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材料

搜索文档
午评:沪指跌近2%,科创50指数大跌超5%,消费板块逆市活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3:11
市场表现 - 沪指跌近2%报3738.32点失守3800点 深证成指跌2.37% 创业板指跌3.2% 科创50指数跌5.38% 北证50指数逆市涨0.58%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6189亿元 [1] - 半导体和军工板块跌幅居前 保险、有色、医药、银行等板块均走低 [1] - 旅游餐饮、零售、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板块拉升 固态电池、免税概念活跃 [1] 市场分析 - 上证指数上周波动率创自6月23日本轮上行行情以来新高 市场结构分化演绎较为极致 波动率明显放大 [1] - 经历连续上涨后市场需通过短期波动消化整固 [1] - 健康牛环境下各板块需交替轮动交替向上使行情走得更平稳持久 [1] 投资机会 - 新动能领域景气集中释放 科技成长板块中众多细分方向值得挖掘 [2] - 重点关注五大方向轮动扩散: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创新药、新能源产业链 [2] - 以轮动扩散思路布局 各板块多点开花交替轮动向上使健康牛演绎更充分 [2]
主动权益不躺平,李文宾擒获慢牛机遇
36氪· 2025-08-13 07:51
基金经理勤勉与投资理念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在行业沉寂期仍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 李文宾过去一年半撰写30余万字学习笔记 并保持每天六七场电话会议的工作节奏 [1][25] - 基金经理需持续拓圈学习 避免局限在单一能力圈 李文宾被定义为"学习型基金经理" 其选股范围不限定行业 注重自下而上挖掘机会 [24][15] - 投资组合构建分为稳健型公司与高质量成长股两部分 稳健型公司需满足四大标准:抗周期波动、ESG管理优秀、负债合理、主业聚焦 [14][15] 主动权益基金差异化策略 - 主动权益产品需与被动基金形成差异化 发挥灵活调仓优势 重点布局"0到1"新兴产业 避免与传统行业指数产品同质化 [7][8] - 超额收益失效源于A股缺乏做空机制 任何有效方法论会快速被市场消化 需持续迭代投资策略 [9] - 产品设计应从基民获得感出发 加入绝对收益思维 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或排名 永赢基金强调"做实投资者账户"的投研文化转型 [10][11] 产业判断与业绩表现 - 2024年9月基于股债性价比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判断 重点加仓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产业链 其管理的永赢科技驱动A任职收益达64.22% [3] - 2025年初调整持仓结构 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药、军工等景气赛道 新基金永赢锐见进取A成立以来收益40.21% [3] - 当前看好A股战略性机会 认为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主导产业 国防军工领域的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将成投资主线 [21][23] 公司战略与文化 - 永赢基金在2024年市场低谷期仍坚持扩充主动权益投研团队 展现出战略定力 管理层强调"做困难但正确的事" [10][12] - 公司推动投研体系改革 从考核机制、产品设计等维度提升基民获得感 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 [11][12] - 行业需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投研体系 这是决定能否诞生伟大资管企业的核心因素 [11] 选股与交易方法论 - 高质量成长股筛选标准包括收入/利润持续改善 且成长性需源于内生驱动 而非杠杆收购 [15] - 卖出时点在市值目标上浮10-20%启动减仓 强调A股泡沫化特征 需识别泡沫起点而非终点 [17] - 交易纪律强调"只唯实" 及时修正错误判断 卖出后若逻辑验证错误会果断回补 [18][20]
资金“搬家”!债基抱团资金松动,或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天天基金网· 2025-07-28 13:12
债基资金流向 - 上周前四个交易日基金产品累计卖出债券超2000亿元,其中7月24日单日卖出近1000亿元,创去年"9·24"后最大单日赎回 [3] - 理财机构对债基进行预防性赎回,同时"固收+"产品持仓规模刷新年内新高,理财子、银行资管、保险等机构大幅净申购 [3] - 二季度末公募债基规模达10.93万亿元,环比增长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3] 债市表现与影响因素 - 7月以来债市波动扩大,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超5BP,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超8BP突破1.9%,30年国债期货下跌超1% [4] - 权益市场升温引发跷跷板效应,债券收益率底部明确但交易结构拥挤,资产荒下资金涌入金融和信用债 [4] - 重阳投资指出财政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央行紧流动性抑制债券多头积极性 [4] 债市展望与策略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债市仍处牛市但需警惕低利率环境下高杠杆的脆弱性 [5] - 财通基金预计三季度利率低点概率高,信用债表现或优于利率债,可转债配置需求强劲 [5] - 创金合信基金张贺章提出哑铃型策略(兼顾票息与资本利得)更适应当前政策与基本面博弈阶段 [5] 可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自4月7日以来上涨12.83%,创近十年新高,表现媲美股指 [7] - 博时基金高晖分析转债上涨三因素:权益市场带动、债底价值提升、供给偏紧推升估值 [7] - 南方基金刘文良看好科技自主可控(AI、半导体、军工)、创新药及中小盘主题的结构性机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