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

搜索文档
从“锈带”到“秀带” 黑龙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重生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8-10 12:56
工业遗产转型文旅项目 - 飞鹤智能产业园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典型案例[1] - 桦南森林铁路通过研学工坊、主题车厢等改造,将曾输送1100万立方米木材的"钢铁脊梁"转型为文旅项目,2024年入选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1][3] - 大庆油田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云端课程,让工业遗产成为"可触摸"的精神载体[5] 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措施 - 桦南林业局修复3台蒸汽机车、3台内燃机车,改造6节车厢,恢复15公里森林铁路运营段,将维修车间改造为森工主题影院[3] - 中国一重系统整理"156项工程"历史素材,构建"工业记忆集群",保护400余台在用设备[8] - 黑龙江省认定省级以上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33家、省级工业遗产37项,争创国家工业遗产8项[10] 工业文化价值挖掘 - 中国一重保留前苏联工业建筑风格,通过展览馆、红色路线及《国之重器》等文艺作品展现工业精神[6][10] - 大庆油田通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载体,实现"人拉肩扛"精神的沉浸式传播[5] - 黑龙江省将工业文化与冰雪文化、边疆文化统筹发展,推动地域特色工业文化培育[11]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 飞鹤智能产业园通过工业研学游增强品牌信任度,实现产业与旅游融合[1] - 桦南森林铁路通过文化内核挖掘建立情感连接,实现文化价值转化[1] - 黑龙江省形成"工业遗产+"系统,推动工业与旅游在多地融合发展[10]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29 16:54
工业经济基本盘巩固措施 - 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并发挥工业大省引领作用 [1] - 加快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 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1] - 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1] - 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并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1] - 完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政策 [1] 重点产业链与资源保障 - 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并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 [1] - 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1] 绿色发展与资源回收 - 提升工业能效与绿色发展水平 [2] -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2] 数字基础设施与通信技术 - 推动5G和千兆光网普及提质 [2] - 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并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 [2] 企业培育与行业治理 - 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 - 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策文件 [2] - 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2] -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并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2] - 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2] 规划与改革推进 - 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并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
四川各部门各单位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深化落实 细化举措 推动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四川日报· 2025-06-23 14:41
审计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 强调,要促进改革任务见行见效,围绕全会部署的省属文旅企业、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景区经营管理体 制等系列改革事项,适时谋划开展相关审计,促进头部文旅运营企业加快引育、中小文旅企业梯度培 育。要促进要素保障有力有用,紧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重点关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文旅用 地保障机制等情况,及时全面呈现整体情况,促进文旅融合各项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要促进牢牢 守住底线红线,聚焦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监督,坚决防 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确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契合当地实际。 省国资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 调,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迅速组织传达 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要紧扣全会部署要求,立足国 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深入实施省属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推进省属企业旅游资源专业化整 合,着力提升文旅服务水 ...
幸福河湖海丨以文润城引领城市万象更新
央广网· 2025-05-23 22:15
工业文化转型 - 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拥有百余项"中国第一"工业成就 包括新中国第一辆"飞鸽"自行车和首台国产电视机[2] - 天津东丽机床博物馆陈列300余台跨越世纪的机床 其中全球仅存2台的"欧式万能镗洗中心"是1950年代以天文数字金额引进的关键设备[2][3] - 通过"机床拆装72小时"实践课程 激光投影"机械生命墙" 齿轮咖啡馆等创新形式实现工业遗产活化 年吸引游客量未披露但形成稳定文化IP[4] 历史建筑活化 - 天津和平区现存877幢历史风貌建筑 其中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集中443幢 涵盖巴洛克 哥特等多种风格[7] - 采用"一楼一策"活化策略 吉鸿昌旧居改造后游客量增长显著 新增声光电技术与场景复原 地下工作体验等互动项目[7][10] - 原开滦矿务局转型金融展示中心 新华信托旧址引入温德姆艺术酒店 棉里咖啡 桑丘书店等商业形态 实现历史空间与现代服务融合[10] 旧书市集发展 - 海河旧书市集运营一年举办60余期市集 100余场活动 累计吸引30万人次 日均客流约822人[15][16] - 创新"大许可+小认证"经营模式 结合文创 非遗体验等元素 形成"旧书市集+"场景 辐射京津冀地区[16] - 天津旧书业历史可追溯至1990年代 培养多代藏书家 当前市集通过"海河东游GOU不同"等活动强化直沽文化特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