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搜索文档
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 ——“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 2025-10-27 14:20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的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及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 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7][8]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定力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2]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5]
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 2025-10-27 07:42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重点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明确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5]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科技创新事业将跨越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上台阶 [3][8] - 教育、科技、人才链条将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 [8] - 未来五年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竞赢大国科技博弈的关键五年 [7]
10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0 21:57
中国深空探测与航天事业 - “十四五”期间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实现从地月系探索到行星际探测 [6]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推进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 [1][6] 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 - “十四五”期间中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涵盖社会救助和“一老一小”保障等领域 [3][12] 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13] 电影与文旅消费 - 国庆中秋假期有超过5000万人次走进影院观影,电影带动的文旅、餐饮等关联消费快速增长 [14] - 中国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14] 支付与快递物流 - 国庆中秋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 [18]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处理快递包裹超72亿件 [18] 农业与区域发展 - 中央财政拨款4.84亿元支持多地秋粮抢收抢烘工作 [18] - 长三角地区正加快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18]
《窗外是蓝星》放映活动在蒙古国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0 11:49
电影技术成就 - 该电影是中国第一部8K太空实拍电影 [1] - 电影首次由航天员使用国产摄影机拍摄 [1] - 电影记录了中国人首次在中国空间站驻留6个月的旅程 [1] 航天行业发展 - 电影展现了天宫空间站和神舟飞船等中国航天成果 [4] - 中国航天通过天问探火和嫦娥揽月等任务持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4] - 中国的空间站向世界各国开放,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 [4] 国际合作与传播 - 电影首次在蒙古国放映并配备了蒙文字幕 [1] - 放映活动由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蒙古国科学院及CGTN亚非中心乌兰巴托制作室共同举办 [4]
谢锋大使致辞: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13:15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5.3% [4]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十强 [3] - 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在量子科技、DeepSeek人工智能、高铁、国产大飞机、首颗6G卫星、北斗导航、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进展 [3] - 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智造强国”,新质生产力动能愈发澎湃 [3] - “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等航天工程展开寰宇求索 [3] 对外开放与市场机遇 - 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4] - 中国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将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全面清零 [4] - 通过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平台深化制度型开放 [4]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6] - 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善处理问题的良方 [6] - 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6] 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 中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 实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 [4] - 中国驻美使馆今年审发各类证照8.3万份,接听领保电话超1600通,处置领保案件超700起 [8]
武汉,一座离未来很“近”的城市
长江日报· 2025-06-25 08:37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天问"在光谷咖啡连锁店提供服务,"神龙"将进入医院"规培","劳动者"系列尝试帮人类干更重的体力活 [2] -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天问"1号、"天问"2号两款人形机器人,需要灵巧双手、稳健仿生脚和强大智慧脑以及轻量化设计 [3] - 全球第一款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在光谷关山口诞生,不久后拿下5亿余元融资 [5] - 中国地质大学"元古大模型"可智能鉴定岩石、化石等,还可复原古生物化石 [5] - 华中科技大学ARTDesigner XL大模型将创作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2天 [6] - 武汉科技大学"树洞救援"机器人成功实现6000多次干预救援 [6] - 华中科技大学"AI宝贝"运用图像修复技术帮助找回19名失踪儿童 [6] 产业生态与人才 - 武汉有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8] - 东湖高新区汇聚人工智能企业738家,产业规模超450亿元 [8] -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就业率100%,40%在光谷就业 [8] - 武汉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魏杰今年拿到全国10个人工智能领域offer,其中3个在武汉 [8] - 武汉高校合作编写教材,人形机器人短期落地得益于雄厚高校学科基础及传统产业沉淀 [9]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武汉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基金,支撑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标杆城市 [7] -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设立武汉科技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学院,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7] 技术应用场景 - "荆楚"人形机器人短时间历经4次迭代,能在生活场景中提供服务,还能干工业场景中的检测、搬运等工作 [2] - "天问"正在咖啡店当服务生,"神龙"将进医院"规培" [2] - 华中科技大学将非遗传播、文旅夜游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完成"光耀湖北"彩车、"万里长江第一屏"灯光秀等项目 [6]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8:26
行业现状与困境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红海"困境,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导致项目减少,头部厂商如奇安信2024年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也呈现1亿-4亿元不等的亏损 [2][4][5] - 行业过去十年依赖合规业务增长,但当前增长见顶,客户企业自研安全产品趋势增强,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 [2][4]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项目甚至出现"利润为0也要做这单"的极端内卷现象 [4] AI技术驱动的行业转型 - 头部网络安全厂商如奇安信、绿盟科技、天融信等2023年起纷纷布局安全领域垂直大模型(如Q-GPT、风云卫、天问),将"AI+安全"视为未来核心方向 [2][10]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基于AI的新安全品类毛利率可达65% [7][10]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误报率高达12%,技术代际跨越需求迫切 [11]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和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 [7]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等推动安全解决方案定制化转型 [8] - 云原生安全成为必争之地,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30% [8] 挑战与不确定性 - AI技术赋能攻防双方形成"猫鼠游戏",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可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防御端需应对模型"幻觉"等新风险 [10][11] - 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仍处培育期,私有化部署方案对客户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行业对AI潜在安全风险的研究不足 [11] - 网络安全厂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未来市场格局可能被AI重塑 [7][11]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5:38
行业现状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等问题,项目数量减少[1] - 行业过去十年因合规要求密集出台曾经历"黄金时代",但当前增长面临见顶[1] - 2024年多家上市网络安全厂商亏损,奇安信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头部厂商亏损1亿-4亿元不等[4] 竞争格局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产品报价低至800元(行业最低渠道价2000元)[3] - 客户企业自研意识觉醒,大型金融机构等开始自研安全产品,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3] - 项目周期长(1-3年),当前业务受客户1-2年前预算影响,企业"节衣缩食"导致网安服务优先级下降[3] AI转型方向 - 头部厂商纷纷布局AI大模型,奇安信发布"Q-GPT"、绿盟科技发布"风云卫"、天融信发布"天问"[2]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5] - AI安全新品类(威胁狩猎、攻击面管理)毛利率可达65%,成为突围关键[5]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及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6]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推动深度定制解决方案[6] - 云原生安全:多云部署推动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30%[6] AI应用挑战 - 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AI换脸可绕过生物识别验证[7]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模型"幻觉"导致误报率高达12%[7] - 大模型可能引发潜在安全风险,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尚处培育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