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变现
icon
搜索文档
利润压力下,苹果「安卓化」
36氪· 2025-11-03 21:35
苹果地图引入广告的战略背景 - 苹果公司宣布将在地图应用中逐步引入广告内容,这被视为一次战略转型的信号,可能深刻影响其服务生态的未来走向[4][5] 服务业务的发展与挑战 - 由于智能手机市场饱和,苹果硬件销售增长放缓,公司自2016年起推动服务转型,通过iCloud、Apple Music、App Store等数字服务构建新收入引擎[7] - 服务收入从2016财年的241亿美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851亿美元,7年增长超过2.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3%,远高于硬件业务增速[7] - 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从2016年的11.2%攀升至近年的20%以上[8] - 服务业务利润率远高于硬件产品,例如App Store毛利率超过70%,而iPhone毛利率约为35%-40%,服务收入占比约20%但贡献接近30%以上的营业利润[9] - 2024财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速降至3.7%,主要因App Store面临监管压力(如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要求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系统)以及流媒体内容竞争激烈[11]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警告,来自谷歌的流量获得成本与App Store收入均处于风险中,可能冲击苹果毛利与估值[12] 地图广告的商业化潜力 - 苹果地图在全球拥有数亿活跃用户,尤其在高消费地区渗透率极高,但长期未商业化,而谷歌地图已建立成熟本地广告体系,年广告收入估计超过百亿美元[12][13] - 地图服务被视为被长期低估的"沉睡资产",引入广告是面对增长压力、监管挑战和竞争格局下的必要举措[12][15] 用户体验与品牌形象的平衡 - 苹果以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卖点,用户对广告植入敏感,尤其在中高端受众中,侵入式广告可能动摇老用户根基[5][17][18] - 用户批评苹果手机定价高昂,若像安卓系统一样植入广告会感到不公,例如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达290亿元,广告是核心来源[18] - 苹果地图广告机制预计聚焦搜索结果优化与推广,运用AI算法确保相关性,界面可能比谷歌更简洁,但用户担心开启"系统应用商业化"的潘多拉魔盒[19] 服务业务近期表现与增长探索 - 2025财年服务业务收入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分析师预期达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四季度服务收入287.5亿美元,同比高增15%[21] - 公司已迈过4万亿市值门槛,正探寻下一轮增长路径[22]
利润压力下,苹果“安卓化”
36氪· 2025-11-03 12:00
公司战略转型 - 苹果公司宣布将在地图应用中逐步引入广告内容,被视为一次战略转型的信号 [1] - 面对硬件销售增长放缓,公司自2016年起推动服务转型,通过数字服务构建新收入引擎 [2] - 提升服务收入不仅是增长需求,更是优化整体盈利结构的关键路径 [4][5] 服务业务表现 - 服务收入从2016财年的241亿美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851亿美元,7年增长超过2.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3% [2] - 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从2016年的11.2%攀升至近年的20%以上 [3] - 服务业务利润率远高于硬件,App Store毛利率超过70%,贡献公司接近30%以上的营业利润 [4] - 2024财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已降至3.7%,面临增长瓶颈 [5] - 2025财年四季度服务收入达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分析师预期全年服务收入将达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 [10] 服务业务面临的挑战 - App Store面临监管压力,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等立法要求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系统,威胁其15%-30%的“苹果税”收入 [6] - Apple TV+年内容支出超100亿美元,但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订阅增长缓慢 [6] - 来自谷歌的流量获得成本与App Store收入均面临风险,可能冲击公司毛利与估值 [6] 地图服务的商业化潜力 - 苹果地图在全球拥有数亿活跃用户,在高消费地区渗透率极高,是一个被长期低估的“沉睡资产” [7] - 谷歌地图已建立成熟的本地广告体系,年广告收入估计超过百亿美元,为苹果提供了可参照的商业化路径 [7] - 苹果地图广告机制预计将聚焦搜索结果优化与推广,并运用AI算法确保广告相关性,界面可能比谷歌更简洁 [9] 商业化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 苹果品牌形象依赖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对隐私权的捍卫,引入广告可能动摇老用户根基 [8] - 公司定位中高端受众,该群体对广告尤为敏感,担忧此举是开启“系统应用商业化”的潘多拉魔盒 [8][9] - 与国产安卓定制系统(如小米,其互联网服务收入达290亿元,广告是核心来源)相比,用户对苹果植入广告感到不公 [8]
黑五之前,TikTok卖力奔跑的60天
36氪· 2025-10-23 12:13
组织架构调整 - TikTok于8月1日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核心产品团队与信任与安全产品团队合并为平台责任团队,由王赢磊负责[1] - 訾婧鑫升任TT直播负责人,二人均向产品运营负责人支颖汇报[1] - TikTok内容、直播、电商、广告等关键业务部门均由有中国业务背景的负责人管理,美国区本土团队经历大换血[1] 电商业务表现与目标 - TikTok Shop曾定下2025年1000亿美元的GMV目标[2] - 根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Q1至Q3的GMV分别约为100亿元、150亿元和190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约440亿元,未达目标一半[2] - 美国市场GMV贡献在Q2和Q3均为第一[2] - 公司希望在黑五传统旺季冲刺GMV目标[2] 各地区GMV数据与增长 - 美国市场GMV从Q1的20-25亿美元增长至Q3的40-45亿美元,季度增长率为134%和125%[3] - 东南亚市场增长显著,印尼Q1至Q2增长145%,越南增长191%,菲律宾增长245%,马来西亚增长211%[3] - 欧洲新兴市场增速迅猛,德国Q2至Q3增长363%,法国增长335%,西班牙增长225%,意大利增长395%[3] - 新加坡Q1至Q2GMV出现30%下滑[3] 运营策略转变 - TikTok运营团队风格转向以GMV为导向,更务实,类似国内抖音千川团队[4][6] - 公司采用“抖音已验证”的方法快速推进商业化,强调执行速度[4] - 调整旨在给核心电商和广告业务提效,让流量更好变现[7] 产品与技术优化 - 9月1日起TikTok用AI驱动的GMV Max全面替代人工手动投流,商家设置预算和ROI目标后系统自动优化[8][12] - 9月25日起平台扶持原创短视频,惩罚低质内容创作者以提升内容生态[8] - 超过70%的商家开通GMV Max后GMV增长高于20%[12] 平台流量优势 - TikTok是全球月活16亿的超级APP,近2亿美国人使用,包括六成年轻人[10] - 用户平均每天使用52分钟,是Instagram的1.5倍[10] - 其他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速卖通均需从TikTok购买流量[10] 商家适应与挑战 - GMV Max模式需要高质量原创素材,导致商家内容成本飙升,单条素材成本从几十美元升至一两千美元[16] - 新模式对老产品销量增长明显,但新品测试效果不佳,难以获得算法推荐[14] - 达人资源紧张,同一达人一天可能收到多个商家合作申请,导致素材同质化和流量分配问题[16][17] - 商家面临汇率差、物流成本上涨20%-25%等压力,对新ROI持观望态度,投流高峰预计出现在黑五[17][18] 黑五关键战役 - TikTok较往年提前开启黑五报名,重点转向拓品类和给商家优惠,而非主推直播[21] - 平台在美国新开情趣内衣等易冲量类目,并与国内产业带大卖谈妥入局条件[22] - 黑五期间美区是重点,瞄准亚马逊年销1000万美元以上或抖音高级别商家,提供货品补贴、服务商优惠和千万美金级激励[23] - 对公司和商家而言,黑五是追赶GMV目标、重新测算ROI的关键节点[21][23]
抖音创作者大会生活服务交流会举办,相关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47%
搜狐网· 2025-09-22 19:26
核心观点 - 抖音生活服务业务在过去一年实现高速增长,创作者生态繁荣,内容创作和商业价值显著提升 [1][2] - 平台未来将重点发展优质内容、创新直播形式及商家达人线上化合作,以进一步释放创作者和内容的商业潜力 [2] - 多位头部创作者的成功案例验证了优质内容在吸引用户、建立信任和驱动交易增长方面的核心作用 [2][4] 创作者规模与增长 - 过去一年,入驻抖音团购达人中心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47% [1] - 发布生活服务相关视频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52% [1] - 其中,万粉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29% [1] 内容生态表现 - 优质短视频日均投稿增长25% [1] - 百万播放量和十万赞视频数量增长均超过1倍 [1] - 创作者直播总场次实现128%的翻倍式增长 [1] 商业价值释放 - 过去一年,创作者直播带动商家交易同比增长52% [1] - 单场直播交易超过500万的场次增长了89% [1] - 累计直播交易超过1000万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了70% [1] 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 平台鼓励拍卖直播间、演唱会直播间等多种创新团购直播方式 [2] - 平台已扩大种草成交的认定范围,消费者观看视频后14日内下单均计入种草交易和分佣 [2] - 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优质内容、商家达人合作线上化等 [2] 创作者案例分享 - 创作者@鑫淼 团队通过沉浸式小剧场直播,一年促成交易额突破2亿元,帮助10多个品牌刷新销售纪录 [4] - @郭淑芬创始人孙顺昌 通过打造老板IP,其系列视频年播放量超2亿,账号涨粉20万,带动新开门店超过500家 [4] - 奥运冠军@邓亚萍 的生活分享类视频播放量均超过1亿 [2] - 喜剧演员@潘长江 与女儿已走访11座城市,发布56条视频,播放量超3.5亿 [2]
B站为何需要视频播客?
36氪· 2025-09-05 09:52
平台战略动向 - 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并启动10亿级冷启动流量激励以推动视频播客发展 [13] - 平台吸引于谦、鲁豫、蔡明、罗永浩、杨迪等名人入驻并覆盖广泛年龄层及话题领域 [1][12] - 视频播客被视为应对用户增长焦虑的突破口 兼具深度内容属性与视频直观表现力 [15] 内容生态表现 - 罗永浩与李想4小时对谈视频收获近300万播放量 [9] - 用户平均观看时长达108分钟 月活用户3.5亿形成稳定长视频观看习惯 [22] - 弹幕互动和评论区分享增强用户连接 如《杨迪的迪听》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22] 竞争优势分析 - B站拥有中文互联网最成熟的PUGV社区文化 用户习惯为知识付费和兴趣沉淀 [19] - 视频播客可呈现传统播客缺乏的视觉信息(如表情反应)并通过切片传播产生长尾效应 [16] - 平台早孕育类似视频播客内容(如papi酱"热烈欢迎"系列)具备内容形态基础 [23] 商业化潜力 - 播客受众78.7%为18-40岁群体 81.3%具本科以上学历 超6成集中于一/新一线城市 [18] - 内容陪伴属性可提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 为商业化提供基础 [18] - 软性植入式广告基于信任关系转化效果更优 高学历受众具较强购买力 [18]
焕活文旅空间 重庆民办博物馆何以觅得新生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9:31
博物馆概况 - 两江贝岭博物馆是重庆民办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超3000平方米,以"国际化视野"与"场景化体验"为核心理念 [1] - 博物馆馆藏1000余件文物跨越战国至明、清时期,包含陶瓷艺术、青铜艺术、书画艺术、石雕石刻艺术等十余个主题展厅 [2] - 博物馆创新融合艺术收藏、文化创意与休闲消费,为市民游客搭建触摸千年文化的立体通道 [1] 文物特色与传承 - 博物馆有三组特色"文物CP":汉代彩绘陶马、青铜香薰炉与青铜鸳鸯钮,承载古人生活智慧与情感寄托 [3] - 汉代彩绘陶马灵动的关节设计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精湛工艺 [3] - 青铜香薰炉睡鸭造型呼应李商隐诗句,青铜鸳鸯钮与重庆鸳鸯街道地名相呼应 [3] - 博物馆推出系列创意文创产品,如"对鸭"冰箱贴、青铜鸳鸯钮香氛挂饰,以及与"找山咖啡"联名的特调饮品"睡鸭醒春" [4] 运营模式与发展 - 博物馆探索"以馆带产,以产促馆"的运营路径,打造艺术家驻留工作室、书法文化体验馆等美学空间 [5] - 计划延伸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形成"展示+餐饮+文创"一条龙融合业态 [6] - 博物馆参与协办《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首次与国内11家博物馆联动 [7] 园区改造与规划 - 宝林院子园区外墙因年久失修出现瓷砖空鼓脱落,重庆两江新区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启动修缮设计,涉及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6] - 园区计划利用周边N37°月光之城的商业流量、学校研学需求、住宅区生活场景,打造"社区文化枢纽" [7]
裕太微:“烧钱”研发致亏损加剧,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大股东连续减持
证券之星· 2025-05-20 11:16
公司财务表现 - 裕太微2024年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44.86%,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02亿元,同比亏损加剧 [2] - 公司自2019年以来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达4.21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104万元,同比上升11.7%,归母净利润亏损6072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5] 研发投入与产品布局 - 2024年研发费用2.94亿元,同比增长32.4%,占营业收入的74.1% [2] - 公司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重点研发2.5G系列网通产品、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等,预计2024-2026年量产出货 [4] - 产品线包括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交换机芯片、网卡芯片等七大类,但与国际龙头相比在光纤传输介质和上层交换领域产品布局不足 [6] 业务结构与市场表现 - 工规级产品是公司最大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2.25亿元,占总营收的57% [6] - 车载业务已进入广汽埃安、红旗等供应链,但2024年车规级产品营收不足千万元,仅占总营收的1% [7] - 2024年整体销售毛利率42.68%,同比下滑9.7个百分点,车规级和商规级产品毛利率分别下滑3.81和3.82个百分点 [7] 现金流与运营压力 - 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恶化,分别为-6838.49万元、-1.44亿元、-2.51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256.15万元,仍为负值 [5] - 销售费用2024年达4684.93万元,同比增长36.59%,创近6年新高 [4] 供应链与股东动态 - 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97.53%,其中单一供应商占比63.19% [7] - 大股东李海华两次减持共套现3930万元,持股比例从6.2068%降至5.3781% [8][9]
“爱鸟周”为何不能像FI和花展那样“市区联动”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33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模式 - F1上海站和上海国际花展采用"双区联动"模式,F1在北外滩滨江设置"格子旗嘉年华",花展以黄浦新天地和上海植物园为双主场,而爱鸟周仍以崇明为主场地,市区仅散点式公益活动 [2] - 观鸟等自然科普活动目前主要由绿化系统组织,与文旅系统割裂,商业化路径受限 [6] - "公园+商业"模式正在流行,鸟类等自然元素可作为设计元素或IP联名,静安大悦城引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快闪店,杭州天目里结合自然元素摊位与低碳商品 [7] 观鸟活动商业化潜力 - 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约34万人,以中青年为主,增长迅速 [8] - 美国观鸟旅游日均消费达200-400美元,中国观鸟设备消费分散在数码、户外等品类,如红外线仪、激光测距仪等 [12][13] - 观鸟可与露营、骑行等生活方式结合,形成新消费流派,户外品牌如巴塔哥尼亚曾与科普工作室联名 [14] 城市生态IP开发 - 上海夜鹭等动物未形成强IP,而北京雨燕、深圳黑脸琵鹭已与城市文化绑定 [6] - 夜鹭因形象独特具备IP潜力,可结合"一江一河"开发文创,如苏州河创享塔等商圈可设分展场 [8][10] - 新加坡江獭通过故事营销成为生态名片,上海需绿容局与商业运营方协作,讲好IP故事并市场化 [12] 商业场景创新 - 建议在市中心设观鸟分展场,利用"一江一河"沿岸商圈如北外滩白玉兰、前滩太古里等,打造"商业+鸟类IP"场景 [8] - 商圈可串联户外用品店、3C数码店,围绕观鸟主题促销,如单反相机、运动摄影机等设备 [13] - 明星效应(如李现观鸟)带动粉丝经济,观鸟有望成为生活方式消费新热点 [13]
木鸟、途家,要打一场“小红书争夺战”?
钛媒体APP· 2025-04-28 13:30
行业概览 - 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422.7亿元 行业融资规模44.9亿元创7年新高 [1] - 民宿行业呈现木鸟、途家、美团三足鼎立格局 但面临小红书抖音等外部流量平台冲击 [13] - 行业属低频高客单价消费 需完成用户习惯培养、上下游整合等非常规挑战 [13] 平台流量与用户 - 小红书2024年Q4日均搜索量6亿次 出行垂类流量占比15% [1] - 携程用户数1.65亿月活9000万 小红书用户数3.5亿月活3.2亿 [2] - 木鸟民宿80%流量来自自有渠道 小红书内容占搜索前30篇笔记30%-40% [19] 途家发展历程 - 2016年通过合并携程去哪儿房源扩张 2017年分拆为线上途家网和线下斯维登集团 [2] - 2019年成为首家代运营房源破万的服务商 业务覆盖124城 [3] - 依赖携程输血但内斗严重 2020年关停20城直营业务转向轻资产模式 [16] 途家现状与转型 - 2024年携程营销支出增29%至16亿美元 对途家支持力度减弱 [5] - 转向小红书投放但ROI倒挂 商单转化率仅10%且博主成本高于收益 [12] - 3月携程投资大乐之野后加速小红书布局 采用笔记数量大水漫灌策略 [7][12] 木鸟民宿策略 - 2017年实现盈亏平衡 2020年4-7月连续盈利 [14] - 严格成本控制 2014年CEO卖房维持现金流 [16] - 提前4年布局小红书 主打网红民宿内容 [17][20] 行业竞争焦点 - 双方争夺00后女性用户心智 木鸟侧重高颜值网红民宿 途家主打多人入住度假场景 [20][23] - 小红书内容战争刚开启 需平衡即时转化与长期品牌建设 [19][22] - 渠道变迁本质是用户行为变化 需建立深度心智而非简单触达 [24][25] 流量渠道演变 - 从百度搜索到OTA投流再到小红书 小红书搜索量已达百度50% [23] - 抖音快手加速布局生活百科 小红书面临可替代性风险 [23] - 渠道碎片化下 品牌需更快抢占用户需求场景 [23][25]
一份教你成为博主的说明书
虎嗅APP· 2025-03-06 18:23
核心观点 - 文章提供了一套从零开始打造垂直领域公众号博主的完整方法论 涵盖起号 人设塑造 内容策略 商业变现及长期发展路径 [4][8][28][68][97] - 方法论强调初期需通过八卦内容快速积累流量 中期转型人设博主提升调性 后期通过内容克制与品牌联动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19][25][31][80][84] - 整套方案承诺执行者一年内可达到月收入3万以上的腰部博主水平 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给出具体操作指南 [4][65][96] 起号策略 - 垂直领域选择需高度聚焦 优先选取自身擅长且感兴趣的细分赛道 避免多元化导致定位模糊 [14][15] - 初期内容以时效性强的行业八卦为主 强调高产快发 单篇创作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 [19][20][21] - 冷启动阶段需广泛加入至少100个相关社群 通过社交裂变实现原始粉丝积累 [17][22] - 该阶段预期6-7个月可积累6-7万粉丝 主要依靠按阅读量计价的低端广告变现 月收入约1万元 [25][26][27] 人设构建 - 需设计具有戏剧冲突的复合人设 如"学霸+夜店达人"等反差组合 增强记忆点 [34][39] - 人设需真实可验证 避免后期因虚构遭遇舆论风险 [38] - 转型期需淘汰初期八卦内容 转向11类标准化内容模板 包括行业批判 热点评议 意识流写作等 [42][52][53] - 内容策略实施半年后 粉丝量可达10-30万 进入腰部博主梯队并吸引品牌广告 [65][66] 商业变现 - 粉丝商业价值取决于内容调性 需通过视觉统一与内容克制塑造高级感 [77][80][83] - 主动通过内容植入"Q"品牌方 平均每10次尝试可促成1次合作 [91] - 定期发布行业观点类内容 提升在品牌公关圈的能见度 [93][94] - 建议收入达标后立即注册公司规范税务 避免财务风险 [107] 长期发展 - 规模突破后面临路径选择 可横向扩展为多平台大V或纵向深耕为垂直媒体 [99][100] - 媒体化转型能延长账号生命周期 通过去个人化构建文化符号价值 [100] - 需建立内容矩阵孵化子账号 分散运营风险并扩大商业边界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