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科技人才引擎 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科技日报· 2025-09-30 09:30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 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诸多重大科技突破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技 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工作扎实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引领 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效果明显。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 "十四五"时期,我国注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生态,科技人才规模稳步 壮大,科技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方面着手激发人才活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支撑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但当前进入科 技发展新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要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科技人才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顶尖科技人才仍然匮乏、特定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性仍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潜力需有效激发、国际科技交流需进 一步提升等。因此,为破除科技人才发展的障碍,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十五五"期间,可在以下几 ...
国家统计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投入强度较快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9-29 15:57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稳定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9日消息,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张启龙进行了解读。 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6万亿,达到36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十四五"前四年,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10.5%,增速高于规划目标,在世界主要 经济体中居于前列。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是日本 (第三位)的3.5倍、德国(第四位)的3.7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持续加大,为我国加快推 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从投入强度看,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69%,比上 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快于"十四五"以来年均水平0.03个百分点,延续较快提升态势。我国研 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在世界上位列第12位,已经连续多年超过欧盟水平(2.13%),并接近 OECD国家平均水 ...
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拓宽R&D经费筹集渠道,巩固深化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9-29 15:24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 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张启龙进行了解读。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稳定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6万亿,达到36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 8.9%,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十四五"前四年,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10.5%,增速高于规划目标,在世 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 国,是日本(第三位)的3.5倍、德国(第四位)的3.7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持续 加大,为我国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2629.2亿元,比上年增加633.3亿元,增长 5.3%,重点保障基础研究、科学研究计划和科研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分别为4192.5亿元和8436.7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3.2%和66.8%。 近年来,国家聚焦支持科技创新部署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涵盖创业投资、研发投入、成果 ...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21 11:13
9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这份自2015年起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 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 aojia Chuangxin Diaocha Zhidu Xilie Baogao 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 中国区域 20 科技创新评价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SZOZ 旺景好米饼花花 "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和天津6省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辐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 进一步显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新质 生产力形成和科技强国建设。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促进发展5个方面,综合考虑国家高质量发 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科技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设置12个二级 ...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未来五年是极具挑战的五年,也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五年
科技日报· 2025-09-19 15:23
科技发展规划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1]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1]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1] 发展前景 - 未来五年是极具挑战的五年 [1] - 未来五年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五年 [1] - 全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1]
美国再次一票否决安理会加沙决议草案;香港黄金抢劫案7名嫌疑人被曝落网;育儿补贴新规出台:骗取、冒领将被追责丨早报
第一财经· 2025-09-19 08:29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中国企业被报道停止购买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 外交部回应称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采取歧视性做法 [5] - 中国“十四五”时期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5] - 科技部规划“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重点 将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DeepSeek团队研究论文登上《Nature》封面 回应训练数据质疑称未故意加入OpenAI生成的合成数据 [19] 消费与零售行业 - 蜜雪冰城部分门店柠檬水断货 原因为一批进口柠檬受天气影响延期到港 但公司称整体储备充足将很快恢复 [20] - 调查显示约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 超过6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 [29] - 专家认为中央厨房普及是大势所趋 符合标准的预制菜存在合理性 [29] 资本市场与公司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齐创历史新高 道指涨0.27%至46142.42点 标普500指数涨0.48%至6631.96点 纳斯达克指数涨0.94%至22470.73点 [22] - 9月18日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净买入长盈精密、长飞光纤、华丰科技 净卖出三花智控3.45亿元 [23][26] - 马斯克澄清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获万台订单消息为虚假 [21] - 恒大关联方南通三建所持精艺股份7518.47万股将被法拍 起拍价7.25亿元 [27] 贸易与经济数据 - 深圳前8个月进出口总额2.96万亿元 同比增长0.3% 出口1.79万亿元下降4.8% 进口1.17万亿元增长9% [7][8] - 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同意继续执行现行《美墨加贸易协定》 [10]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21: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如何推进“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科技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5-09-18 15: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8日)下午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 部长阴和俊就未来五年我国如何建设科技强国的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阴和俊介绍,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科技领 域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起和组 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造就一 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国际 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构建有利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 境。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 组织的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 验 ...
财政部: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05
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到5.5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4% [1] - 基础研究累计投入7300亿元 年均增长12.3% [1] - 研发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2.41%提升至2024年2.68% 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1] 财政资金重点投向领域 - 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1] 企业创新支持措施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达1.46万家 [1] - 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累计3.6万亿元 [1] - 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超30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约8000亿元贷款 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1] 未来政策方向 - 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中国科学院举办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专场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2:34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历史意义 - 人类揭示生命本质征途上的里程碑式新飞跃 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永恒意义[1] - 继1828年人工合成首个有机分子尿素后的重大突破[1] - 中国科学家最重要的标志性科学成就之一 被誉为前沿研究的典范[5] 项目研究历程 - 1958年12月正式立项 获得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代号"601"(60年代第一大任务)[3] -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三家单位协同攻关[3] - 1965年9月完成世界首次人工合成具有天然分子相同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3] - 历时7年探索 体现科学家挑战科学问题"无人区"的决心[3] 精神传承与当代价值 - 体现中国科学家敢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的创新自信与科学雄心[5] - 展现伟大建党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之间血脉相连的红色基因[5] - 需要发扬"胰岛素精神" 产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关键性重大成果[5] - 当代科技工作者需学习"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的科研劲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