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

搜索文档
运博会,启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23:24
8月15日,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运博会")在苏州启幕。 联动"苏超"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以文旅场景传承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运河沿线各 类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分级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形成,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千年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 为了让"千年运河"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带走的文明记忆,本届运博会设置了"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探索展区,通过LBE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重 构、影视级视效的细腻渲染与游戏化互动的趣味衔接,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大运河千年文明。 在"文旅+科技"方面,本届运博会还带来了10余项文旅智能智造首发新产品。云境游服务导览具身机器人华东首秀,金匮之翼通用航空单人载人航空飞行 器首发首展,"天问灵境"XR沉浸式体验空间带领观众"穿越未来"……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持续拓展未来文旅消费场景的想象空间。 围绕"跟着影视剧游运河"主题,现场首发一批微短剧作品,举办运河微短剧创作分享会,探索影视剧与大运河IP融合的新路径。 聚焦Z世代文化消费需求,本届运博 ...
河韵千年,“锈带”焕“秀带”——大运河畔工业遗存的诗意新生
杭州日报· 2025-06-16 10:58
文化赋能 - 拱墅区拥有3条世界遗产河道和3个遗产点 工业遗存多达23处 这些老厂房具有体量高大 结构牢固 空间宽敞等特点 再利用性强 [5] - 2009年工业遗存转型为博物馆群 包括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中国扇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 年均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 [5][6] - 通益公纱厂3号厂房改建为手工艺活态馆 集合刻纸 刺绣 竹编等多种非遗技艺 成为浙江首家互动教学与非遗体验馆 [6] 产业勃兴 - 拱墅区现有文创园区23家 其中工业遗存改造园区9处 年营收32562亿元 [7] - LOFT49创意产业园由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锦纶分厂改造而来 预计二期全面开放后年产值超亿元 [7][8] - 经纬天地创意产业园由杭州纺织机械厂改造 入驻企业366家 文创设计科技企业占比80% 正筹备申报国家3A级景区 [9] 文旅融合 - 新天地文化创意街区由杭州重机厂改造 太阳剧场推出沉浸式剧目《X秀》演出超1500场 观众人均消费是普通游客23倍 [10] - 2024年拱墅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09亿元 同比增长35% 连续4年全省第一 [12] - 大运河商圈实现桥西直街 小河直街 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交通一体化 推出微循环巴士串联沿岸文旅资源 [12] 城市更新 - 杭氧老厂房变身武林之星博览中心 举办丰富展会活动 吸纳"园住民" [12] - 小河公园"油罐"出圈 杭城最大渣土码头改造为大运河滨水空间谢村段公园 [12] - 《如梦上塘》实景水上演出以开放河域为舞台 融入居民生活 成为文旅新名片 [11]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20:32
文旅题材微短剧项目 - 《舟楫千里号歌来》和《祈安澜》是"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联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热度值均超千万 [1][3] - 两部剧纳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等60余处文化地标,立体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1] - 属于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项目及北京文旅题材重点项目,采用"文化IP+科技赋能+青春表达"模式 [3] 内容创作与叙事特点 - 《舟楫千里号歌来》以30集横屏短剧形式,通过青春励志故事解码通州地域文化基因,融合非遗运河号子与现代音律 [4] - 该剧构建三重叙事维度:青年文化破圈实践、老龄化社会情感联结、非遗传承现实命题 [4] - 《祈安澜》采用都市奇幻基调,通过AI虚拟制作将文物转化为剧情密钥,4K高清拍摄结合虚实相生叙事空间 [5] 文旅融合与产业影响 - 北京市广电局推出"短剧游北京"计划,推动"微短剧+北京文旅"融合创新,带动文旅消费与打卡新风尚 [7] - 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的12部作品以2至10分钟短剧形式展现北京文化特色,推动取景地出圈 [7] - 形成"政府引导-文化深挖-技术赋能-商业反哺"新范式,激活旅游和非遗资源IP [10] 其他代表性作品案例 - 《京西回响》取景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园等,以"声音"线索串联红色革命与工业文化 [10] - 《我在宋庄》结合通州宋庄艺术产业,讲述青年画家蜕变故事,呈现文创产业脉络 [10]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在京发布 解锁运河文博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9:56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发布 -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是国内首本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博图鉴,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出版发行 [1][3] - 该图鉴是继2023年《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后对"大运河图鉴IP"的再次深化,旨在助力打造大运河文化符号 [3] 博物馆精选与特色 - 从中国大运河流经的8个省市36座城市的1277座博物馆中精选出52座博物馆,以"一周一馆"形式为大众导航运河文博之旅 [4] - 精选的52座博物馆各具特色,包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综合性文化地标,以及国家典籍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专题展馆 [4] - 这些博物馆展现了大运河在艺术文化、商贸流通、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4] 博物馆新玩法与特色活动 - 图鉴收录了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爆款文创周边、打卡点位等新玩法,并规划了周边游、体验游、美食游等特色游览路线 [5] - 2025京杭对话通过"运河风物"文化符号展、话剧《北上》演出、"运河论道"高端对话及运河市集等活动推广中国大运河文化 [6] 京杭对话活动背景 - 2025京杭对话以"千帆竞发 运河通济"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 [5][6] - 该活动作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旨在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 [5][6]
蒙曼: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是大运河的灵魂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8:38
大运河文化价值 - 大运河是人类突破地理限制的伟大创造,体现了敢为人先、突破极限的精神[1] - 大运河串联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枢纽,促进漕粮、食盐、丝绸、木材等物资流通,孕育了沧州、临清、扬州、杭州等繁华城市[3] - 运河流通带来文人创作灵感,如白居易诗词和《红楼梦》中人物命运与运河紧密关联[3] 大运河文化符号 - 大运河串联临清舍利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等文化地标,并孕育扬州小笼包、杭州定胜糕等饮食文化[3] - 运河是文明流通的史诗和古今联动的纽带,需通过多元形式讲述其故事[4] 大运河文化活动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包括开幕式、文化符号展、北京段调研、话剧观演和高端对话等[5] - 活动旨在构建大运河文化符号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公众感知运河魅力[5]
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 呈现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7:18
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以"运河风物"为主题的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 呈现北京与杭州的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1] 北京展区展示内容 - 北京展区以"京杭京韵 京彩京味"为主题 特设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传承人和面点大师现场表演 [2] - 全聚德展台分为文创美食伴手礼 招牌菜烤鸭展示 中轴线文化糕点美食打卡三大板块 [2] - 全聚德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 推出盛世牡丹宴 包含脆皮鸭肝塔和7味时令小料等新品 [2] 杭州展区展示内容 - 杭州展区以"江南韵·风雅颂"为主题 展示杭帮菜历史文化底蕴和制作技艺 [5] - 知味观展出特制新中式糕点 包括龙井茶饼 茉莉茶饼 桂花茶饼 九曲红梅茶饼 以及荷花酥 定胜糕等现烤手作糕点 [5] 活动特色 - 活动现场设置"老舍茶馆"茶歇空间 位于两地展区之间 以茶香迎客 象征京杭文化的历史交汇 [5] - 活动以"千帆竞发 运河通济"为主题 作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 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 [5]
京杭两地特色美食汇聚大运河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12:07
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启动,展示京杭两地老字号企业的上百种美食[1] - 活动设置老舍茶馆茶歇空间,以茶香迎客,营造交流对话氛围[1] - 老舍茶馆提供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40多年未涨价,传承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的精神[1] 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 - "运河风物"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以北京与杭州的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为主题[3] - 杭州展区以"江南韵·风雅颂"为主题,展示杭帮菜历史文化底蕴和制作技艺[3] - 杭州酒家、杭帮菜博物馆特别制作冷菜"千里大运河",使用虾仁、黄瓜、火腿等食材创意呈现运河景观[3] - 杭州展区还展示知味观糕点和国潮文创产品,重塑宋韵风雅[3] 北京展区特色 - 北京展区以"京杭京韵 京彩京味"为主题[3] - 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传承人和面点大师进行现场表演[3] - 展示"全聚德·中轴食礼"点心礼盒和萌宝鸭文创等展品,彰显老字号文化自信[3]
今昔泰山湾
镇江日报· 2025-05-18 07:41
大运河镇江段历史与现状 - 大运河镇江段位于江南运河最北端,地势高耸,丹徒区辛丰镇泰山湾河段地面标高33.6米,为江南运河最高处,因河床高、水位浅、多河湾,古时行舟困难,被称为"江南屋脊" [1] - 古代纤夫是保证舟船通行的重要职业,通过拉纤解决船只搁浅或险滩问题,直至近代逐渐消失 [1] -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5次重大整治,1958年对泰山湾等9处大急弯裁切,重新开挖约10公里河段,缩短航程并提升安全性 [1] 古代航运挑战与治理 - 古时大运河镇江段因"地高水浅"常面临水源危机,潮枯水落导致船只受阻,泥沙淤塞问题严重,官府治理效果有限 [2] - 明代至清代画家(如王翚、钱谷、吴大澂等)的多幅作品均描绘泰山湾纤夫拉船场景,反映历史航运困境 [2] 现代改造与航运升级 - 当前大运河镇江段经综合改造后焕然一新,泰山湾河段从"水涩难行"变为"水上高速",木船被大型机动船取代 [2] - 辛丰镇街市跨运河大桥林立,高速铁路桥与机动船航运形成现代化交通网络,黄金十字水道功能显著提升 [2]
分水有术 迅流无滞(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戴村坝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及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历史上发挥防洪、航运等作用,其设计和工艺精巧,如今虽不再引汶济运,但在文旅融合、水情教育等方面有新功能,山东将继续保护和弘扬大运河文化 [4][9][11] 分组1:戴村坝基本信息 - 戴村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汶河上,历经600多年风雨,2025年3月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 [4] - 历史上戴村坝拦河蓄水,引大汶河水助力大运河漕运,发挥防洪、航运等积极作用 [4] 分组2:大坝打通运河堵点 - 明初大运河山东济宁到临清段地势高、河道浅,济宁南旺段“水脊”成通航障碍 [4][5] - 民间水利专家白英提出“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泉、修水柜”方案,筑戴村坝、挖小汶河,让水依地势流到“水脊”,实现七分北流、三分南注 [5][6] - 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加固戴村坝,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维修,至今仍发挥引水灌溉、防洪拦沙、城市景观等功能 [6] 分组3:砂石地上筑牢坝基 - 戴村坝布局上主石坝、窦公堤和泄洪坝功能互补,实现拦、蓄、泄、引有机结合,可减缓水流、泄洪保堤 [7] - 戴村坝坝基用柏木桩组成,底部包裹锥形铁角,表层炭化,木桩间用黏土填充,上层铺巨石并用铁扣、铁闩包裹,稳固支撑石坝 [7] - 主石坝全长437.5米,分滚水坝、乱石坝、玲珑坝3段,“身高”不同,可分级漫水自动调节水量,保障坝体和下游安全 [8] - 古人开挖人工湖泊形成“水柜”,调峰补枯,在枯水期为大运河补水 [8] 分组4:古坝实现新功能 - 2022年起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戴村坝不再引汶济运,周边成群众亲水好去处,“乡游”火热 [9] - 东平县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河湖岸线水域治理,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9] - 泰安市和东平县推动水利与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 [9] - 戴村坝是开展水情教育、保护传承水文化的阵地,戴村坝博物馆生动讲述治水历史,其水情教育基地已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10][11] - 山东将立足地方特色,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大运河文化,打造幸福之河、文化之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