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形式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丨遏止“数据出官”,造假造不出发展的快车道
新华社· 2025-11-13 15:52
领导干部要抓好经济,不能摆弄数据。有的干部仍抱有"数据出官"等错误观念,攀比数据、拔高政绩。 抓经济是要抓责任、抓实绩、抓质量,要通过扎实有力的纪律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以务实的政绩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发展成果才扎实可持续、真正惠及人民群 众。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遏止"数据出官",造假造不出发展的快车道 根除统计造假,要从严整治、利剑高悬。要持续推进统计领域纪律作风建设,从严执行统计领域的法规 制度,完善防范统计造假的制度机制,时刻保持对造假行为的警惕。要刀刃向内查摆问题,对统计领域 顶风违纪违法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立行立改、查深查透,也要以案为鉴、以案促 治。抓紧抓牢统计领域责任体系建设,构筑权责明确、路径清晰的统计造假"防火墙"。 新华社记者刘硕 根除统计造假,深层需要扭转观念、正向引导。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务实导向,根治好大喜功、 权力任性等思想痼疾,构建更多元合理的考察体系,破除唯数据论、唯排名论,让广大党员干部摆脱数 据依赖,也要探索完善数据核查,多听群众建言,防止数据虚浮。 近期公布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显示,湖南省衡 ...
莫让“表演式忙碌”绊住实干脚步(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1-13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批评了“表演式忙碌”的形式主义作风,强调其表里不一、言过其实、弄虚作假的实质,并指出这种现象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改革发展良机、空耗行政资源并破坏政治生态 [1][2] - 文章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实干家,新征程上唯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1] - 纠治“表演式忙碌”需要内外兼修、系统治理,包括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及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4] “表演式忙碌”的表现形式 - 用心经营“忙碌”人设,例如在微信朋友圈表现加班加点,实际工作中拈轻怕重 [2] - 热衷于搞“造景式调研”、“摆拍式走访”,在镜头前与群众互动后即离开进行下一个点位“打卡” [2] - 面对上级考察调研,在迎来送往上花心思,而非实打实谈工作、讲问题 [2] - 汇报材料厚重,展板和PPT炫酷夺目,但内容通篇“穿靴戴帽”言之无物,或为自己抹粉贴金 [2] “表演式忙碌”的产生原因 - 主观原因包括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错误认为“看不见的实干不如看得见的表演”,工作目的为领导注意而非群众满意 [3] - 部分党员干部因斗争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面对形式主义不愿拆穿批评,而是顾及面子在别人“表演”时当观众 [3] - 客观原因在于个别地方和部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过度关注“可视指标”,对默默耕耘干部的付出关注不够 [3] 纠治“表演式忙碌”的路径 - 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思想上革除“表演心态”,在行动上杜绝“表演状态”,将主要精力投入真解决问题、真推动发展、真服务群众 [4] - 必须着力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成为考察干部的硬指标,让表里不一的“表演”式干部没有市场 [4] - 树立凭实绩说话、拿实事说事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用苦干实干成就事业 [4]
纠树并举抓作风(大家谈)
人民日报· 2025-11-13 06:19
作风建设核心观点 -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要纠树并举,既纠正不正之风,也树立优良新风 [1] 协同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 实践中存在非牵头部门商而不办、拖延搪塞导致工作悬空的现象 [2] - 问题思想根源包括规避责任、计较得失以及本位主义作祟 [2] - 解决之道在于树立一盘棋意识,多算大账总账,并在细化责任上下更大功夫 [2] 干部担当精神培养 - 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怕苦心理和躺平心态,对待工作拈轻怕重 [3] - 通过挑重担的实践锻炼可以磨炼出真本领和铁肩膀,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3] - 躲避重担和困难会错失锻炼机会,导致长期懈怠和碌碌无为 [3] 横向交流的形式主义问题 - 横向交流存在停留于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的形式主义问题,浪费资源且难有实效 [4] - 思想认识偏差表现为将交流视为放松游玩或必须完成的任务,导致交流难以深入 [4] - 交流方法不当体现在交流前功课不足,交流时缺乏主动性,陷入被动式学习 [5] - 有效交流需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出发、思考交流并落实方案 [5]
岂容“数据美容”,“纸面发展”要不得!
新华社· 2025-11-11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地区存在通过统计造假进行“纸面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虚报产业园产值、项目签约开工数据攀比及环境检测数据造假等[1] - “数据美容”现象源于畸形政绩观和脱离实际的考核加码,会掩盖矛盾、误导决策并损害政府公信力[1] - 杜绝该现象需坚持实事求是、纠正考核加码并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技术手段让虚假数据现出原形[2] 问题具体表现 - 不顾实际规划建设产业园并夸大数据虚报产值[1] - 在项目集中开工和集中签约环节进行盲目数字攀比[1] - 为促使项目上马而进行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数据造假[1] 问题产生根源 - 部分干部受“数字出官”的畸形政绩观影响不惜弄虚作假[1] - 一些地方考核评价指标层层加码甚至脱离实际,导致干部为完成指标修饰数据[1] 问题负面影响 - 账面“花团锦簇”会掩盖矛盾并误导决策[1] - 扭曲干事创业价值导向,使“真功夫”吃亏而“假把式”吃香[1] - 侵蚀干群关系根基并损害政府公信力[1] 解决路径 - 坚持实事求是,将功夫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2] - 纠正考核加码,基层考核需从实际出发并注重效果而非仅看结果[2] - 强化监督检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形成监督合力让虚假数据现形[2]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丨岂容“数据美容”,“纸面发展”要不得!
新华社· 2025-11-11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 一些地方存在通过统计造假进行“数据美容”和“纸面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不顾实际规划产业园、虚报产值、在项目开工签约上盲目数字攀比、以及环境检测数据造假等 [1] - “数据美容”会掩盖矛盾、误导决策、扭曲干事创业的价值导向,并损害政府公信力 [1] - 杜绝“数据美容”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纠正考核加码、强化监督检查 [2] 数据造假的具体表现 - 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 [1] - 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上盲目进行数字攀比 [1] - 为了项目上马,在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数据造假 [1] “数据美容”的成因与危害 - 成因包括部分干部受“数字出官”的畸形政绩观影响,以及一些地方考核评价指标层层加码甚至脱离实际 [1] - 危害在于会掩盖矛盾、误导决策,扭曲干事创业的价值导向,让“真功夫”吃亏、“假把式”吃香,侵蚀干群关系根基,损害政府公信力 [1] 杜绝“数据美容”的举措 - 坚持实事求是,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以真抓实干取信于民 [2] - 纠正考核加码,基层考核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严防盲目下指标、随意搞加码,要看结果更要看效果 [2] - 强化监督检查,对事关民生改善和发展质量的“刚性”数据,要形成内部、群众、舆论监督合力,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虚假现形 [2]
经济日报:“智慧门面”不该只是摆设
新浪财经· 2025-11-08 07:19
经济日报刊文称,有地方精心打造"智慧门面",但漂亮的机器人和炫酷的大屏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 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这并非个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过程中,把新技术 当成门面和摆设,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建而不用,是对"智慧门面"的浪费。政务智慧化的成 色,应体现在实际服务中。比如,能否切实缩短业务办理时间,能否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能否 让老龄群体无障碍操作等。更重视"有没有""多不多",忽视了"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说到底,还是个 别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错位。放下形式主义的"面子",做好政务服务的"里子",让"智慧门面"真正发挥 实效,才能经得起群众检验。 ...
“智慧门面”不该只是摆设
经济日报· 2025-11-08 06:17
政务服务智慧化现状 - 一些地方在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将新技术当成门面和摆设 [1] - 存在精心打造的“智慧门面”如漂亮机器人和炫酷大屏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1] 问题核心与表现 - 政务智慧化建设出现“建而不用”的情况,造成浪费 [1] - 建设导向更重视“有没有”“多不多”,而忽视了“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1] 成功标准与改进方向 - 政务智慧化的成色应体现在能否切实缩短业务办理时间、能否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能否让老龄群体无障碍操作等实际服务中 [1] - 需要放下形式主义的“面子”,做好政务服务的“里子”,让“智慧门面”真正发挥实效 [1] 问题根源 - 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错位 [1]
警惕“智慧门面”沦为秀场
新华网· 2025-11-05 21:14
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AI+政务服务”过程中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将新技术作为“面子工程”,导致一些智慧政务平台沦为中看不中用的“智慧门面”或“僵尸”平台 [1] - 这种现象反映了政绩观错位、急于求成等深层次问题,建设方向出现偏差,忽视了服务的实际可用性和群众真实需求 [1] - 政务服务的智慧化关键在于平台能否真正运转、数据能否共享互通、服务是否易用好用,应注重“里子”而非“面子” [2] 政务服务智慧化建设问题 - 存在精心打造的“智慧门面”现象,如机器人和大屏主要用于接待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1] - 部分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后即停用或未有效运行,变为“僵尸”平台 [1] - 建设方向出现偏差,个别领导干部单纯追求“有没有”“多不多”,而忽视“好不好用” [1] - 部分干部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导致华而不实、铺张浪费 [1] 有效的政务服务智慧化方向 - 核心是让服务转起来、质量提上去,平台既要“可用”还要“好用” [2] - 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 [2] - 政务平台需及时维护更新,确保可登录、好办理 [2] - 需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如压缩人工窗口后,确保老年人等群体能无障碍操作智能终端 [2] - 应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做好“里子”以服务公众与社会 [2]
整治形式主义丨警惕“智慧门面”沦为新形式主义秀场
新华网· 2025-11-05 13:25
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AI+政务服务”过程中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将新技术作为门面和摆设,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1] -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急于求成以及缺乏求真务实精神等深层次问题 [1] - “智慧门面”的建设应注重服务实效和质量提升,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确保平台可用且好用,真正服务公众与社会 [2] 政务服务智慧化现状 - 多地通过“AI+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例如建设智能审批系统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利用大数据预警民生痛点,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便利 [1] - 但基层存在精心打造的“智慧门面”如机器人和炫酷大屏主要用于接待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1] - 部分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后停用或未有效运行,变为“僵尸”平台 [1] 问题根源分析 - 个别领导干部以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为导向,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时单纯追求“有没有”和“多不多”,而忽视“好不好用” [1] - 部分干部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把“看起来很美”当成绩,导致华而不实和铺张浪费 [1] - 建设方向出现偏差,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感受 [1] 有效政务智慧化的关键 -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可用”还要“好用”,核心是让服务转起来、服务质量提上去 [2] - 需要打破“孤岛”,真正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 [2] - 政务平台需及时维护更新,确保可登录和好办理,并关注老年人等群体在压缩人工窗口后能否无障碍操作智能数字终端 [2] - 应追求实效而非形式,做好政务服务的“里子”,让“智慧门面”真正发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效 [2]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丨警惕“智慧门面”沦为新形式主义秀场
新华社· 2025-11-05 12:30
政务服务智慧化现状 - 多地通过AI+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群众带来便利 [1] - 存在地方将新技术当成门面和摆设,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 [1] - 出现漂亮的机器人和炫酷大屏主要用于接待参观,平时基本关闭的情况 [1] 智慧门面问题表现 - 个别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后停用或未有效运行,变为僵尸平台 [1] - 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时单纯追求有没有和多不多,忽视好不好用 [1] - 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华而不实铺张浪费 [1] 问题根源分析 - 背后反映出形式主义等深层次问题 [1] - 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急于求成,以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为导向 [1] - 缺乏求真务实精神,把看起来很美和说起来好听当成绩,忽视群众实际需求 [1] 有效政务智慧化方向 - 核心是让服务转起来、服务质量提上去,既要可用还要好用 [2] - 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 [2] - 政务平台需及时维护更新,确保可登录好办理 [2] - 需关注老年人等群体在压缩人工窗口后能否无障碍操作智能终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