亿 +,其中约 50%与 DISCO 传统封装产品有关,25%与 CoWos 先进封装相关,25%与 miniled、microled 显示相关,未来后道封装领域订单规模目标 70 - 80 亿元[3] - **市值空间测算**:半导体前道 70 亿订单 * 20%净利率 * 20 倍 = 280 亿市值;半导体后道 + 显示 70 亿订单 * 15%净利率 * 15 倍 = 160 亿市值;光伏海外 10GW * 5 亿/GW * 10%净利率 * 10 倍 = 50 亿市值;合计市值约 500 亿,潜在翻倍以上空间[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