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化运作
icon
搜索文档
从家族作坊到上市公司:汾酒百年跋涉书写中国酒业现代化范本
消费日报网· 2025-08-27 11:23
公司历史与起源 - 中国现代公司制度起源于晋商而非17世纪欧洲 晋商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500年的商业奇迹[2][3] - 1919年成立中国白酒业首家股份制公司山西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股份制结构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身股激励等现代企业治理要素[4] 早期治理实践 - 光绪初年王家三兄弟合股开设宝泉益酒坊 修建高大院墙 宏阔厂房及配套设施 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5] - 宝泉益率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聘请杨得龄担任大掌柜 东家退居幕后 并设立层级分明的管理架构[6][7] - 1899年更名为义泉涌 1915年前后兼并卢家街大批酒坊 实现生产资源 无形资产与市场营销统一 展现早期资本运营魄力[8]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 晋裕汾酒公司制度基于宝泉益和义泉涌实践经验优化 非简单套用西方制度[9] - 公司确立股份制 由社会资本入股 义泉涌以酒作价入股 形成非家族多元化股权结构[10] - 建立完善章程 设立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实行权力制衡与决策透明的现代治理框架[11] - 采用三三制薪酬体系(月薪 红利 奖金) 新人试用转正制度 等级定薪及年终奖制度 并延续人事避亲制[11] 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 - 晋裕公司独家包销义泉涌生产的汾酒 体现对渠道统一性与品牌管控的初步认知[13] -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大奖章后 公司主动在报纸杂志刊登打假公告 捍卫产品声誉[17] - 1918年启用申明亭标识并标注泉甘酒洌无二处 味重西凉第一家广告语 初步挖掘品牌内涵[17] - 1924年注册中国白酒业首枚注册商标(高粱穗图案) 开启品牌化运作新纪元[20][21] 历史沿革与发展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营收缩 1944年在天津尝试集股复业时资产估值达上百万银元 股东扩至198家[23] -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买下晋裕汾酒造酒厂 组建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承接千年酿造工艺 质量管理体系及品牌价值[23] - 1988年率先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创造汾酒模式 成为国营企业深化改革标杆[27][28] - 2019年汾酒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成为山西省第一家 白酒行业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 业绩和品牌价值屡创新高[2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制定汾酒复兴纲领 目标进入中国酒业第一方阵[29] - 2025年营销蓝图规划两个统筹(市场线 产品线)和三个重点(全国化2.0 年轻化1.0 国际化1.0)的发展路径[29]
从作坊到上市公司,汾酒的百年历程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12:06
公司治理创新 - 1919年成立中国白酒业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山西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清晰股份制结构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模式[3] - 聘职业经理人担任大掌柜 设立层级分明管理架构 包括二掌柜1人 三掌柜1人 账房总管1人等专业岗位[6] - 实施"人事避亲制"铁律 绝不安排亲属入厂 保障治理独立性[6][10] - 建立"三三制"薪酬体系 员工工资由月薪 红利 奖金三部分组成 配套试用期和年终奖制度[10] 资本运营与股权演变 - 光绪初年王家三兄弟合股开设宝泉益酒坊 1899年更名为义泉涌 1915年前后兼并卢家街大批酒坊实现生产资源统一[4][6] - 晋裕公司成立时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督军副官张汝萍等社会资本入股 义泉涌以酒作价入股[8] - 1944年天津复业时资产估值达上百万银元 股东扩展至198家[16] 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 -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甲等大奖章 推动品牌国际化[7] - 1918年率先启用"申明亭"标识并配专属广告语"泉甘酒洌无二处 味重西凉第一家"[13] - 1924年注册中国白酒业首枚商标 以高粱穗为核心图案 获法律保护[15] - 主动在主流报刊发布打假公告 打击仿冒行为[13] 历史传承与改革发展 -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收购晋裕造酒厂 组建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继承千年酿造工艺和质量体系[17] - 1988年率先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创建"汾酒模式"成为国企改革标杆[20] - 2019年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成为山西省第一家 白酒行业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20] - 2025年规划全国化2.0 年轻化1.0 国际化1.0三大重点发展路径[22] 生产体系演进 - 宝泉益初期建设高大院墙 宏阔厂房 酿造工具及宿舍店铺账房等完整基础设施[4] - 通过兼并整合实现生产资源 无形资产与市场营销统一[6]
“淘系女装第一股”戎美走不出舒适圈
新浪财经· 2025-08-12 11:03
募投项目执行情况 - 现代制造服务业基地项目实际投入2.4亿元,较原计划4亿元节余1.9亿元,已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 - 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近4000万元,节余418万元,基本按原计划实施[2] - 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额从原计划9253万元减少至3200万元,信息化建设项目从5023万元减少至780万元,两项目合计节余约1.2亿元,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 - 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7.33亿元(含超募11.32亿元),最终仅约3.2亿元用于募投项目,超募资金账户余额通过多次补充流动资金操作已被清零[2] 业务运营与战略调整 - 现代制造服务业基地项目因业务扩容跟不上导致产能过剩,部分闲置场地已对外出租[2] -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缩减源于AI产业发展、宏观经济下行、直播消费冲击传统电商及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4] - 展示中心建设从原计划六城缩减为集中铺设上海,上海展示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米,购置于2023年但至今未开业[4] - 公司解释线下策略调整源于区域商业活力分化及行业共识,将重点提升线上运营质量而非追求实体店数量[4] 市场表现与竞争地位 - 主要淘宝店铺为19年老店,拥有679万粉丝,2025年二季度在淘天平台女装店排名保持第4至第12位,月销售额保持在1亿元出头[6] - 营收从2022年峰值9.49亿元下滑至2023年7.67亿元、2024年6.8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7%[7] - 库存量从2020年66.82万件增长至2024年124.75万件,增幅近一倍[7] - 毛利率为42%,低于行业中高端女装上市公司普遍60%以上的水平[9] 品牌与产品策略 - 线上渠道保守,未走出淘系平台,线下展示中心未开业[7] - 品牌调性粗糙,依赖创始人IP带货,但缺乏大众圈层好感度[8] - 产品多标注"禾同款同料"仿大牌设计,引发著作权侵权诉讼(如之禾2016年胜诉、Fabrique 2025年胜诉)[8] - 通过缩减推广投入压缩成本,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缩减34%,带动净利润增长26%[9] 行业环境与公司定位 - 面临直播消费对传统电商的冲击及消费习惯变化[4] - 行业中仍有中高端女装品牌通过线下布局快速发展(如CHIC JOC、COCO ZONE)[7] - 分析师指出公司上市后停留舒适圈,对品牌化与资本化运营存在恐慌感,需明确品牌定位与中长期规划[9] - 股价从发行价33.16元/股跌至14.86元/股(截至2025年8月11日),跌幅超50%[10]
守好“老底子”味道 临平积极推动“阳光食品作坊”建设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12
食品小作坊标准化升级 - 临平区启动"阳光食品作坊"建设行动,针对不同作坊制定"一坊一策"个性化培育方案,引入"5S"现场管理模式,推动食品小作坊由"散乱差"向"精特美"转型升级 [1] - 丁河村手工糕点作坊被集中迁入统一规划建设的"鱼鹰共富工坊",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1] - "丁河粽子铺"小作坊实施标准化流程,包括洗手、消毒、换装上岗,原料区、蒸煮区、成品区划分清晰,设备摆放整齐 [1] 品牌化运营与经济效益 - 分散的粽子铺整合升级为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丁河粽子铺"小作坊 [2] - "鱼鹰共富工坊"在加工区、仓库等关键场所配备视频监控,打造"全程阳光可视"的食品加工环境 [2] - 去年"丁河粽子铺"销售额达67万元,今年预计突破115万元 [2] - 今年"鱼鹰共富工坊"内员工预计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丁河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有望增加80余万元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临平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按照"一坊一策"原则,引导支持食品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改进设备工艺、提升管理水平 [2] - 推动小作坊产业发展与地域文化、乡村全面振兴融合推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