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工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聊聊这周的几个热点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11-02 21:37
大家周日晚上好啊,上一次周日晚上发展望,还是10月初的《 下周开盘前的几条建议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之间,25年就剩2个月不到了。 上周,全球最重要的两件事落下帷幕,一是中美会谈,二是美联储降息,事实上,未来短期内,在宏观层面,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窗期—— 海外来 看 ,年内剩余的,最需要关注的,是10月、11月的美国非农就业和通胀数据(假如劳工统计局能及时发出数据),以此来判断12月是否还会再降息一 次; 而国内层面 ,年底之前,最核心的,应该就是26年的发债额度,以及年底最重磅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否会有新增信息了。 虽然短期内,宏观层面不会有太多热点出现,但微观视角,本周还是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的,我选了如下几个话题,和大家简单唠唠。 一、A股三季报披露完毕, 周五 市场出现了一种"罕见"的跌法。 ...... 一、A股三季报披露完毕,周五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跌法。 我们先来聊下周五的市场,周五是A股三季报披露的最后一天,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比较罕见的一幕,在70%以上的个股上涨,5000多只股票的中位数 上涨0.85%的情况下, A股成交额排名前二十的个股,全线大跌 ,一个涨的都木有,下图。 其中,可 ...
港股收评:10月飘绿收官!恒指再失守26000点,科技股、大金融齐挫
格隆汇· 2025-10-31 16:5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最后一天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恒生指数跌1.43%至25906.65点,失守26000点关口,国企指数跌1.91%,恒生科技指数跌2.37%至5908.08点,失守6000点 [1] - 三大指数录得连续3日回调,本月恒指累计下跌3.35%,国指累计下跌4.0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8.62% [2] - 南下资金逆市大举抄底,净买入87.19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57.72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9.47亿港元 [11] 行业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阿里巴巴跌4.07%,腾讯控股跌3.38%,快手跌3.08%,百度跌2.49%,京东集团跌2.52%,小米集团跌2.17% [4] - 大金融板块走低,券商股中光大证券跌5.98%,华泰证券跌5.95%,银行股中中国光大银行跌5.34%,邮储银行跌4.36%,保险股中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跌5.80%,中国太保跌5.23% [4][5][6] - 半导体芯片股下挫,华虹半导体跌7.43%,中兴通讯跌6.16%,上海复旦跌5.70%,中芯国际跌5.30% [8][9] - 汽车股走低,比亚迪股份跌3.45%,长城汽车跌3.14%,吉利汽车跌1.97% [9][10] - 生物医药与创新药股逆市大涨,三生制药涨11.27%,信达生物涨7.81%,复星医药涨6.72%,催化因素包括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启动及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0][11] - 其他下跌板块包括中字头股、重型基建股、手游股、军工股、煤炭股、黄金股、内房股、航空股、光伏股等 [3][7][8] 机构后市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中美关系缓和有望降低额外风险因素扰动,建议关注美股市场中估值与业绩匹配的科技行业、受益于再工业化进程的制造业、中上游资源品及核电行业 [13] - 该行认为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或上行,建议关注原材料、对美出口板块,以及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航空与造纸等板块 [14]
APi (APG)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21:32
APi Group (NYSE:APG)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30, 2025 08: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Russ Becker - President and CEODavid Jackola - EVP and CFOJon Tanwanteng - Managing DirectorJasper Bibb - VPKathryn Thompson - Founding Partner and CEOAdam Fee - VP of Investor RelationsHarold Antor - Research Professional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Josh Chan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Julian Mitchell - AnalystAndy Kaplowitz - AnalystAndy Wittman - Senior Research AnalystNone - AnalystOperator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 ...
格林大华期货碳酸锂价格上行报告:储能需求激增,碳酸锂价格上行
格林期货· 2025-10-24 16:58
证监许可【2011】1288号 报告 储能需求激增,碳酸锂价格上行 2025年10月24日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 格林大华期货 官方微信 研究员:于军礼 联系邮箱:yujunli@greendh.com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0247894 期货交易咨询号:Z0000112 全球经济展望 【全球经济展望】 高盛预计未来中国股票将出现更持续的上涨趋势,中国资本向股票的结构性迁移可能已经开始。中国市场主 体外汇结汇意愿显著上升。交易员正加码押注美联储在本月晚些时候或12月的会议上至少实施一次50基点的降息。 高盛认为,尽管AI基础设施投资在名义金额上创下新高,但与历史技术周期相比并不夸张,当前美国AI投资占 GDP比重尚不足1%。Meta联手私募巨头Blue Owl通过发行私募债券筹资27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DeepSeek推出革 命性OCR模型,用"一图胜千言"的巧妙思路解决AI处理长文档的算力难题。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高管警告,认 为人工智能对能源的庞大需求,与当前全球电力供应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一鸿沟的严峻程度,可能使 其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无法被填补。 鉴于美国持续的错误政策,全球经济正在进入顶部区域。 ...
哥伦比亚再工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商务部网站· 2025-10-16 01:10
再工业化政策进展 - 哥伦比亚再工业化政策进展远低于预期,原计划至2024年实现38.56%的目标,但目前仅完成17.37% [1] - 政策在执行和协调生产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1] 产业结构转型挑战 - 产业转型过程困难重重,目标是以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采掘产业 [1] - 已建立公共信息收集和数据评估机制,但需加快政策落实和成果转化步伐 [1] 长期发展目标 - 为确保到2034年实现既定的再工业化目标,需加速推进相关工作 [1]
稀土牌只是开胃菜,第二张王牌已炸,外媒:美再工业将彻底被扼杀
搜狐财经· 2025-10-15 23:54
中国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宣布自11月8日起对稀土出口及相关技术实施许可和审批管理[3] - 中国海关总署同日发布2025年第55号公告,对超硬材料(如人造金刚石微粉、单晶及相关设备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要求企业提供最终用户和用途信息,自11月8日起生效[8] - 稀土管制范围在前期基础上扩大,新增銪、鈥、鉺、銩、鐿五类中重稀土金属、合金及相关产品,并将最终用途扩展至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研发与生产[5] 管制措施的战略影响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量占全球80%,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70%[3] - 中国在工业金刚石领域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产量达200亿克拉,占全球总产量的95%[8] -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间美国进口的合成钻石粉末有77%来自中国,年均65亿克拉,其中99%用于半导体制造[9] 对美国高科技与国防产业的影响 - 稀土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国防领域,包括导弹制导系统和战斗机引擎,短缺将直接影响军工生产[3] - 人造金刚石是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用于3纳米以下芯片的散热基板,其不可替代性可能打击美国AI芯片发展和数据中心扩张[8][9] - 出口管制措施被认为精准卡住了美国高科技和国防产业的要害,对美国再工业化努力构成重大障碍[2][6] 市场与供应链反应 - 管制措施宣布后,美国股市单日市值蒸发2万亿美元,道琼斯指数下跌1500点,英伟达和AMD等科技股重挫10%[2][6] - 路透社分析指出,稀土管制措施可能将全球稀土价格推高20%以上[3] -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警告,材料短缺将延缓芯片生产,影响从智能手机到电动车的多个行业[11] 国际社会与替代方案评估 - 欧盟表示将与美国协调,评估对欧洲供应链的影响,并计划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增加稀土进口,但承认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3][5] - 印度政府宣布加速本土稀土矿开发,但其产能仅占全球2%,无法填补供应缺口[5] - 美国商务部部长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寻找替代来源至少需要两年时间[6] - 欧盟和日本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但分析认为短期内无法脱离中国主导的产业链[11]
联合国报告:稀土只是小试牛刀,2030中国或将焊死美国再工业化大门
搜狐财经· 2025-10-14 12:54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与规模 -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已达到30%,超过欧盟的15%和美国的16%,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5% [4] - 中国在41个大类、207个中类及666个小类的制造门类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工业设计与生产体系 [4] - 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的60%,光伏组件生产占全球80%以上,稀土供给占全球90% [4] 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因素 -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雄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和投资推动 [4] - 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全球名列前茅,工业机器人密度居世界第二,生产效率与性价比远超越南和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5] - 电力基础设施完善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快速运转,与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形成对比 [4] 对全球产业链与西方国家的潜在影响 - 西方国家约40%-60%的工业原材料依赖从中国进口,这种依赖加剧了其供应链的脆弱性 [7] - 中国在机器人、半导体及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链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正追平甚至超越西方 [7] -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与成本壁垒使得其他国家追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与时间 [5][7] 近期事件与战略博弈 - 中国商务部发布稀土原料和技术出口管制通知,被视为中美贸易战中的战略博弈表现 [1] - 美国顶尖工业投资者在考察中国新能源产业后列出“不可投资清单”,因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已实现全面领先 [7]
“我们重拾了尊严!”巴西总统动情称赞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新浪财经· 2025-10-10 16:57
里程碑事件 - 公司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工厂生产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成就的新能源车企 [1][5] - 第1400万辆下线车型为比亚迪宋Pro,标志着公司在南美大陆和中国汽车工业达到的新高度 [1] - 该事件被视为公司全球征程的重要里程碑和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深刻重塑的标志 [1][3] 战略合作与象征意义 - 公司创始人王传福在仪式上将新车钥匙交付给巴西总统卢拉,中国驻巴西大使等双方政要共同见证 [3] - 新工厂位于福特汽车昔日的工厂旧址,象征着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交接 [3] - 选择在巴西达成第1400万辆的里程碑,传递出中国智造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低碳转型可靠伙伴的强烈信号 [5] 巴西市场投资与影响 - 公司在巴西工厂的投资额达55亿雷亚尔(约71亿元人民币),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 [5] - 该投资为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被巴西总统称为让当地人民“重拾尊严” [5] - 公司在巴西的布局超越了产能转移,构建了集研发、生产、供应链本地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7] 巴西市场表现与本地化 - 截至当前,公司在巴西已拥有超过17万名车主 [7] - 公司今年1-8月在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244辆,稳居当地市场榜首 [7] - 工厂门前的道路被命名为“比亚迪路”,是海外第三条以公司命名的道路,标志着品牌从“物理存在”迈向“文化嵌入” [7] 全球化战略内涵 - 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强调深度融入当地,而非产品的简单复制,体现了坚定的长期主义 [9] - 公司的发展路径展示了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再到“生态与价值共享”的跨越式发展 [7][9] - 公司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的实践,为合作共赢开辟了新航道,连接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9]
APCO大中华区主席麦格雷戈:小米的故事正在中国各地发生
新浪财经· 2025-10-08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 跨国企业正以更加务实和深度的方式继续扎根中国 吸引力源自长期结构性优势 [2] 中国市场的结构性优势 - 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具规模效应的消费与产业市场 庞大的市场仍是全球布局中最核心的一环 [2] - 中国的创新能力充满活力 表现为持续的渐进式创新 在商业模式 产品迭代和产业链效率上快速改进 [2] - 中国企业擅长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例如华为在上海青浦建设超百万平方米创新园区 计划容纳三万多研发人员 [2] 跨国公司的战略考量与行业动态 - 跨国公司意识到未来最强竞争对手极有可能来自中国 选择在新能源车 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与中国企业合作 学习或结盟 [3] - 建议美国借鉴外资进入中国时的合资模式 邀请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通过合资实现技术互换 [3] -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自下而上的再工业化浪潮 工厂黑灯化运行 智能机器人取代生产线 供应链响应速度从几周压缩到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3] 中国制造业的变革与人才流动 - 小米从智能手机公司转型 在两年内建成约75万平方米全自动电动车工厂 平均每76秒有一辆新车下线 并在拥挤市场中实现两年订单售罄 [4] - 大批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回流中国 加入AI 药物研发和芯片创业公司 推动深科技领域突破 热潮属于硬科技 [3]
美副总统万斯:股市只是经历了糟糕的一天 将迎来长期荣景
搜狐财经· 2025-10-07 20:12
政策声明与市场反应 - 美国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将2025年4月3日的全球股市大跌定性为短暂波动,并预期长远经济好转 [2] - 市场动荡的直接原因是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2日宣布的“解放日”关税计划,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征收10%至60%不等的关税 [3] - 关税政策公布后,4月3日美股遭遇重挫,道琼斯指数狂泻1679点,创2020年6月以来最差单日表现,S&P500指数下跌4.5%,纳斯达克指数重挫5.2% [3] 全球市场影响 - 全球股市出现连锁下跌,欧洲富时100指数次日下跌近5%,加拿大TSX指数连续两日下跌超8% [3] - 亚洲市场反应剧烈,日本日经225指数触发熔断,单日下跌7%至三年低点,韩国KOSPI指数也下跌超5% [3] - 政策宣布后,S&P500指数从2月高点已累计下跌超10% [3]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政策核心目标是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扭转四十年来制造业外流和工人薪资停滞的局面 [5][8] - 在政策影响下,制造业就业出现起色,4月后就业报告显示制造业新增职位2.2万个,远超预期 [5][11] - 部分生活成本出现下降,能源价格降低10%,蛋价下跌5% [11] 市场波动与企业回应 -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警告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并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导致股市再次下跌0.8% [6] - 科技股领跌市场,苹果和微软等巨头因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而股价拉锯 [6] - 企业领袖对贸易战升级表示担忧,怕拖累全球需求 [6] 政策调整与市场复苏 - 2025年4月22日特朗普宣布暂停部分关税90天,市场立即反弹,主要指数上涨超2.5% [6] - 到2025年5月2日,S&P500指数抹平4月全部损失,创下20年来最长连涨纪录,并于5月13日全年涨幅转正 [6] - 政策展现出灵活性,2025年5月4日宣布延长暂停关税至8月,到9月时道琼斯指数较4月低点上涨15% [11] 长期经济数据与投资趋势 - 尽管面临短期波动,2025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5% [13] - 政策对通胀产生影响,2025年通胀率上升0.5% [13] - 亚特兰大联储在4月下调2025年第一季度GDP预测,从增长转为收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