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综合指数

搜索文档
老铺黄金跌超9%!“港股三朵金花”集体跳水
新浪财经· 2025-06-05 17:18
6月5日,新晋"港股三朵金花"一改上涨态势,股价出现大跳水。截至当天收盘,老铺黄金、蜜雪集团、 泡泡玛特分别下跌了9.05%、7.72%和1.22%,分别报904港元/股、568港元/股、243港元/股。 而就在前一天,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3家消费企业股价齐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泡泡玛特 年内涨幅为174.4%。蜜雪集团3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仅3个月其涨幅便达到134.9%。老铺黄金涨幅更是 喜人,年内涨幅高达324.2%。 高盛预计即制饮品受惠内地外卖平台补贴计划,上调蜜雪冰城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2%至3%,反映更 快的门店扩张以及中国市场门店商品成交额的稳健增长。 3月27日,蜜雪冰城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蜜雪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同比增长 22.3%;毛利达到80.6亿元,同比增长34.4%;毛利率为32.5%。净利润达44.5亿元,同比增长39.8%。 3月31日,老铺黄金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老铺黄金2024年实现销售业绩98.0亿元(含 税),同比增长166%;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4%。 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此前公布,蜜雪集团 ...
对话港股分析师 — —掘金:潜在“入通”的港股标的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港股市场 公司:依生生物、康耐特光学、正力新能、农夫山泉、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布鲁克、裕民证券、蜜雪集团、君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腾讯音乐、香港电讯、港登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恒生综合指数纳入条件及调整** - 每年 6 月 30 日和 12 月 31 日定期检讨,结果分别在 8 月底和次年 2 月底公布,9 月和次年 3 月第一个星期五生效[2] - 有快速准入制度,一季度或三季度上市且符合大型或中型股指数纳入标准,6 月或 12 月第一个星期五纳入;市值特别大新上市股票,首个交易日收盘后总市值排前 10%,上市满 10 个交易日纳入[2][3] - 选股范围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排除第 21 类投资公司),核心量化标准是市值和流动性[1][4] - 市值方面,成分股需保持前 96%累计市值覆盖率,非成分股需高于前 94%[4] - 流动性要求过去 12 个月至少 10 个月换手率达标,最近 6 个月至少 5 个月达标,交易时间不足 6 个月则每月必须达标[1] - **恒生综合大、中、小型股指数调整规则** - 基于恒生综合指数,参考市值规模划分,各指数成分股有不同市值分位要求和缓冲区[5][6] - 流动性要求同恒生综合指数[6] - **港股通纳入条件及调整** - 纳入条件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或 A+H 股,大中型指数成分股无需考虑市值,小型指数成分股日均流通市值≥50 亿港币,仅 6 月和 12 月定期检讨期纳入[1][13] - 调整频率与恒生综合指数一致,每年 6 月和 12 月定期检讨,中大市值公司有快速纳入机制[2][15] - 同股不同权公司需上市满 6 个月及 20 个交易日,考察日前 183 天日均市值≥200 亿港币,总成交额≥60 亿港币[2][16] - A+H 股过价格稳定期(约一个月)可纳入[15] - **不能纳入港股通的情况** - A 股被 ST、暂停上市或退市,非港币报价交易,二次上市股票,杠杆及反向产品,合订证券,股权高度集中公司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1][14] - **潜在纳入港股通标的** - 确定标的:布鲁克、裕民证券、蜜雪集团、君达股份、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已符合纳入标准[15] - 潜在标的:依生生物、康耐特光学、正力新能,有望后续满足条件纳入,预计 6 月 30 日调整后纳入[2][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调整时,累计市值覆盖率计算基础是整个香港市场的主板[8] - 恒生中型股指数成分覆盖 77%累积市值对应约 471 亿港币,83%对应约 297 - 300 亿港币,大型公司市值约 200 - 500 亿港币,中型公司覆盖 93%累积市值对应约 70 - 300 亿港币,小型公司市值低于 70 亿但要超 50 亿才考虑纳入[18]
港股新手速成课堂——港股概念梳理和框架介绍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港股市场整体,以及金融、社会服务、传媒、农林牧渔、化工、军工、汽车、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地产、纺织服装、通信、银行等行业,还提及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网易、美团等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H 溢价指数** - 核心观点:不能全面衡量 A 股与港股整体估值差异,对不同投资目的有不同参考价值 [1][15][17] - 论据:金融板块权重占比高达 70%,主要反映中资金融公司价格差异;加权平均权重集中于中资金融股,对其他行业代表性低;获取高额分红时高位表明 H 股更具吸引力,捕捉价格回归时并非完美指标 2. **港股公司类型差异** - 核心观点:H 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企业在注册地、控股结构和红利税上存在差异,影响投资决策 [1][5][8] - 论据:H 股注册地在内地,红筹股注册地在境外且国资控股,中资民营企业有中资背景非国有控股且多注册在境外;港股通投资 H 股红利税 20%,红筹股 28%,A股 持有满 12 个月免征 3. **AH 股价差** - 核心观点:长期存在且缩小过程漫长,受行业特性和红利税差异影响 [1][9] - 论据:顺周期行业中香港主流外资投资者偏好盈利稳定公司,强顺周期公司盈利波动大不适合其策略;内地 A 股持有满 12 个月免征红利税,港股通投资 H 股和红筹股分别需缴纳 20%和 28%红利税 4. **港股与 A 股总市值及行业市值** - 核心观点:总市值约为 1:2,行业结构差异显著 [1][16] - 论据:社会服务、传媒等行业港股市值远大于 A 股,农林牧渔、化工、军工等板块港股可选范围小于 A 股 5. **港股通纳入机制** - 核心观点:要求股票先进入恒生综合指数,同时满足市值和成交量标准,入通股票表现通常优于出通股票,但涨幅受市场情绪影响 [1][19][22] - 论据:市值要求过去 12 个月日均市值排在市场前 94%,成交量要求过去 12 个月中至少 10 个月达标,过去 6 个月中至少 5 个月达标,达标比例为 0.05% 6. **港股与 A 股机制差异** - 核心观点:在财年安排、业绩披露、盈利预警、再融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3][24][25][26] - 论据:港股公司财年安排灵活,年报截止日期为 3 月 31 日,半年报和年报披露前分别有 30 天和 60 天禁售期;港股公司可自愿披露盈利预警,无业绩预告制度;港股非 H 股公司再融资灵活性大,有闪电配售和供股份额 7. **恒生指数成分变化** - 核心观点:2020 年 9 月编制改革后,新经济行业权重上升,提升了恒指代表性和绝对估值水平 [28] - 论据:个别股票权重上限从 10%降至 8%,同权不同权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纳入,选股票标准按行业赛道分布 8. **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与估值** - 核心观点: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为主,南向资金流入增加影响板块估值,港股估值与中美利差相关 [3][29][31] - 论据:非香港本地投资者中内地比例提升,内资和外资配置思路不同;2023 年四季度前后中美利差与港股估值关系转变 9. **南向资金流入影响** - 核心观点:将逐步消除港股离岸市场折价,提高整体估值水平 [32] - 论据: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隐含风险溢价底部 1% - 2%,港股最低 4%,南向资金流入使港股基本面和资金面趋于一致 10. **港股市场情绪指标** - 核心观点:可用恒生指数隐含 ERP 衡量市场情绪和估值水平 [33][34] - 论据:通过计算隐含风险溢价评估投资者情绪和要求的额外风险补偿水平 11. **港股走势与基本面预期** - 核心观点:港股走势与基本面预期密切相关,需坚实基本面支撑 [37][38] - 论据:基本面预期向上修正利于市场上涨,保持稳定能维持涨幅,明显下修难推动上涨 12. **港股通投资者特点** - 核心观点:是坚定长期投资者,持仓占比攀升,对高息股票和成长类板块有明显偏好 [39] - 论据:每日成交量占港市总成交量约 20% - 25%,资金流向高息股票和互联网、医药生物等成长类板块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内地保险公司通过 OSA 账户投资 H 股无需在分配环节缴纳 20%额外红利税,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红筹股红利税实际税率为 10% [11][12] 2. 绝大多数 AH 两边上市公司中,A股 自由流通比例低,H 股几乎 100%自由流通,导致供需结构不同,AH 价差难收敛 [13][14] 3. 恒生综合指数每半年检讨一次,分别在 3 月和 9 月调整,有快速纳入机制 [21] 4. 港股市场隐含 ERP 通常在 6% - 8%波动,随投资者增多波动区间可能下移,长期市场估值中枢将下降 [36] 5. 2023 年 7 月 ETF 纳入互联互通交易后,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 ETF 对每日净流入净流出数据产生扰动 [39] 6. 内地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更偏好成长类板块,在高息板块持仓市值偏低,整体南向资金更倾向电子、零售等行业 [40] 7. 过去十年港股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历史经验不可比,未来南向资金涌入将降低离岸折价提高估值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