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台垄断
icon
搜索文档
商家戴着枷锁搞促销 “双十一”能否回归本质
搜狐财经· 2025-11-06 15:15
电商平台竞争策略 - 京东要求合作品牌在其平台保持“全网最低价”,并禁止品牌在抖音等竞争平台发放优惠券或提及“更便宜”等表述,违者面临百万至千万元级罚款[1] - 平台成立专门巡查团队,严查同一商家在其他平台的价格体系,对商家实施“价格管控”[1] - 部分电商平台通过“价格约束”手段筑起竞争壁垒,控制商家跨平台定价以维持自身“全网最低价”噱头,延缓用户流失[5] 商家经营困境 - 品牌商对某些平台的销售占比超过一半,依赖度较高,难以对抗平台的定价要求,无奈选择配合执行[4] - 商家在“双十一”期间面临“定价约束”,违规操作面临“轻则罚款,重则下架链接”的后果,被套上“经营枷锁”[4] - 多平台布局本是商家分散经营风险、最大化获取流量的理性选择,但平台的限制措施打击了商家经营自主权[5][7] 市场公平性与法律风险 - 禁止商家在竞争平台使用差异化优惠等核心竞争资源,属于“二选一”行为的变体,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7]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阿里巴巴反垄断案中已明确“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竞争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的违法性认定标准[6] - 行业专家呼吁应对限制经营者开展合理价格竞争的行为依法查处,以保护消费者和广大经营者的权益[7] 消费者体验变化 - 消费者发现同一商品在不同电商平台的到手价均为449元,出现“全网同价”情况,往年存在的几十元价差消失[1] - 消费者“全网比价”的购物习惯被破坏,知名品牌纸尿裤在各大平台标价及补贴后价格完全一致,连赠品都相同[6] - 消费者感觉“大促”更像没有惊喜的“例行公事”,失去了货比三家找出最划算组合的机会[6] 行业发展趋势与监管导向 - “双十一”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当前进入反思与变革期,平台不再单纯追逐GMV,转而强调品牌价值、用户体验和中小商家健康度[4] - 直播电商贡献了电子商务增量的80%,给传统电商平台带来压力[5] - 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明确“价格约束”“最低价独家”等行为的违法边界,及时查处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8]
携程被约谈,多家酒店举报其私自调价,旅游业要变天?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58
携程平台“自动调价”功能引发的问题 - 携程平台的“调价助手”功能在未经酒店商家同意的情况下默认开启,并自动调低房间价格[1][6] - 有酒店反映其价格在手动调整后最快8分钟内会被系统再次自动调低[6] - 酒店在五一假期期间房间价格被平台调低一倍多,导致重大损失[9] - 关闭该自动调价功能的过程极其繁琐,部分商家难以找到关闭选项[2][10] 监管部门的介入与约谈 -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于今年9月约谈携程公司,直指其违反《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2][11] - 监管部门指出携程利用平台优势对商家的定价权进行不合理限制和过度干预[11] -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约谈携程前一个多月也曾约谈包括携程在内的五家旅游平台[5] - 监管部门要求携程限期整改,包括修订合同条款、优化调价工具并建立长效机制[11] 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 京东宣布对加入其酒店会员计划的商家提供最长三年的零佣金优惠,并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14][15] - 抖音在暑期旅游旺季投入上亿补贴,推出酒店日历房团购和直播特惠等活动[17] - 新平台的入场为酒店商家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17][20] - 酒店商家欢迎竞争,认为平台多元化能带来更大的自主权和议价空间[17] 行业发展趋势与影响 - 在线酒旅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依靠市场支配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模式难以为继[18] - 未来的竞争将更注重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20] - 酒店商家开始调整策略,进行多渠道布局以降低风险[20] - 消费者将受益于更透明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样的选择[20]
京东:今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全部免单
证券时报· 2025-04-21 09:21
事件背景 - 公司发布致外卖骑手的公开信,回应竞争对手平台强迫骑手“二选一”的行为[1][2] - 该行为导致公司平台部分外卖订单延迟,造成不良用户体验[2] 公司应对措施 - 对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实行全部免单[2] - 成立紧急应对小组,承诺在本周内解决送餐速度问题[2] - 保证向被竞争对手平台封杀的骑手提供足够订单,确保其收入不下降[3] - 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招聘名额从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3] - 为骑手对象优先安排工作,如全职快递员、保洁,以实现“双职工”待遇,提高家庭收入[3] - 公司承诺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二选一”,鼓励其跨平台自由接单以保障收入最大化[3] 对竞争对手的指控 - 指责竞争对手平台强迫骑手“二选一”,导致骑手收入降低16%至25%[3] - 指控竞争对手不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利用算法压榨骑手[3] - 指出竞争对手平台骑手事故率超过快递小哥三倍以上,但安全问题被置若罔闻[3] - 指控竞争对手在约60%以上门店不赚钱的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3] - 指责竞争对手在超过40%毛利的“幽灵外卖”暴利驱使下,纵容食品安全问题[3] 行业影响 - 事件凸显外卖行业平台间对骑手资源的激烈争夺[3] - “二选一”行为对骑手收入和就业灵活性造成直接冲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