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图形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宣布于11月24日申购,将在科创板上市,预计2027年盈利
搜狐财经· 2025-11-21 08:39
上市基本信息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24日开启申购,发行价为114.28元/股,发行数量为7000万股,募资总额约80亿元,募资净额约75.76亿元 [3] - 公司于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9月26日上会通过,从递交申请到上市用时不到6个月 [3] - 公司计划将募资额中的约25.10亿元用于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25.02亿元用于图形芯片研发,19.82亿元用于AISoC芯片研发,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3]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由原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创办,注册资本约4亿元,张建中为法定代表人 [3]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南京神傲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张建中等 [3][4] - 核心管理团队多名成员拥有英伟达背景,包括联合创始人、董事周苑(前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张钰勃(前英伟达GPU架构师)、王东(前英伟达销售总监)等 [4][5]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 [5] - 产品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5] - 公司已推出四代GPU架构,产品矩阵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 [5] - 公司称其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领域核心产品的突破 [5]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营收约4608.83万元,2023年营收约1.24亿元,2024年营收约4.3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7.02亿元 [6][7]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净利润约-18.40亿元,2023年约-16.73亿元,2024年约-14.92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2.71亿元 [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6.04亿元 [7] - 公司研发投入巨大:2022年研发费用约11.16亿元,2023年约13.34亿元,2024年约1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5.57亿元 [8] 未来展望 - 公司管理层预计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8] - 盈利预测基于2027年收入达到59.83亿元且整体毛利率达到61%的前提,该盈利包含3.07亿元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扣除后处于微利状态 [8]
“国产GPU第一股”来了!摩尔线程IPO注册生效,仅历时四个月
北京商报· 2025-10-30 17:37
公司上市进程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注册申请获证监会同意,自受理至完成注册仅用时约四个月,进程迅速 [1] - 公司IPO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7月17日进入问询,9月26日过会并当日提交注册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80亿元,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全功能GPU为核心 [1] - 公司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4.38亿元,呈现大幅增长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持续减亏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02亿元,对应归属净利润约为-2.71亿元 [2] 公司控制权结构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无单一持股30%以上股东,不存在控股股东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张建中合计控制公司36.3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摩尔线程过会:今年IPO过关第55家 中信证券过6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7 15:16
公司上市审核结果 - 摩尔线程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成为今年第55家过会企业 [1] 保荐机构信息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周哲立和吴霞娟 [1] - 中信证券今年保荐成功6单IPO项目 包括江苏汉邦科技、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等企业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 采用Fabless模式的GPU芯片设计业务模式 [1] - 专注于全功能GPU产品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通过晶圆代工和封测服务获取芯片产品 [1] 股权结构 - 无单一持股30%以上股东 不存在控股股东 [2] - 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 通过南京神傲间接持股1.62% 通过三家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0.05% 合计持股12.73% [2] - 张建中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和控制员工持股平台 合计控制公司36.36%股份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募资计划 - 拟在科创板上市 募集资金800,000.00万元 [2] - 资金用途包括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图形芯片研发、AISoC芯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2] 上市委问询问题 - 要求说明GPU市场竞争格局、技术路线差异及贸易环境影响 分析公司竞争优劣势和风险应对措施 [3] - 要求说明报告期内收入确认准确性 包括客户情况、收入确认时点方式、经销商采购及终端客户使用情况 [3] 2025年IPO过会情况 - 上交所深交所过会企业包括马可波罗控股、中策橡胶集团等32家企业 涵盖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 [5][6][7] - 北交所过会企业包括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苏州鼎佳精密科技等23家企业 [8][9]
1500亿的摩尔线程上市在即 8大参股方或涨停潮!高盛瑞银已押注
搜狐财经· 2025-09-26 20:16
摩尔线程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从受理到上会仅3个月时间[2] - 公司基于自研MUSA架构已发布四代GPU架构 产品线覆盖芯片、板卡、一体机及集群设备[2] - 产品布局涵盖政务与企业级智能计算、数据中心及消费级市场[2] 产品与技术矩阵 - 第四代GPU"平湖"用于企业级AI智算服务 配套板卡S5000及集群KUAE2[3] - 第三代GPU"曲院"用于企业级AI智算 配套集群KUAEI[3] - 第二代GPU"春晓"覆盖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板卡S3000)和消费级桌面图形加速(板卡S70/S80)[3] - 第一代GPU"苏堤"用于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板卡S1000/S2000)和消费级桌面图形加速(板卡S10/S30/S50)[3] - 智能SoC产品线包括第一代SoC"长江" 配套AI模组和企业级/消费级终端设备[3]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亏损幅度逐步收窄 S3000和S50产品已形成良好复购[4] - AI智算产品复购率持续提升 集群客户对新品测试意愿强烈[4] - 当前在手订单达20亿元 预计1-2年内实现盈利[4] - 2025年全年营收预计突破20亿元[5] 募资与估值 - 本次IPO拟募集80亿元资金[5] - 募投资金将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AI SoC芯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5] - 机构给予估值约240亿元 短期市值预计达寒武纪30%(1500-1800亿元)[5] - 发行股数不低于4444.758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10%[5] 参股上市公司详情 - 和而泰持股1.244% 初始投资3000万元增值至3.06亿元 子公司为GPU模块核心代工厂[6][7] - 联美控股通过子公司持股0.3351% 投资额1亿元 布局"AI+能源"协同场景[9][10] - 盈趣科技持股0.3351% 对应134万股 投资额1亿元[12][13] - 中科蓝讯直接持股0.34% 通过基金间接持股0.17% 合计持股0.50%[15][16] - 圣元环保通过基金间接持股0.2423% 投资额3亿元[18][19] - 初灵信息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股0.0229%[20][21] - 露笑科技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股1.244% 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AI算力国产化[22][23] - 万和电气通过前海母基金间接持股0.5653%[24][25] 参股公司业绩表现 - 和而泰2025年上半年营收54.46亿元(同比+19.21%) 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78.65%)[8] - 联美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18.98亿元(同比-2.65%) 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9.88%)[11] - 盈趣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18.20亿元(同比+15.54%)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1.66%)[14] - 中科蓝讯2025年上半年营收8.12亿元(同比+2.63%) 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2.61%)[17] - 万和电气2025年上半年营收40.83亿元(同比+7.14%) 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6.68%)[26] 机构持仓动态 - 和而泰获北上资金重仓1321万股 QFII高盛新进401万股 瑞银新进264万股[7][8] - 联美控股二季度机构持股数增至98家 北上资金新进1878万股[10][11] - 盈趣科技二季度机构持股数增至170家 北上资金加仓至406万股[13][14] - 中科蓝讯二季度机构持股数增至183家 八大公募基金重仓690万股[16][17] - 万和电气二季度机构持股数增至152家 北上资金重仓3088万股[25][26]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顺利过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7:41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26日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 计划募资80亿元人民币[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25.10亿元)、图形芯片研发项目(25.02亿元)、AI SoC芯片研发项目(19.8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0.06亿元)[8]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 产品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领域[1] - 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 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能力[2] - 主要产品包括S4000、S3000、S50板卡 S4000、S3000、S2000一体机以及集群产品 其中S3000板卡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0%[2] - 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MTT S80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集群[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1.24亿元 2024年4.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亿元[3][4] - 净利润持续亏损但收窄:2023年亏损16.73亿元 2024年亏损14.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71亿元[3][5] - 研发投入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57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9.33%[3][5] - 资产规模扩大: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0.22亿元 负债总额26.97亿元 资产负债率38.42%[5] 发展前景 - 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5] - 2025年AI智算和专业图形加速业务毛利率预测均达77% 2027年预计分别稳定在69%和71%[5] - AIPC及智能模组已于2025年上半年对外销售 SoC芯片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 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5]
摩尔线程拟募80亿周五上会 成立5年近3年半共亏损5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4:51
上市审议与公司概况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9月26日审议摩尔线程的首发事项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是一家采用Fabless模式的GPU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全功能GPU产品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1] - 公司无单一持股30%以上的股东,张建中合计持有公司12.73%的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及执行事务合伙人身份合计控制公司36.36%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2] 募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公司拟募集资金800,000.00万元 [3]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拟投入250,957.98万元)、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拟投入250,233.23万元)、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拟投入198,180.33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100,628.45万元)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4,608.83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76.19万元 [4][6]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为-527,574.25万元 [5][6]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43,491.19万元、-112,853.79万元、-182,815.83万元和-103,746.43万元 [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7,813.47万元 [7] 上市标准符合性 - 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15% [7]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3,845.95万元,符合营收标准 [7] - 2022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38.10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626.03%,远超标准 [7]
拟募资80亿元!摩尔线程IPO获受理,系科创板年内最大IPO
北京商报· 2025-06-30 21:26
公司概况 -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获得受理,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1]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80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图形芯片研发、AI SoC芯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市场地位 - 摩尔线程系科创板年内受理的最大IPO,同时也是沪深北交易所年内受理的第二大IPO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4.38亿元,呈现稳步增长 [1]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亏损逐年收窄 [1]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422.51%、1076.31%、309.88%,始终保持高比例投入 [2] 股权结构 - 公司无单一持股30%以上的股东,不存在控股股东 [2] - 张建中直接持有11.06%股份,并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6.3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