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竞争
搜索文档
冲中国稀土地位?美澳85亿稀土协议落地,特朗普:量多到用不完
搜狐财经· 2025-10-22 23:51
美澳稀土供应协议 - 2025年10月20日,美国与澳大利亚达成一项85亿美元的稀土供应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双方各投资超过10亿美元,总投资额超过30亿美元,用于开发澳大利亚矿产项目,预计可采矿价值超过530亿美元 [2] - 协议内容包括美国进出口银行向澳大利亚七家公司提供22亿美元融资意向,澳大利亚政府提供2亿美元股权资金,重点项目包括在澳大利亚西部建设年产100吨镓金属的精炼厂 [3] - 该协议旨在联合日本,建立从矿石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目标是在关键矿产领域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3] 中国稀土行业主导地位 - 中国拥有全球约37%的稀土储量,已探明储备达4400万吨,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9%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 [5] - 中国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采矿、冶炼分离到深加工自给自足,全球90%的稀土提纯在中国完成,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控制国内85%的开采配额和90%的冶炼产能 [5] - 在技术方面,从1950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申请近26000项稀土相关专利,分离提纯技术纯度可达99.9999%,在新能源、电子、风电等领域广泛应用 [5] 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 稀土是半导体芯片、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等高科技和军工领域的核心材料,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美国武器系统中有超过8万个零部件涉及这些矿产 [2][3] - 美国F-35战斗机每架需使用超过400公斤稀土材料,凸显其对军工产业的关键性 [2] - 中国商务部对全部17种稀土元素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并包含域外条款,直接影响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的外国企业 [2] 协议面临的挑战与影响 - 美澳协议短期内难以动摇中国稀土主导地位,澳大利亚虽有矿产资源,但加工环节仍依赖中国,自建加工厂需耗时数年并需解决环保和技术问题 [6] - 协议公布后,澳大利亚稀土公司股价出现短期上涨,但形成实际产能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时间 [6] - 该协议可能刺激更多国家开发稀土资源,例如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有新矿在开发 [10] 地缘经济背景 - 美澳稀土合作始于2019年的关键矿产合作备忘录,在2025年中国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后升级为框架协议 [2][3][8] - 作为对中国的回应,美国计划从下月起对进口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已投资本土企业如MP材料,与加拿大、锂美洲公司合作开发项目 [8] - 澳大利亚在AUKUS联盟中地位关键,阿尔巴尼斯访美期间确认了核潜艇交付计划,特朗普承诺将交付时间提前至2032年 [8]
地缘经济论 | 第四章 金属、工业化与地缘经济竞争
中金点睛· 2025-09-20 08:07
金属资源与地缘经济的互动关系 - 金属作为战略性资源,在地缘经济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工业化是金属资源与地缘经济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 [2] - 新地缘形势下,美欧再工业化、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交织,推动金属需求上升,但供给因分布集中和可替代性低而存在约束 [2] - 金属供需错配会深刻影响产业链和地缘格局演变,资源国地位可能分化,合作或走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2] 地缘因素对金属的影响 - 地缘因素通过供给、需求和贸易渠道影响金属资源,其中对供给的冲击尤为显著,因金属矿产地理分布集中度高(如钴储量刚果(金)占全球超50%) [2][13][18] - 地缘冲突可能导致供给锐减,例如2023年刚果(金)矿区冲突使钴价单周上涨28% [18] - 金属需求方市场势力相对较弱,但制造业大国(如中国)因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可增强议价能力 [22][23] - 金属贸易受通道权限制较小,不同于化石能源,主要运输路线如太平洋航线替代性较强 [24][25] 金属分类及其经济含义 - 从产业经济视角,金属分为大金属(如钢铁、铜、铝)和小金属(如战略性小金属镓、锗和新能源金属锂、钴) [9] - 大金属作为结构材料用量大、通用性强,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国防等领域;小金属作为功能材料专用性高,关键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9][10] - 军工产业需同时依赖大金属(如钢铁、铝合金)和小金属(如钛、铀),体现金属综合实力 [11] 金属供给格局与约束 - 金属矿产供给集中度高,前三大供应国份额(CR3)达70%,高于化石能源的50% [13] - 小金属分布集中度高于大金属,锂、钴、镍储量CR3平均为72%,而铁、铜、铝为54% [13] - 供需错配明显:供给集中于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需求则集中在东亚、欧洲和北美,中国作为最大需求方需大量进口 [16] 工业化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三类工业化推动金属需求:美欧再工业化(如欧盟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新型工业化(绿色转型和半导体竞争)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27][28] - 金属是美欧再工业化的重要投入,但非决定因素,受制于对外依存度(如欧盟铁矿石净进口占消费量70%) [28] - 新兴产业依赖金属材料:新能源产业推高锂、钴需求(IEA预计关键清洁技术市场增长),半导体行业需镓、锗等材料(2025年锗供给缺口预计达-6%) [36][37] 中国在金属领域的优势与风险 - 中国在金属冶炼加工环节具竞争优势,规模效应(如稀土冶炼占全球超90%)和技术优势降低成本(国内稀土冶炼成本为澳大利亚的1/2-1/3) [38][39] - 供应风险集中于大金属(如铁矿石风险总分5)和新能源金属(如钴风险总分4.25),而战略性小金属风险较低(如稀土风险总分2) [54][55] - 风险应对需侧重循环回收(如再生铝目标1150万吨)、国内挖潜和国外收储,战略收储可通过国家主权基金或央国企投资实现 [56][58] 金属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 - 回收利用对缓解供给约束意义重大,当前全球废金属回收市场预计2029年达4143亿美元,CAGR为5.6% [59][61] - 中国凭借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推动回收,但技术落后于美欧;美国依赖技术优势(如AI排序技术),欧洲主导政策标准制定 [60][62] - 金属回收呈现规模化与技术升级趋势,如锂电池关键原材料规模化回收,未来或形成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