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饭

搜索文档
锅圈(2517.HK):万店规模奠定龙头地位 爆品×会员×新渠道构建三维护城河
格隆汇· 2025-07-11 19:3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15年,专注于供应链管理并持续布局线下门店,截至2024年底拥有10150家门店(加盟店10135家,自营店15家),覆盖全国31省 [1] - 2022年以3.0%零售额市占率位居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首位 [1] - 自建6大单品工厂(牛肉/丸滑/底料/水产/滑类/酸汤专厂),实现核心食材自主生产 [1] - 2024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3.1%至3.11亿元,计划5年新增1万家门店强化规模效应 [1] 行业增长与市场格局 -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市场规模2022-2027年CAGR达20.7%,2027年预计达9400亿元 [1] - 2022年CR5仅11.1%,行业格局分散 [1] - 三线以下城市预制菜渗透率不足25%(一线城市35.2%),乡镇等下沉市场为核心增长引擎 [1] 竞争优势与护城河 - 爆品策略:99元毛肚自由套餐2024年销售额破5亿元,抖音曝光62.1亿次 [2] - 会员生态:截至2024年底注册会员4130万人(同比+48.2%),预付卡沉淀资金9.9亿元(同比+36.6%) [2] - 渠道创新:2024年抖音总曝光量突破62.1亿次,24h无人零售模式逐步落地 [2] 盈利预测与业务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1.83/80.36/90.80亿元,归母净利润3.40/3.96/4.63亿元 [2] - 对应PE估值为25/21/18x [2] - 线上渠道收入增加,与线下门店联动形成即时零售体系 [2]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1
国海证券· 2025-07-11 08:01
报告核心观点 - 锅圈万店规模奠定龙头地位,爆品、会员、新渠道构建三维护城河,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核聚变临界点已至,关键部件与材料迎战略机遇,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5][10] 锅圈(02517)深度报告 核心问题解答 - 解析锅圈“在家吃饭”千亿赛道可持续增长逻辑,解答万店规模转化为竞争壁垒、分散市场捕捉下沉机遇、供应链与渠道创新构建差异化护城河三大问题 [3] 公司现状与前景 - 创立于2015年,早期专注供应链管理,截至2024年底有10150家门店,覆盖全国31省,2022年零售额市占率居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首位;自建6大单品工厂,2024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3.1%至3.11亿元;计划5年新增1万家门店强化规模效应 [4] 行业格局与潜力 -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市场2022 - 2027年CAGR达20.7%,2027年预计达9400亿元,但2022年CR5仅11.1%格局分散;三线以下城市预制菜渗透率不足25%,乡镇等下沉市场有望成核心增长引擎 [4] 竞争优势 - 爆品策略:99元毛肚自由套餐2024年销售额破5亿元,抖音曝光62.1亿次;会员生态:截至2024年底,注册会员4130万人(同比+48.2%),预付卡沉淀资金9.9亿元(同比+36.6%);渠道创新:2024年5月下旬通过抖音账号矩阵推毛肚火锅套餐,总曝光量突破62.1亿次,24h无人零售模式创新落地,看好乡镇门店下沉空间 [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71.83/80.36/90.80亿元,归母净利润3.40/3.96/4.63亿元,对应PE估值为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5] 新材料产业深度报告 核心问题解答 - 解决当前核聚变技术进展和未来关键时间节点展望、全球核聚变装置运行状况及融资情况分析、磁体系统等价值量分析及关键材料拆解问题 [7] 技术突破 - ITER预计2034年开始氘 - 氚等离子体实验等;HL - 3 2025年5月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10的20次方量级;EAST 2025年1月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BEST 2025年5月工程总装提前启动,计划2027年建成,2030年演示发电;CRAFT预计2025年底建成 [8][9] 资本投入与市场规模 - 2024年核聚变行业吸引超71亿美元投资,新资金超9亿美元,公共资金增长57%达4.26亿美元;美国三大公司合计融资43亿美元,谷歌、微软计划用核聚变供电;中国聚变新能注册资本145亿元,多家获数亿融资;预计2025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3451亿美元,2037年底达63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5.1% [10] 关键时间节点 - 2030年BEST实现聚变演示发电;2035年左右CFETR建成;2045年左右我国可控核聚变能应用进入示范阶段;2050年左右实现聚变商业化发电 [10] 关键部件与材料 - 以ITER为例,磁体系统、堆内构件、真空室等关键部件成本占比分别为28%、17%、8%,单堆建造成本1000亿人民币时,三个部件合计价值量达530亿人民币;核心材料包括钨、铍等,高温超导、钨合金技术突破有望加速行业发展 [11] 建议关注公司 - 安泰科技、西部超导等多家公司 [13]
锅圈:在家餐食龙头经营创新,万店社区央厨重回扩张-20250601
国联证券· 2025-06-01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5][11][12][16][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品牌,围绕“在家吃饭”场景切入火锅、烧烤等餐食大赛道,结合终端加盟模式提供多元、质优且具性价比的产品,构筑万店规模优势,夯实“社区央厨”地位 [3][10][11][14] - 经历疫情前后经营浮沉,公司创新门店模型,践行爆品策略、夯实会员生态建设并驱动同店回暖,门店重回增长区间 [3][10][11][14] - 展望后续,公司有望以“优质供给+性价比优势+美食平权理念”实现可持续成长 [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复盘:同店+扩店积极驱动上涨 - 历史股价波折,近期涨幅明显,2025年3月末至5月16日,公司股价涨幅达61.7% [20] - 复盘历史股价,不同阶段受新股效应、消费环境、宏观政策、限售股解禁、同店及拓店情况等因素影响 [20] 公司概况:火锅烧烤类食材社区央厨 发展历程:销售范围和渠道不断拓展 - 公司从河南发展至全国,销售渠道从B端向C端拓展,2015年创立面向B端供应火锅食材,2017年开始搭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网络,2019年总部迁至上海,门店网络快速扩张 [27][28] 主营业务:火锅烧烤等食材供应商 - 收入来源分为产品销售和综合指导服务两部分,产品销售主要渠道为加盟商,2024年收入占比为97.6%,综合指导服务收取固定金额的年度综合指导服务费 [30] - 销售即食、即热、即煮和预制食材,主要包括火锅和烧烤类产品,产品组合涵盖八大类别,致力于开发自有品牌产品 [35] 股权结构:创始人为实控人 - IPO前经历多轮融资,获多家明星资本投资,2023年11月2日在港交所上市,基石投资者包括恒顺醋业和锦鼎资本 [37] - 以创始人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经验,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控股多家上游食材供应企业 [40][41] 财务分析: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增强 - 门店网络扩张助力营收增长,规模效应下实现扭亏为盈,2020 - 2022年营收增长,2023年下滑,2024年转正,经调整净利润2022年扭亏为盈 [43] - 规模效应下成本控制能力强,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毛利率从2020年的11.1%提升至2023年的22.2%,2024年小幅下滑,销售费用率此后有所回落 [45] - 公司运营能力良好,财务状况健康,存货账龄在50 - 70天内,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回落至51天,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经营性现金流2022年转正 [47] 行业分析:公司领先布局在家吃餐食行业 市场规模:生活习惯改变+冷链物流配套驱动行业增长 - 2018 - 2022年在家吃饭市场规模CAGR为14.7%,疫情加速行业发展,2020年/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33.3%/12.13% [49] - 配套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驱动行业长期发展,供给端冷链物流相关资源配置完善,需求端新消费趋势出现,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占比预计从2022年的4.55%提升至2027年的13.22% [53] 竞争格局:行业格局高度分散 - 在家吃饭餐食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按2022年零售额统计,前5大零售商市占率为11.1%,锅圈是龙头,市场占有率为3%,按自有品牌零售额计领先优势更明显,拥有业内最大的线下零售门店网络 [59] 竞争优势:产品+渠道+供应链三位一体 产品:好吃不贵,多元SKU满足在家餐食需求 - 多元SKU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基于用户洞察持续迭代升级,截至2023年4月30日提供710余个SKU,2023年/2024年间分别新推339/412个SKU [70] - 产品价格具备竞争力,与社会餐饮渠道对比优惠60% - 80%,与超市零售渠道对比优惠20%左右,推出的质价比产品实现良好引流,如2024年毛肚火锅套餐全年累计销售5亿元 [78] - 会员数据持续提升,消费频次上行,截至2024年12月末,注册会员数量达41.3百万人,同比增长48.2%,2024年预付卡预存金额达约9.9亿元,同比上升36.6% [82] 渠道:加盟模型健康,万店继续扩张 - 依托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以小加盟商为主,截至2024年末,拥有15家自营门店,10135家加盟店,2024年向加盟商销售产品收入占比达84.2% [86] - 前期投入低,单店模型健康,标准店初始投入仅需20万元左右,单店利润率保持在8% - 10%的区间内,2024年来通过多种手段优化单店营收和利润 [87] - 布局全国主要地区,2024H2重回扩张区间,截至2024年末门店网络达10150家,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门店以下沉市场为主,2024年净新增287家乡镇门店 [88] - 管理半径不断扩张,潜在门店空间或在2万家,单人管理门店数量增加,长期门店空间或在2.2万家左右,下沉市场仍有8000多家拓店空间 [93][95] 供应链:深度参与上游供应,高效反馈保障质量与盈利 - 垂直整合产业链,深度参与产业链上游,收购多家食材生产企业,2021 - 2024年间,自产比例提升,毛利率由9.0%跃迁至21.9% [97] - 简化供应链运营,产品高效快速周转,基于简化高效供应链运营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国大部分门店次日达,2021 - 2024年间,存货周转天数由63天回落到51天 [102]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门店分别净开1000/1500/1800家,向加盟商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7%/15.7%/16.3% [106] - 预计2025 - 2027年其他销售渠道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16.0%/12.0%,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11.8%/13.9% [10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1.2/82.4/95.2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10.1%/15.6%/15.6%,毛利率分别为22.0%/22.2%/22.4%,核心经营净利润分别为3.6/4.5/5.4亿元,3年复合增速为20% [109] 估值与投资建议 - 选取多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最新收盘价对应的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17倍,考虑到公司处于调整成长期,给予公司2025年25倍经调整PE,对应目标价3.59港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