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入市
搜索文档
时隔十年,上证指数再上4000点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8 17:07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午一度突破4000点后回落,上午收盘涨0.21%报收4005点[1] - 下午收盘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沪指跌0.22%报3988.22点,深证成指跌0.44%报13430.10点,创业板指跌0.15%报3229.58点[2][3] - 沪深京三地上午成交1.36万亿元,较27日上午缩量2165亿元[1];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1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923亿元[4] - 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下跌[4] 板块与个股表现 - 福建本地股连续两日爆发,海峡创新、福建水泥等10余股涨停[3] - 军工股午后逆势走强,江龙船艇、长城军工等多股封板[3] - 玻纤、覆铜板、六氟磷酸锂概念表现活跃[3] - 有色行业普跌,黄金、稀土、钴矿跌幅居前,培育钻石、光伏、煤炭板块多数萎靡[3]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生物制品、文化传媒、软件开发等板块,净流出半导体、有色金属、通信设备等板块[6] - 个股方面,N禾元-U、N奕材-U、长城军工获主力净流入17.75亿元、12.91亿元、11.07亿元;北方稀土、华友钴业、中兴通讯遭净流出20.89亿元、13.77亿元、11.97亿元[6] 政策与市场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环境,其中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及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已落地[7] - 证监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8] - 业内人士认为A股突破4000点后有望继续稳步向上,但需警惕高估值热点板块获利盘卖出导致的波动[7][8] - 市场观点预计年底前A股大概率维持慢牛格局,结构性分化是主旋律,全面普涨概率较低[9][10] - 科技行情或延续,医药与消费作为穿越周期的主线方向值得深度布局[9]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上4000点,成交额仍待放量
第一财经· 2025-10-28 13:04
市场表现与关键点位 - 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上午一度突破4000点后回落,随后再次站上4000点大关,上午收盘报4005点,上涨0.21% [3] - 沪深京三地上午成交额为1.36万亿元,相比前一交易日同期缩量2165亿元 [3] - 4000点被视为重要心理关口,若能有效站稳,可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并为后续行情提供支撑 [5] 市场驱动因素与前景展望 - 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监管政策呵护市场以及中长期资金发挥稳定作用,是推动A股突破4000点并有望继续稳步向上的关键因素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月底议息会议可能降息25个基点及停止缩表,若兑现将对全球流动性形成支撑 [6] - 年底前A股大概率维持慢牛格局,但结构性分化是主旋律,全面普涨概率较低,真正主升浪或出现在2026年一季度 [5][6] 政策动向与监管表态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在风险再定价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A股等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更加显现 [3] - 证监会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以吸引外资入市 [4] - 监管层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渠道,并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 [4] 行业与板块关注点 - 科技半导体等热点板块当前估值较高且获利盘较多,需要警惕锁定利润卖出行为导致的波动 [3][4] - 科技行情或延续,医药与消费作为能穿越周期的主线方向,值得深度布局 [5] - 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区域,当前突破仅为结构性牛市缓慢展开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 [5]
多路资金协力巩固资本市场向好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8-22 00:19
A股市场资金面分析 - 沪深两市成交额频频突破2万亿元 两融余额保持在历史高位[1] -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年内分别上涨12.51% 14.45% 21.19%[1] 平准基金作用 - 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功能 从制度层面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2] - 通过加大股票指数基金增持力度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释放政策信号[2] - 在促进股市回暖 平抑异常波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中长期资金入市 - 保险资金股票运用余额较去年年底增加6406亿元 增幅达26.4%[3] - 政策放宽险资入市比例 优化长期投资考核制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3] - 公募 私募基金加速入场带来增量资金[3] 散户资金参与 - 前7个月A股新开账户数量同比大增36.88%[4] - 7月份证券类App活跃人数同比增长20.89%[4] - 两融余额多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4] 外资流入情况 - 7月份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2024亿元 较6月份大增36.3%[5] - 外资持续流入优化投资者结构 推动估值重估[5] -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资本市场开放深化吸引外资流入[5] 市场发展前景 - 多元化资金协同增强资本市场韧性 巩固向好生态[1] -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及制度完善共同构筑A股上涨逻辑[5] - 资本市场有望摆脱牛短熊长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