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废资源化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节能宣传周|城乡固废协同处置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中国节能肥西公司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8:32
中国发展网讯 6月25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走进新国企·中国节能绿色工厂"融媒体调研活动,来到 中国节能旗下中节能(肥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肥西公司),实地探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建设成果,切身感受中国节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创新 实践。通过探寻绿色生产、绿色智造、绿色创新、绿色服务的全周期绿色管理之道,展现中国节能在推 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方面的绿色实践。 生态治理:突破"垃圾围城"困局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严峻区域,固废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肥西公司紧密围绕中国节能在长 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需求,依托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建设了肥西县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生态环保产 业示范园立足"协同处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示范转换"四大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 保护示范工程,发挥中国节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 目前,园区已建成2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0吨/日炉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800吨/日餐厨垃 圾处理项目,600吨/日污泥干化项目,总处理规模达3900吨/日。自投运以来,截至2025年5月底 ...
从“处理难题”到“资源循环”!“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技术”将推动固废“变废为宝”
中国能源网· 2025-06-30 20:13
此次签约不仅是双方合作共赢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煤基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双方表示, 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与发展,为智慧矿山、 绿色矿山贡献更多力量。未来,双方将在陕西西安发起煤基固废产业联盟。 2025年6月27-29日,第三届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国内知名高 校教授、科研机构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共同就推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深度探索煤基 固废综合利用的新路径,为智慧矿山、绿色矿山贡献更多力量。 本次会议由工业固废网、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地矿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煤炭学会、内蒙 古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等联合主办;准格尔旗对外招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协办;准格尔旗能源协会、山西省环保产业协会煤矸 石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超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图矿业(山西)有限公司、福建泉工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正大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海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三 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窑中盟窑炉设备有限公司支持;北京 ...
鄂尔多斯:煤基全固废胶凝材料试验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内蒙古日报· 2025-06-11 23:36
据了解,该路段全长220米、宽17米,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条煤基全固废胶凝材料试验道路。该项目以煤 化工气化渣为主材,融合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创新研发出100%固废配比道路基材,兼具高强度 与耐久性,摆脱对传统砂石、水泥的依赖,实现了多种工业固废的协同高效利用。施工工艺同步创新, 形成全流程技术体系,为后续规模化推广打下坚实基础。该技术推广应用后,预计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率提升超70%,每公里道路可消纳固废约6000吨,显著减少土地占用与环境风险,替代传统材料后建设 成本下降30%以上,为工业固废集中区域提供了工程样板,推动基础设施绿色转型。 鄂尔多斯市依托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由苏里格建设发展集团联合市环保投资公司、乌审旗环保投 资公司及东南大学环境岩土团队,针对园区煤基固废利用难题,成功研发应用"煤基固废道路资源化利 用技术"。同时,配套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基地,提出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形成"高值优 用、低值增用、难用有效用"的资源化路径,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 6月9日,在煤基全固废胶凝材料试验道路建设现场,推土、平地、压料等工作有序进行。 6月9日,在煤基全固废胶凝材料试验道路建设现场,压 ...
杨帆:用“超级高压锅”做出黑土“营养餐”
科技日报· 2025-05-12 09:49
田晶娟制图 受访者供图 彼时,黑龙江省1.56亿亩黑土耕地亟待修复,而省内农业固废年产量高达1.3亿吨,且当时农业固废综合 利用率不足60%,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杨帆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决定以固废资源化利用为 突破口,解决黑土地退化难题。在众多技术方向中,他们选择了水热腐殖化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模仿森林深处腐烂落叶在雨水浸泡、地热烘烤下的自然发酵过程,通过人为创造类 似条件,将农业废弃物快速转化为高效腐殖质。"杨帆说。在她看来,研究水热腐殖化技术,就像在黑 土地里"寻宝",每个数据都是找寻宝藏的线索。 "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坚定了研究的决心。" ◎科技日报记者 朱 虹 编者按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力量。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在量子计算、深空探 测、生物医药等领域镌刻下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坐标。本报今日起推出"以青春之名赴创新之约"系列报 道,聚焦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科技工作者和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科 研团队,见证他们如何以"硬核"创新践行"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5月的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黑土地在拖拉机的轰鸣中苏醒。田垄旁的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