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问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一座离未来很“近”的城市
长江日报· 2025-06-25 08:37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天问"在光谷咖啡连锁店提供服务,"神龙"将进入医院"规培","劳动者"系列尝试帮人类干更重的体力活 [2] -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天问"1号、"天问"2号两款人形机器人,需要灵巧双手、稳健仿生脚和强大智慧脑以及轻量化设计 [3] - 全球第一款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在光谷关山口诞生,不久后拿下5亿余元融资 [5] - 中国地质大学"元古大模型"可智能鉴定岩石、化石等,还可复原古生物化石 [5] - 华中科技大学ARTDesigner XL大模型将创作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2天 [6] - 武汉科技大学"树洞救援"机器人成功实现6000多次干预救援 [6] - 华中科技大学"AI宝贝"运用图像修复技术帮助找回19名失踪儿童 [6] 产业生态与人才 - 武汉有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8] - 东湖高新区汇聚人工智能企业738家,产业规模超450亿元 [8] -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就业率100%,40%在光谷就业 [8] - 武汉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魏杰今年拿到全国10个人工智能领域offer,其中3个在武汉 [8] - 武汉高校合作编写教材,人形机器人短期落地得益于雄厚高校学科基础及传统产业沉淀 [9]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武汉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基金,支撑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标杆城市 [7] -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设立武汉科技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学院,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7] 技术应用场景 - "荆楚"人形机器人短时间历经4次迭代,能在生活场景中提供服务,还能干工业场景中的检测、搬运等工作 [2] - "天问"正在咖啡店当服务生,"神龙"将进医院"规培" [2] - 华中科技大学将非遗传播、文旅夜游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完成"光耀湖北"彩车、"万里长江第一屏"灯光秀等项目 [6]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8:26
行业现状与困境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红海"困境,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导致项目减少,头部厂商如奇安信2024年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也呈现1亿-4亿元不等的亏损 [2][4][5] - 行业过去十年依赖合规业务增长,但当前增长见顶,客户企业自研安全产品趋势增强,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 [2][4]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项目甚至出现"利润为0也要做这单"的极端内卷现象 [4] AI技术驱动的行业转型 - 头部网络安全厂商如奇安信、绿盟科技、天融信等2023年起纷纷布局安全领域垂直大模型(如Q-GPT、风云卫、天问),将"AI+安全"视为未来核心方向 [2][10]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基于AI的新安全品类毛利率可达65% [7][10]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误报率高达12%,技术代际跨越需求迫切 [11]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和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 [7]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等推动安全解决方案定制化转型 [8] - 云原生安全成为必争之地,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30% [8] 挑战与不确定性 - AI技术赋能攻防双方形成"猫鼠游戏",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可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防御端需应对模型"幻觉"等新风险 [10][11] - 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仍处培育期,私有化部署方案对客户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行业对AI潜在安全风险的研究不足 [11] - 网络安全厂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未来市场格局可能被AI重塑 [7][11]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5:38
行业现状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等问题,项目数量减少[1] - 行业过去十年因合规要求密集出台曾经历"黄金时代",但当前增长面临见顶[1] - 2024年多家上市网络安全厂商亏损,奇安信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头部厂商亏损1亿-4亿元不等[4] 竞争格局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产品报价低至800元(行业最低渠道价2000元)[3] - 客户企业自研意识觉醒,大型金融机构等开始自研安全产品,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3] - 项目周期长(1-3年),当前业务受客户1-2年前预算影响,企业"节衣缩食"导致网安服务优先级下降[3] AI转型方向 - 头部厂商纷纷布局AI大模型,奇安信发布"Q-GPT"、绿盟科技发布"风云卫"、天融信发布"天问"[2]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5] - AI安全新品类(威胁狩猎、攻击面管理)毛利率可达65%,成为突围关键[5]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及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6]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推动深度定制解决方案[6] - 云原生安全:多云部署推动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30%[6] AI应用挑战 - 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AI换脸可绕过生物识别验证[7]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模型"幻觉"导致误报率高达12%[7] - 大模型可能引发潜在安全风险,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尚处培育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