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
搜索文档
今晚苏超决赛,“玩梗经济学”今年的收官之战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18:50
赛事概况与崛起背景 - 赛事全称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由江苏省体育局试办并于2025年5月10日正式揭幕,13个地级市组队参赛,赛程为期7个月共85场比赛 [2] - 联赛定位为“全民参与+城市荣誉”,采用低票价策略,门票价格仅为5元至20元人民币,并通过电视与网络平台免费直播以降低观赛门槛 [3] - 参赛球员具有高度草根性,13支球队共516名球员中仅29人有职业背景,其余为来自学生、快递员、程序员等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年龄跨度从16岁至40岁不等 [3] - 赛事迅速获得巨大市场反响,2025年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涌入6万余名观众,刷新业余足球赛事纪录,至8月半决赛该纪录被刷新至60633人,开赛三轮后全省场均上座已突破1万人 [4] - 线上影响力同样显著,社交媒体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2亿次,中后期累计阅读量和播放量达数百亿,半决赛单场线上观众人数高达6407万 [5]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赛事对文旅消费产生显著拉动效应,截至第十五轮比赛,全省比赛日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97.26万人,同比增长17.71%,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26.48% [6] - 各赛区推出“赛事+旅游”联动模式成效显著,南通市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25.3%,常州推出的组合券带动本地特产线上销量翻倍 [6] - 商业赞助与衍生品开发展现出强大潜力,一家赞助南京队的女装企业赛事期间线上销售额增长17%,并通过联名直播等活动在15天内粉丝数增长50% [7] - 消费转化路径清晰,美团数据显示南京队与南通队获胜的比赛日,南京特色盐水鸭套餐订单猛增58%,南通传统早餐搜索次数飙升367% [13] 传播策略与“玩梗”机制 - 赛事通过“玩梗”实现破圈传播,例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42亿次,成功将地域文化刻板印象转化为接地气的社交货币 [8][9] - 官方采取开放姿态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如南京市委宣传部公众号“南京发布”亲自下场与网友斗梗,形成官民同频共振的营销模式 [10] - 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截至6月下旬“苏超联赛”在抖音平台话题播放量突破70亿次,专题调研显示95.2%的江苏当地居民知晓该赛事,关注人群中近80%为非传统球迷 [11] - 形成“线上造梗—线下消费—再线上传播”的自我强化飞轮,第五轮比赛5场线下观众总计约18.5万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累计高达8373万 [12][14] 治理模式与行业影响 - 赛事采用“散养式治理”模式,省政府主导搭建赛事框架并提供资金场地保障,但为各城市留足文化创作空间,形成“松绑式协作” [15][16] - 该模式依赖于江苏长期形成的城市运营能力和政务分工默契,其成功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样本 [17] - 对职业足球联赛构成挑战,“苏超”第二轮场均近万人、第三轮达1.5万人的上座率已逼近2024赛季中超场均1.94万和中甲场均0.95万的数据 [20] - 商业赞助性价比凸显,在“苏超”投入300万元即可成为顶级合作伙伴并获得高回报,而同等投入在中超联赛可能效果有限,促使品牌方重新分配营销预算 [20] - 赛事理念强调荣誉驱动和快乐足球,其纯粹性倒逼职业俱乐部反思需回归体育初心,更加注重与球迷和社区的联结 [21]
日本百货店业绩连续四年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11
来源:联商网 受日元贬值带动的高价商品热销、入境游客需求持续扩大等因素推动,全年销售额较上年增加3511亿日 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2024年免税总销售额达6487亿日元(约合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 85.9%,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在都市圈大型百货店业绩表现强劲的同时,以地方为主要据点的中小型百货店仍持续面临经营压 力。特别是在入境游客红利较少的地方城市,闭店与租户撤场等现象时有发生。预计未来地方百货店的 经营环境将更加严峻。 销售额前三名企业保持不变,合计市场份额为53.14%,较上年上升0.80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进一步向 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行业龙头三越伊势丹控股在2025财年3月期的总销售额为1.21万亿日元(约合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6.4%。市场份额为20.96%,与上年基本持平。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日元贬值带来的入境游客消费增 加,以及珠宝、手表等高价商品的销售贡献。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来源/DCS 编译/尹茜、李言 日本百货店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百货店销售额达到5.7722万亿日元(约合2684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6.8%,连续四年实 ...
退款率300%,商家崩溃了
搜狐财经· 2025-10-19 01:37
行业现象:高退货率问题 - 服装行业尤其是女装品类面临极高的退货率,普遍水平在50%以上,部分细分品类如羽绒服的退货率甚至超过80% [13] - 节假日期间退货问题尤为严重,有商家反映五一假期退款率超过100%,其中5月3日单日退款率高达300% [5] - 高退货率现象在大促期间对商家构成显著挑战,部分商家视其为“噩梦” [14] 商家应对策略:巨型吊牌 - 为应对“穿了就退”的恶意退货行为,部分商家开始采用尺寸巨大、材质坚硬的“巨型吊牌”以增加穿着不适感,从而降低消费者穿出门后退货的可能性 [8][12] - 巨型吊牌因其显眼和不适感,被部分消费者支持为防范“白嫖党”的有效措施 [11] - 然而,巨型吊牌的生产成本较高,单个纸质大吊牌的成本在0.1元至0.3元之间,有商家在近两个月内制作了4万到5万个 [23] 高退货率的成因 - 消费者行为是原因之一,存在利用节假日穿着新衣后立即退货的“白嫖”现象,例如有60多名学生在运动会后集体退货导致店铺被封 [15][18] - 商家自身因素包括产品问题,如宣传物料不严谨导致的色差、尺码偏差、面料不符等,造成消费者“买10件退9件”的情况 [21] - 平台过往宽松的退货政策,如“仅退款”和“秒退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退货率 [27] 策略的局限性及潜在风险 - 巨型吊牌主要针对恶意退货,对于因商品尺寸、质量等正常原因发起的退货几乎无效 [18] - 该策略可能进一步增加商家的生产成本和运营负担,若产品本身滞销,积压的吊牌会占用更多资金和仓储空间,加剧资金链压力 [22][25] - 网络上已出现教授如何无损拆除特殊吊牌的教程,削弱了其防护效果 [19] 行业环境与政策演变 - 女装行业存在价格战、同质化等内卷问题,去年下半年已有超过20家知名网红女装店关闭 [21] - 主要电商平台如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已从去年开始调整政策,包括全面取消“仅退款”,以及为商家提供屏蔽高退款率人群等功能 [28][29] - 相关法规明确“七天无理由退货”不等于“无条件退货”,对商品完好性有具体要求,商家可依据规定对受污受损的商品拒绝退货 [30]
“从头假到脚”的美女主播,被全网喊话“赶快消失”
虎嗅· 2025-10-16 15:00
AI数字人主播在电商女装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生成的数字人主播已广泛应用于女装直播间,部分品牌明确标注使用虚拟形象,而更多情况下消费者难以察觉[1][4][22] - 虚拟主播外形动作高度逼真,能完成试穿、展示细节、整理衣物等动作,但无法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互动[12][13][18] - 数字人主播的身材参数可随意调节,可呈现如九头身、三七分长腿等非真实理想身材,影响消费者对服装实际效果的判断[15][16] AI直播技术对电商运营模式的驱动因素 - 数字人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帮助商家延长直播时长以获取更多平台流量推荐[24][25][26] - 采用AI主播的商家相比不开播的商家收益高出10%至30%[27] - AI主播带来的GMV可达真人主播的70%,但其成本不足真人主播的10%,搭建一个数字人直播间月服务费约四五千元,而杭州女装真人主播月薪在1.5万至3万元区间[28][29][30] AI技术对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影响 - 虚拟主播无法理解复杂的消费决策,对如尺码选择、穿搭建议等主观问题只能提供标准化回复,缺乏有效参考价值[18][19] - AI生成的画面难以真实还原服装的面料质感、垂坠感等关键细节,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实物与直播展示效果存在显著差异[33][34] - 消费者为规避传统电商的图片“诈骗”而转向直播,但AI技术的应用使直播也失去了动态、多面展示的真实性,购物决策不确定性增加[36][51] AI技术在女装电商产业链的渗透与行业趋势 - 除直播外,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模特图片生成,有店铺采用AI模特后视觉内容制作成本下降超过90%[48] - 电商快反供应链要求极高上新频率,有女装店铺每月需上新一百多款产品,AI技术顺应了行业对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需求[54][55] - 行业发展趋势偏向效率与性价比,真实的购物体验和情绪价值让位于技术驱动的规模化运营[55][56][57]
2025年服装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10-13 21: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4] 报告核心观点 - 服装行业正处于"国潮主导、技术驱动、消费革新"的关键转型期,未来有望从"服装制造大国"迈向"时尚产业强国"[9][13] - 电商与直播电商是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时货币政策宽松及宏观经济复苏也促进了中国服装出口市场的增长[4][38][40] - 行业未来发展将受益于政府支持性政策、中国服装产品的价格优势及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4][41][42] - 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但未来具备强大研发、营销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45][48][50]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服装是衣物、鞋履、配饰等穿戴物品的总称,具备遮羞、护体、装饰和标识四大功能[5] - 按性别可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核心特点为省钱耐穿、宽松舒适,女装则聚焦于凸显女性身材曲线与魅力[6] 行业特征 - **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游天虹纺织为例,2024年其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高达76.1%[6] - **出口市场多元化**:2024年中国对美国、欧盟、英国等传统发达市场服装出口分别增长8.7%、4.7%、7.4%,但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则分别下降1.1%和3.3%,对哈萨克斯坦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6.4%和9.9%[7] - **周期性强**:服装零售表现与经济增速同向变动,例如2000-2008年中国GDP复合增速15.6%,服装零售额复合增速达20.7%;2019-2024年GDP复合增速6.0%,服装零售额复合增速为1.8%[8]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875-1950)**:以手工缝纭为主,北洋水师被服作坊和民国陆军被服厂的设立推动行业向集中化、标准化转型[10] - **启动期(1950-2000)**:依托人力成本优势开启OEM代工之路,1987年服装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1993年达260亿美元[11] - **高速发展期(2000-2010)**: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规模急剧扩大,2004年服装出口额达97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21%,国内品牌如海澜之家、森马开始出现[12] - **成熟期(2010至今)**:国潮兴起,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追求个性化与情感共鸣,大数据、AR/VR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生产与零售环节[1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环节**:核心原材料为棉花和化学纤维,2020-2024年国内棉花价格从13,250元/吨升至16,264元/吨,年复合增长率5.3%;2024年涤纶短纤产能达988万吨,较去年增长2.6%[19][21] - **中游环节**: - 龙头企业申洲国际2024年营收286.6亿元,上市十八年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9.8%,毛利率维持30%以上[24] - 中游商业模式多元,OBM、ODM、OEM模式的毛利率呈梯度分布,分别为35%-50%、10%-20%和5%-10%[27] - **下游环节**: - 消费趋势向品牌化、定制化演进,2024年Q4中国男装电商市场中,2,0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销售额达25.7亿元,同比增长84.5%[33] - 绿色化趋势显著,例如SHEIN在2024年通过库存面料循环利用,实现超2.8万米行业剩余面料再生,安踏对34款明星单品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35] 行业规模 - **历史规模**:2019年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为19,180.28亿元,2023年增长至20,742.9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98%[36] - **预测规模**: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为20,951.76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22,815.6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15%[36] - **增长驱动因素**: - 电商渗透:2024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9%[38] - 出口复苏:2024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达1,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针织服装出口金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8%[40] - 政策支持:如2024年《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通知》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41] - 价格优势:2025年5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为99.6,显著低于美国(260.8)、日本(126.3)等主要经济体[42] 竞争格局 - **现状**: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集中度低,呈现三级梯队分布,第一梯队包括申洲国际、晶苑国际等[45] - **历史原因**:国产品牌发展周期短、竞争优势弱,以及粗放式"批发+加盟"扩张模式导致运营效率低下,例如美特斯邦威2024年单店坪效下滑至4,275.75元/平方米/年[46] - **未来变化**: - 消费需求高端化与个性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如申洲国际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稳定在2%-3%,累计申请专利298项[48][49] - 绿色转型要求高,大型企业更具优势,例如申洲国际年循环用水量达500万吨,2024年光伏发电装机量112.4兆瓦[50] 重点企业分析 - **安踏**:通过多品牌战略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集团营收达708.26亿元,2015-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20.33%,截至2024年门店总数突破12,000家[62] - **优衣库**:核心优势在于极致性价比,采取"少而精"的供应链合作模式,仅与约70家代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区别于ZARA(约1,800家)与H&M(约750家)[65] - **海澜之家**:采用多品牌运营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研发提升精准营销,品牌会员复购率超60%[70]
特朗普对华100%关税重锤落下,全球贸易迎来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10-11 11:35
关税政策升级 - 美国总统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或更早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1] - 近期已实施多项关税措施,包括对进口木材及相关制品征收10%关税、对橱柜等木制品加征25%关税(10月14日生效) [5] - 此前已宣布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等征收50%关税、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5] 航运业受冲击 - 从中国出发驶往美国加州圣佩德罗湾(包括洛杉矶港和长堤港)的货船数量一度降为零 [1][6] - 长堤港货运量较平常下降35%至40%,洛杉矶港货运量减少31% [6] - 西雅图港务局局长透露港口内曾没有任何集装箱船 [7] 美国消费品价格上涨 -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的六个月内,音响设备价格上涨14%、女装价格上涨8%、工具和五金用品上涨5% [8] - 自4月以来,零售商已上调29种“软线产品”中11种(如T恤和鞋子)以及18种“硬线产品”中12种(如自行车和洗碗机)的价格 [8] - 全球最大家具制造商阿什利家具自10月5日起将大部分产品涨价3.5%至12% [8] 全球贸易前景黯淡 -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2.4%,但将2026年增速预期大幅下调至0.5% [9]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商品出口和为规避预期关税进行的“抢先采购” [9] - 人工智能相关产品贸易量同比增长20%以上,对同期整体贸易增长的贡献接近一半 [10] 供应链重构加速 - RCEP成员国成为产业链转移受益者,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从整车贸易向深度本地化跃迁 [12] - 中欧班列中通道通行量今年已突破3000列,较去年提前39天,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近2.1万列 [12] - 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显著升级,新能源汽车、高端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早期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 [12]
唯品会(VIPS):25Q3前瞻:收入符合正增长预期,穿戴及标品类均呈改善趋势
招商证券· 2025-10-09 16:25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2][5] - 目标价为25.29美元,当前股价为20.45美元 [3] 核心观点与业绩前瞻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符合0%至5%的指引区间,恢复正增长趋势 [2][5] - 第三季度非GAAP归母净利润率预计维持在7%左右,全年预计维持在8%左右 [2][5] - 分品类看,穿戴类(女装、男装、鞋包等)预计恢复同比增长,标品类预计恢复同比小幅增长 [5] - 用户趋势有所改善,总体用户数预计恢复同比正增长,SVIP会员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5] - 公司毛利率预计维持在23%以上 [5]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预计主营收入为1073.85亿元,同比微降1.0% [3] - 2025年预计非GAAP归母净利润为89.53亿元,同比微降0.9% [3] - 2025年至2027年,预计收入增速分别为-1.0%、3.1%、0.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9%、4.4%、0.9% [3] - 基于2025年非GAAP归母净利润10倍市盈率得出目标价 [5] - 当前市盈率(非GAAP)为8.1倍 [3][10] 公司优势与长期价值 - 公司在品牌服装正品特卖领域竞争力稳固,拥有差异化的深度折扣服装供应链 [5] - 平台通过提供高质价比商品和无限次免邮等服务,为SVIP核心用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5] - 公司持续通过分红和回购提升股东价值,彰显经营信心 [2][5] - 截至报告期,公司总市值为83亿美元,净资产收益率(TTM)为19.36% [4][10]
全球媒体聚焦 | 《金融时报》:美国关税政策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开始显现
搜狐财经· 2025-10-06 13:27
关税政策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开始推高美国消费品价格,涉及从罐头到汽车零部件等多种商品 [1] - 在企业清空库存并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后,一系列依赖贸易的商品价格出现加速上涨 [1] - 自4月以来,29种“软线产品”中有11种(如T恤和鞋子)、18种“硬线产品”中有12种(如自行车和洗碗机)、16种体育用品中有5种被零售商上调价格 [3] 具体商品类别价格涨幅 - 在截至8月的六个月时间内,音响设备价格上涨14%,女装价格上涨8%,工具、五金用品上涨5% [1] - 全球最大的家具制造商阿什利家具大部分产品自10月5日起涨价3.5%至12% [3] - 汽车零部件零售商AutoZone首席执行官表示,随着关税影响的全面显现,涨价幅度可能会更大 [3] 企业对关税的成本反应 - 一些零售商在关税开征前加紧进口,其他企业则通过提高特定商品价格来保护利润 [1] - 阿什利家具首席执行官指出持续的关税形势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挑战 [3] -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调查显示,食品服务、建筑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均对关税影响表示担忧 [3] 关税成本的分摊与未来预期 - 目前美国消费者仅承担了关税成本的30%至40%,约三分之二的关税成本由企业消化 [4] -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数月消费者的承担比例将扩大至60% [4] - 消费者还将面临更多影响 [4]
大闸蟹卖爆了!电商销量增长超4倍,最快12小时到餐桌?
北京商报· 2025-09-29 21:20
大闸蟹销售表现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大闸蟹销量较节前增长4-5倍,达到年内销售最高峰 [2][6] - 蟹卡GMV同比增长超三成,其中什么值得买平台蟹卡GMV同比提升37.13% [2][6] - 黄河口大闸蟹节前销量实现同比约2倍增长 [6] 电商平台策略与供应链布局 - 电商平台推出大闸蟹消费专区,通过促销蟹卡和礼盒吸引用户,例如叮咚买菜对阳澄湖大闸蟹蟹卡降价11-111元不等 [1][2] - 平台深入原产地合作,京东超市与宿迁市合作建立霸王蟹基地,包销1600亩蟹塘,年产量预估50万斤以上 [6] - 永辉超市通过包塘方式锁定上千亩优质蟹塘,计划供应约100万只阳澄湖大闸蟹 [6] - 叮咚买菜挖掘传统产区外特色大闸蟹,如新疆天山雪蟹、山东黄河口大闸蟹和江苏洪泽湖大闸蟹 [6] 物流配送时效保障 - 顺丰在阳澄湖镇启用智能化快递转运中心,投入全自动小件分拣系统,产能较2024年同比提升100% [7] - 中通开通全国200城航空"次日达",江浙沪主要城市可实现"当日捕捞、当日尝鲜" [7] - 永辉建立分级时效体系,上海、杭州、南京等短链路城市最快12小时"朝捕夕达",北京、重庆、福州等中长链路区域24小时内直达 [7] 节日相关品类消费趋势 - 生鲜电商平台整体备货量预计较平日提升约20%,休闲零食、卤味熟食等预计在假期前两天及后半段迎来销售高峰 [7] - 旅游出行装备热销,京东平台智能行李箱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广东、上海、北京为成交额TOP3地区 [8] - 女装品类GMV同比增长高达96.58%,风衣、针织衫、卫衣等秋季单品销量领先 [8] - 衣物、护肤收纳袋热度同比增长31.05% [8]
欣贺股份:9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6:50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召开第五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终止厂房出租暨签署解除合同协议书等文件 [1] - 公司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中女装占比99.14% 其他业务占比0.86%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33亿元 [1] 行业动态 - 饮料行业出现竞争格局变动 怡宝市占率大幅下滑近5个百分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