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争夺港股定价权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8:24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9102.8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年内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 [1][2] - 跨境ETF资金净流入前十均为港股产品 华夏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33.73亿元净流入居首 另有3只ETF吸金超100亿元 [2] 南向资金持仓结构 - 南向资金对金融 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 医疗保健 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2] - 个股持仓中腾讯控股近5600亿港元 建设银行 中国移动 工商银行 小米集团-W均超2000亿港元 另有6只个股持仓超1100亿港元 [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7%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26% 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1] - 港股互联网板块自2024年下半年开启估值修复 多只股票涨幅明显 [5] 定价权与资金流向 - 南向交易金额占互联互通标的总交易金额持续上升至40%以上 A/H两地上市公司持股占比为24% [3] - 南向资金在红利股领域已占据定价主导权 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海外资金博弈战场 [3] - 国际资本有望逐步提升港股配置权重 因科技股创新能力增强且业绩持续向好 [1][3] 行业投资机会 - 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低位 创新药与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 [4] - 看好A/H溢价率从当前32%继续收窄 重点关注大金融如高股息外资银行及低估全球矿业龙头 [4] - 港股科技板块一旦验证中国科技行业领先世界的核心逻辑 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5]
富国“港股一姐”宁君:港股价值修复进行时,竞争壁垒是投资首选
券商中国· 2025-06-30 17:58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势,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轮番上涨,成为中国资产中亮眼的风景线 [1] - 富国蓝筹精选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4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重仓泡泡玛特、浪潮数字企业、网易云音乐等 [2] 投资框架与选股逻辑 - 竞争壁垒是投资首选,其次是成长空间和估值,竞争壁垒是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所在 [3] - 成长空间取决于行业特性,部分行业更容易实现规模优势或发展第二、第三曲线 [3] - 估值需结合市场环境灵活判断,10倍PE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很贵,15倍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便宜 [3] - 潮玩龙头凭借独家IP授权构筑护城河,IP生命周期可能延续,粉丝基数形成天然壁垒 [3] - 国内潮玩龙头产品从桌面玩偶延伸至包饰、积木、家居,形成复购场景 [3] 投资策略调整 - 2021年后更多关注宏观与中观因素,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如教培整顿、集采政策) [4] - 2022-2023年港股熊市期间,组合调整为"高股息+优质成长"的杠铃策略,回撤显著收窄 [5] - 2025年一季报显示持仓更加均衡,包括泡泡玛特、浪潮企业服务、网易云音乐、紫金矿业等 [6] 港股市场特点与机遇 - 港股是机构主导的市场,不易泡沫化,更接近价值投资本质 [8] - 当前港股处于价值修复中期,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 [8] - 南向资金在红利股领域占据主导,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海外资金博弈的战场 [8] - 港股集中了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企等优质标的,全球化能力尚未被充分定价 [9]
富国基金宁君: 港股估值修复进行时 竞争壁垒成选股“金标准”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3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势,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轮番上涨,成为中国资产中亮眼的风景线 [1] - 富国蓝筹精选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4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重仓泡泡玛特、浪潮数字企业、网易云音乐等个股 [1] - 港股仍处价值修复中期,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低位,创新药、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 [6] 投资策略框架 - 投资框架优先考虑竞争壁垒,其次是成长空间和估值 [2] - 竞争壁垒是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能够防止新进入者瓜分市场份额 [2] - 成长空间取决于行业特性,某些行业更容易实现规模优势和发展多曲线增长 [2] - 估值判断具有灵活性,需结合基本面分析性价比,10倍PE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很贵,15倍PE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便宜 [2] 组合配置优化 - 投资策略从"自下而上"选股转向更多关注宏观与中观因素,对政策和资金流动影响更加敏感 [3] - 组合调整为"高股息+优质成长"的杠铃策略,持仓既包括泡泡玛特、网易云音乐等成长股,也包括紫金矿业等传统行业红利标的 [3][4] - 2023年通过策略调整使得净值回撤显著收窄 [3] 选股逻辑与案例 - 潮玩龙头公司凭借独家IP授权构筑护城河,爆火IP能依托粉丝基数形成天然壁垒 [2] - 国内潮玩产品正从桌面玩偶延伸至包饰、积木、家居等领域,形成复购场景 [3] - 网易云音乐的歌单沉淀和评论区情感联结构成竞争壁垒 [4][5] - 投资需警惕"茧房效应",避免因个人偏好低估股票的资产属性与社交价值 [5] 港股市场特性 - 港股是机构主导且受资金结构影响较大的市场,不易泡沫化,更接近价值投资本质 [6] - 当前港股定价权需分行业看待:红利股领域南向资金已占主导,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境外资金博弈的战场 [6] - 港股集中了大量优质标的,特别是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企等,且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出海成功的全球化能力尚未被充分定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