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工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繁花》维权事件,浮华背后是封建与腐朽
虎嗅· 2025-10-21 21:05
事件概述 - 编剧“古二”为电视剧《繁花》维权,要求署名并爆料剧组内幕,最终其公众号被封号,事件无疾而终 [1][6] - 维权事件因涉及知名导演王家卫及众多利益方,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各方说法不一 [2][3] - 事件核心争议点在于“古二”未能提供过硬证据证明其编剧贡献,且其公开私下对话录音的行为导致舆论转向道德审判 [6][7] 行业核心矛盾 - 影视行业存在前现代制作模式与现代工业体系的深层矛盾,表现为劳动不受保障、权力不受约束 [8] - 行业实行导演中心制,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编剧等工种的贡献在集体创作中难以被清晰界定和认可 [12][14][19] - 编剧工作具有高度创意性和复杂性,从大纲到成文耗时数年、修改十几稿,但其劳动价值在权责不清的体系下被系统性矮化 [14][15] 编剧培养与生存困境 - 编剧行业依赖师徒制培养,具有“反工业化”特性,难以通过标准化高等教育批量产出人才 [9] - 在“工作即学习”的模糊关系下,编剧的劳动常被视为学习过程,缺乏对应报酬和明确职责,导致其价值被惯性认知为廉价 [10][11] - 行业内缺乏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编剧权益保护几乎完全依赖甲方自觉或自身咖位 [15][17] 行业生态影响 - 编剧行业普遍采用项目制下的“计件”工资,编剧工作成果无客观价值评估标准,全凭导演等核心人物主观判断,经济保障薄弱 [21] - 零工计件式的报酬分配模式和熟人社会运作机制,使得从业者敢怒不敢言,导致人才严重流失 [24][25] - 行业在故事创作层面出现肉眼可见的衰落,同质化、安全化表达盛行,反映出编剧行业疲软的事实 [24] 行业奖项与社会认知 - 奖项评审体系存在“导演中心制”偏向,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最受关注,编剧的集体贡献难以得到同等尊重 [18] - 社会文化普遍吹捧导演与明星,小编剧的创意劳动既不被观众看见,也不被制度承认 [26]
阿嬷手作创始人:一路走来都被人说傻,做别人舍弃的事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5-25 20:01
品牌定位与差异化 - 坚持手作、天然食材定位,所有环节手工制作,不使用添加剂[3][4] - 差异化体现在现蒸芋头、现做麻薯等耗时工艺,单份米麻薯制作需40分钟[2][4] - 首创米麻薯、红心芭乐等原料,成为行业创新标杆,米麻薯上市一年后成为销冠[15][20] 产品研发理念 - 研发思路回归原始,用食材和工艺弥补限制,如自制香草奶油解决无添加原料缺失[16][19] - 每款产品需平衡香气、质感与口感,通过复合/萃取工艺解决食材天然缺陷[19] - 新品研发周期长达1个月/次,但首创数量为行业最多[20] 供应链管理 - 早期因原料标准严苛遭工厂拒绝,曾手工搓珍珠4个月等待定制供应链[4][7] - 原料选择标准:有机优先>零添加>少添加,采购首要检查配料表洁净度[16][19] - 2023年将水牛奶替换为更高成本有机牛奶,单杯成本增加1元但维持售价[22][23] 门店运营特点 - 单店月均销售额超百万元,上海新天地店开业6分钟接单3000杯[13][14] - 门店设计强调烟火气,操作区置于中心位置,营造早市氛围[2][24] - 店员培训周期1个月/人,员工数量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8] 扩张策略 - 七年仅开60家店,2024年目标90家,选址坚持核心商圈S级点位[4][28] - 拒绝加盟模式,全部直营以保持品控,曾拒绝头部茶饮品牌投资[6][14] - 杭州/北京拓店等待超3年,追求理想位置与合理租金[28] 品牌美学体系 - 空间设计融合非遗元素(佛山纸灯/苏绣等),拒绝刻意艺术装置[24][26] - 视觉系统追求自然质感,如米色手工纸印刷品、隐藏式插座等细节[24] - 新品包装注重情绪传递,如轻炖蛋系列用"黄云"图案表现漂浮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