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废资源化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交通领域固废资源化利用获突破,交通运输部将加快产业化推广
第一财经· 2025-07-03 08:28
政策规划与试点成果 -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工业固废在交通建设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完成"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试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1] - 试点在固废路用性能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试点成果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推广价值,推动固废在交通行业高值化、规模化利用 [1] 试点任务实施细节 - 试点任务于2021年8月启动,计划1~2年完成固废特性研究,3~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 从30余种固废中选取12种典型固废开展道路工程应用研究 [2] - 建立大宗固废道路建设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控制环境风险 [2] - 在全国17个省区市铺筑102公里示范路段,累计利用固废493万吨 [3] - 示范工程减少筑路材料支出5亿元,节约占地15.4万平方米,降低碳排放6.1万吨 [3] 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 首创≥98%大掺量磷石膏路基填筑工艺,首次资源化利用磷石膏30万吨 [4] - 突破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建成中试生产线并完成首例实体工程应用 [4] - 研发多种特殊岩土处治技术,在不同气候区域成功应用 [4] - 建立固废道路利用碳核算模型,开展典型固废全周期碳排放量核算 [4] 地方推广成效 - 江西省发布《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应用工程累计降低建设成本超300万元 [5] - 江西省锂渣处理节省废渣处置及环保税费超千万元,降低碳排放480吨 [5] - 山西省在昔阳至榆次高速公路利用红砂岩20多万吨,节约成本900多万元 [5]
全国节能宣传周|城乡固废协同处置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中国节能肥西公司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8:32
生态治理与固废处理 - 肥西公司依托垃圾填埋场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发挥中国节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 [2] - 园区已建成2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0吨/日炉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8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00吨/日污泥干化项目,总处理规模达3900吨/日 [2] - 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消纳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超410万吨,实际上网电量13.4亿度,解决了肥西县及合肥西部区域"垃圾围城"难题 [2] 技术创新与资源循环 - 公司通过焚烧发电余热为污泥干化供能、炉渣制砖反哺基建等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构建多能互补、成本共担的产业生态链 [2] - 公司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提升固废集约化协同处置能力与产学研创新转化水平 [3] - 已申请专利32项和软著作权10项,涵盖垃圾焚烧发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领域,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3] 社会责任与公众教育 - 公司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实时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等措施消除公众对环保项目的"邻避效应" [3] - 建设以"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环保科普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宣讲等活动 [3] - 获评"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立足"协同处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示范转换"四大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2] - 2024年成功入选合肥市"无废细胞"名单,获评"无废工厂"称号,为合肥市的"无废城市"树立标杆 [2] - 以央企担当为笔、科技创新为墨,在长三角生态保护画卷上书写"绿色答卷",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4]
从“处理难题”到“资源循环”!“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技术”将推动固废“变废为宝”
中国能源网· 2025-06-30 20:13
会议概况 - 第三届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于2025年6月27-29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聚焦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智慧矿山建设 [1] - 会议由工业固废网、内蒙古工业大学等12家机构联合主办,准格尔旗对外招商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协办,吸引全国300余名高校教授、科研专家及业内人士参与 [3] - 会议特别邀请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增武、内蒙古地矿生态环境科技董事长张秉智等专家致辞,并组织18位学者作主旨发言 [3] 技术合作突破 - 河图矿业集团与北京固废通签署"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陕西西安发起煤基固废产业联盟 [4][6] - 智能双体充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山西吕梁煤矿,通过井下就地处理矸石减少地面排矸费、治理费等多项成本支出 [10][13] - 该技术联合HCS智能干选机实现煤炭与矸石精准分选,采用"连采连充"工艺提升资源回收率,降低矸石升井量30%以上 [8][10] 行业技术进展 - 我国煤气化渣年产量超8000万吨,煤矸石智能充填技术可解决大宗固废处理难题 [12][13] - 煤系高岭土可替代传统玻璃纤维原料,与充填技术形成产业链协同,产业化潜力巨大 [12] - 会议展示数字化循环经济链模式,涵盖陶粒陶瓷制备、智能分选等7项技术方向,覆盖建筑、农业等多元场景 [16] 专家观点 - 内蒙古工业大学赵增武指出,双体充填技术以创新模式实现煤矸固废资源化,具备广阔应用空间 [14] -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张建波强调,需破解煤气化渣利用难题,智能充填技术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12] - 内蒙古超牌新材料冯建明呼吁行业协作开拓煤基固废资源化新蓝海,构建互利共赢产业格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