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递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电商平台联手“送礼”?这个骗局真是离谱
齐鲁晚报· 2025-08-11 05:29
诈骗手段分析 - 诈骗者通过伪造京东、淘宝、美团、抖音四大平台联合主办活动的宣传单,诱骗消费者扫码领取虚假奖品 [2][3] - 诈骗快递中包含儿童口袋画书等物品,利用消费者过往购物记录增强可信度 [2] - 宣传单声称奖品包括空调、洗地机、冰箱、现金等12种,并承诺30分钟内免费配送 [3] 诈骗操作模式 - 诈骗者采用境外操作、随机批量发货的方式,发货后销毁地址以逃避溯源 [4] - 使用非实名制电话卡、网络电话、伪基站等技术手段隐藏身份 [4] - 通过雇用跑腿人员完成寄件和收款环节,跨城市或省份操作以增加追查难度 [4] 平台回应 - 京东客服确认此类诈骗行为存在,指出诈骗者利用平台信任无差别发送诈骗快递 [3] - 京东反诈中心已向中老年客户宣传反诈知识,并提醒消费者警惕扫码进群等行为 [3] - 京东客服强调四大平台联合主办活动的说法明显不实,属于诈骗者的常见手法 [3] 消费者应对建议 - 消费者应避免扫描陌生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3][4] - 警惕声称由多家知名平台联合主办的高额奖品活动,此类活动多为诈骗 [2][3]
警惕!假快递短信引入局 “客服”远程操控手机盗钱财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23:27
诈骗手段演变 - 诈骗手段从冒充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客服演变成冒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互联网平台、快递物流客服 [1] - 首次接触方式为发送含有虚假快递信息、手机号码的短信,谎称事主有快递到达快递物流接收点 [2] - 利用事主急于取件的心理,诱导事主主动通过短信中预留电话与其联系,进而以"取消已开通的会员服务"为话术实施诈骗 [2] 新型诈骗手法 - 骗子使用手机号码发送虚假的快递投送短信,里面一般有取件码、手机号码,但该手机号码和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不一致 [2] - 事主按照短信提示根本取不到快递,骗子的目的是让事主通过短信内预留的手机号码跟他们联系 [2] - 有时骗子会省略发短信这一步,直接拨打事主电话 [2] 骗取信任环节 - 骗子接到事主电话后谎称快递小哥已经取出快递,会给事主送上门 [3] - 指出快递是一份免费保障服务到期合同或者保单,不取消的话将每月扣费 [3] - 引导事主访问正规平台查看保险、服务功能的界面以获取信任 [3] - 以服务项目不支持平台关闭为由,引导事主在手机浏览器输入他提供的网址,实际是伪造的虚假客服平台网站 [3] 实施诈骗环节 - 诱骗事主访问虚假网站,下载远程控制软件获取手机权限,直接控制手机进行转账 [3] - 通过远程会议软件间接引导事主操作网银、互联网金融、贷款等软件进行转账 [3] - 引导事主下载安装远程NFC软件,诱骗事主将银行卡贴在手机上进行远程刷卡 [3] 防范措施 - 任何企业的客服都不会要求脱离企业的官方平台进行操作 [6] - 不要通过非官方渠道下载安装APP等软件 [6] - 北京警方每周一公布涉诈APP和网址,近期常见涉诈APP有"云客服""及时服务"等 [6] - 如果已下载安装并提供了手机权限无法操控手机,要立即强制重启、断网、拔手机卡并挂失银行卡 [6] 快递相关提示 - 首次收到快递即将投递的信息由各品牌快递公司通过短信平台或官方APP统一发送,个人发送的取件短信均为诈骗信息 [7] - 切勿扫描不明快递包裹内的二维码,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7] - 凡是以快递方式寄送资料要求垫付资金或通过快递渠道递送现金、黄金的均为诈骗信息 [7]
“618”来了!当心骗子用快递设局,已有人被骗数十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20:44
快递诈骗案例 - 近期出现多起冒充丰巢、顺丰等快递公司发送虚假取件短信的诈骗案件,受害者因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导致财产损失 [1][3][4] - 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快递通知短信"诱导受害者主动联系,随后以"百万保障保单到期需续费"等话术制造恐慌 [4][5] - 典型案例1:张先生因未找到快递回拨电话,被诱导下载"速议宝"APP并开启屏幕共享,最终被转走60余万元 [3][4] - 典型案例2:孙女士扫描诈骗二维码下载语音APP,按指导操作手机银行后损失35万元 [4]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流程:发送虚假快递短信→诱导回拨→谎称保单到期→要求下载涉诈APP→通过屏幕共享窃取验证码→远程转账 [4][5] - 技术手段:利用"速议宝"等APP的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受害者操作,截获银行验证码时要求回复特定内容以掩盖转账行为 [3][4] - 心理操控:利用"百万保障"等正规服务名称增强可信度,制造"不取消即扣费"的紧迫感促使受害者配合 [4][6] 行业防范措施 - 快递公司应加强用户教育,明确官方联系方式仅通过APP/官网推送,不会单独发送含外链的取件短信 [6] - 支付平台需强化"百万保障"功能的公众认知宣传,强调该服务永久免费且不会主动联系用户收费 [6] - 金融机构可优化转账验证机制,对屏幕共享状态下的交易增加二次验证或延迟到账设置 [4][5]
揭露快递「涉诈」:不止韵达,涉诈包裹已入侵快递行业
36氪· 2025-03-24 08:10
快递行业涉诈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快递行业成为诈骗信息传播渠道的现象日益严重,韵达因加盟商管理漏洞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反映出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监管缺失和网点盈利压力问题 [3][4][11] 诈骗包裹特征与趋势 - 诈骗包裹通常包含廉价物品(湿巾/洗衣粉)和诱导扫码的诈骗传单,收件人多为非主动购物人群 [1][8] - 诈骗形式升级:从简单返利诈骗演变为针对性诈骗(如课程退费),诈骗包裹多从福建/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区集中发出 [9][11] - 前韵达员工透露:2022年起日均拦截诈骗包裹达十余件,同类问题在其他快递企业同样存在 [11] 行业管理漏洞根源 - 网点盈利压力:电商压价导致单件快递利润低至1-2元,部分网点为冲量对可疑包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4] - KPI考核弊端:总部设定的揽收指标迫使网点通过刷单或承接非常规包裹完成任务 [15] - 检验流程形同虚设:快递员因工作量大、收入低,普遍未执行寄件检验规定 [15] 信息泄露与监管应对 - 近三分之二受害者收到寄往历史地址的诈骗件,反映个人信息通过快递渠道批量泄露 [17] - 韵达回应:已对涉事加盟网点整改,承诺加强培训与查验流程,但未提出具体防泄密措施 [5][19][20] - 行业监管升级:国家邮政局首次因涉诈问题对企业立案调查,释放强化安全管理的信号 [3][4] 行业影响与挑战 - 加盟制管理缺陷:韵达事件暴露总部对加盟商安全管理的失控,需重构责任追溯机制 [4][14] - 成本与效率矛盾:严格查验将增加网点运营成本,需配套激励机制才能落实 [15][20] - 技术防范缺失:行业尚未建立有效的诈骗包裹识别系统,依赖人工拦截效率低下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