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机器人
搜索文档
“DNA花朵”微型机器人可自适应环境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0-22 07:25
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名为“DNA花朵”的微型机器人,由DNA与无机材料结合形成的特殊晶体构成 [1] - 该机器人具有独特的自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和行为 [1] - “DNA花朵”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最具动态性的微型材料之一,能在几秒内迅速折叠与展开 [1]
快讯|我国研发全球最小“机器蚊”;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仿生膝关节专利揭秘; 星动纪元推出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0 12:17
国防科技大学仿生机器人突破 - 研制成功全球首款蚊子尺寸仿生机器人,体长仅2厘米、重量0.3克,创微型机器人新纪录 [1] - 攻克微米级传感与动力集成技术瓶颈,融合仿生学与微机电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准机动 [1] - 隐蔽特性可深入传统设备禁域,执行侦察监测任务 [1] - 此前北航同类研究已突破5.5倍载重能力,此次实战性能再获提升 [1] - 该突破标志我国在微型机器人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未来构建分布式侦察网络提供战略技术支撑 [1]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膝关节专利 - 特斯拉公司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20152903A公开了机器人膝关节上的精妙设计 [5] - 专利名为《用于机器人膝关节组件的系统和方法》,旨在解决人形机器人在灵活运动、效率和功耗上的核心问题 [5] - 传统机器人关节设计面临一系列棘手权衡,本专利旨在解决既能模仿膝关节大范围运动又能提升效率、降低功耗的关键问题 [6] 香港中文大学气球机器人研究 - 团队在《Advanced Robotics Research》发表论文介绍基于导电墨水制备的形状可编程低应变柔性墨水传感器 [10] - 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交叉布置的欧米茄形状与典型条形形状在拉伸下的应变变化,确定最佳尺寸和布局 [10] - 采用光固化转移印刷技术将传感器精确粘贴到气球表面特定截线上 [10] 星动纪元超拟人服务机器人 - 推出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具有超拟人新一代服务机器人产品定义 [13] - 搭载仿生7轴高精度机械臂及11自由度"精灵手",每秒能完成10次点击动作,单手拿起10kg重物 [13] - 腿部3个自由度能灵活弯曲和升降,超紧凑型底盘+激光雷达+视觉融合导航实现自主规划路线、狭窄通道避障 [13] 西湖大学柔性机器人技术 - 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变刚度机械臂及HEART系列机器人 [16] - 突破性解决传统刚性机器人在安全性与适应性方面的局限性 [16] - 在常规任务中保持刚性形态精准完成操作,遇到碰撞时内部可编程气压系统在毫秒级内响应使机械臂"变软" [16] - 快速刚柔转换能力使机械臂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具备更强适应性和安全性 [16]
特稿 | 拉斯•特维德:关于超智能未来的4000个预测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海湾地区国家成为AI发展中心 - 海湾地区国家具备AI发展四大关键要素:廉价能源、低营业税、稳定政治环境和灵活数据共享能力 [1] - 2025年5月特朗普带领科技领袖团队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签署协议建设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 [1] - 该地区在AI所需四大要素中至少三方面表现突出:能源供应、税收优惠和政府稳定性 [1] AI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 2025-2035年AI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8年领先LLM计算能力预计达2024年10万倍 [5] - 代理AI群将在2025年实现跨领域协作 微软和OpenAI等公司正将其集成到平台 [5] - 2027-2030年仿人机器人将实现商业突破 2030年进入大众市场 [6] - 2028年互联AI网络将形成集体超智能 在多数领域超越人类 [6] - 2033-2035年量子AI将显著增强计算能力 开辟研究新可能性 [8] 生物医学领域突破 - mRNA疫苗和男性避孕药将上市 随后出现3D打印皮肤移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疗法 [9] - CRISPR技术将应用于寄生虫病和心血管疾病治疗 [9] - 2028年脑部扫描精度可独立诊断心理健康状况 [9] - 未来10-15年将推出抗衰老疗法 可能延长健康寿命至120年 [9] - 2028年可能出现首个实验室培育婴儿 2029年实现精密发酵与动物蛋白成本平价 [9] 能源技术发展 - 2030年单个AI数据中心需8-10个标准核电站电力 [10] - 2026年实验核聚变反应堆可能实现持续反应 中国EAST反应堆是主要竞争者 [10][11] - 天然氢和钍基反应堆成为传统核能替代方案 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11] 国防科技进展 - 2026-2028年军事技术重点发展AI、机器人和激光 [12] - 2026年地面激光系统将普遍用于无人机防御 [12] - 2027年AI无人机可识别攻击目标 2028年AI防空系统广泛部署 [12]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 2030年美国预计保持30-38%全球计算份额领先 中国25-33% 海湾国家15-20% [13] - 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57项领先 美国7项领先 欧盟30项排名第二 [13] - 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领域中国表现突出 [13]
Nature重磅:90后华人学者开发新型血栓清除术,有望颠覆中风、心脏病等疾病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6-10 12:00
机械血栓切除术现状 - 机械血栓切除术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肺栓塞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微创技术,通过抽吸、支架取栓器或切割机制清除血栓[1] - 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快速清除血栓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 - 现有技术在10%-30%的患者中无法成功清除血栓,尤其对大体积且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效果不佳,并可能导致血栓破裂和远端栓塞[3] 微型旋流取栓术技术突破 - 斯坦福大学赵芮可团队开发出微型旋流取栓术,清除效果是现有技术的2倍多[5] - 对最难处理的血栓,现有技术清除概率仅11%,而微型旋流取栓术首次尝试畅通概率达90%[7] - 该技术通过旋转导管上的鳍片和狭缝产生局部负压,施加压缩力和剪切力将纤维蛋白丝卷成紧密球体,使血栓体积缩减至初始5%以下[10][16] - 突破传统装置易导致血栓碎裂的局限,能高效清除血栓同时最小化栓塞风险[13]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微型旋流器主体为高速旋转的空心导管,通过流体动力学效应形成负压吸引区[10][15] - 独特力学原理可压缩纤维蛋白网络,适用于各种成分和大小的血栓,包括富含纤维蛋白的硬血栓[17] - 技术源于团队在微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积累,其旋转结构最初设计用于机器人推进机制[18][20] 应用前景与商业化进展 - 除血栓治疗外,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潜在应用,如清除肾结石碎片[23] - 团队已成立公司推进技术开发,计划近期开展临床试验[24] - 技术核心价值在于主动重塑和压缩血栓的机制,而非单纯取出血栓[25] 研发团队背景 - 赵芮可团队专注于柔性智能材料研究,在微型机器人、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有深厚积累[27] - 技术突破建立在其2022年开发的磁力驱动折纸毫米机器人研究基础上[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