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

搜索文档
示范课+讲座+沙龙!粤新班主任共话新时代德育工作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09:36
粤新班主任能力提升活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第五批张建辉名班主任工作室与广州对口帮扶学校联合举办班主任能力提升系列活动[2][3] - 活动聚焦"班级管理创新、德育实践、文化润疆"三大主题,采用班会示范课、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3][4] -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派出学生科科长潘穗梅、副科长邓婉华及骨干教师王水珍、罗莎莎参与活动[5] 活动具体内容 - 罗莎莎老师展示《千年粽香连古今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示范课,通过多元形式呈现创新班会策略[7][8] - 王水珍老师开展《我与学生:相互治愈的教育之旅》专题讲座,强调班主任工作的使命感并分享育人案例[8][9][10][11][12][13][14] - 专题沙龙围绕新时代中职德育重点难点展开,潘穗梅分享"三全育人"体系,邓婉华交流宿舍管理经验[15][16] 合作机制建设 - 张建辉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聘任喀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名骨干班主任为"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20][21] - 该举措标志着粤新班主任协作从项目式走向常态化,将为南疆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22] 活动成效与未来规划 - 活动获得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一致好评,班主任表示提升了管理方法和教育视野[23][24] - 名班主任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班主任队伍[25][26] - 广州教育援疆将持续创新机制,推动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促进民族团结[27][28][29]
教育援疆谱新篇!广州各界助力疏附县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6-18 08:34
教育援疆合作 -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向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捐赠1000副近视眼镜,支持师生视力健康 [3][4]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后者加入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为理事单位 [8][9] - 两校计划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教育资源跨地域共享 [9][10] 教育帮扶举措 - 广州援疆工作队通过师资支援、资源输送、合作办学等方式持续推动疏附县教育发展 [22][23]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表示将加大帮扶力度,巩固两校合作桥梁 [14] - 疏附县教育局副局长指出广州在教育领域的多层次支援涵盖师资培养、设施改善、课程共建等环节 [15][16] 校方回应与规划 - 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承诺充分利用捐赠物资,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办学水平 [18][19] - 该校计划通过援疆院校合作培育更多本地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9][24] 活动意义 - 此次捐赠授牌活动标志着广州援疆教育帮扶取得新成果,强化两地教育协作纽带 [21][24] - 活动旨在提升边疆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与长远发展 [24]
粤疆同心促提升 示范引领谱新篇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20:03
教育援疆活动 - 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段学科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3] - 广东援疆教师姚春霞为全疆约2.5万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线上专题培训及听课评课指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5][6] - 姚春霞在讲座中提出五种创新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任务式学习等),通过10个课堂教学案例展示教育理念更新路径[10][11][12] 援疆教师成果 - 姚春霞三年援疆期间执教自治区/喀什地区公开课10节、县级公开课23节,主持自治区课题并指导年轻教师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0项[16][17][18] - 累计培训人员超6.5万人次,推动受援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1][22] - 广州援疆教师群体三年累计开展示范课335节、专题讲座471次,参与教研活动1974场,培训企业员工超5万人次[29][30] 教育援疆战略意义 - 通过教育教学架设文化认同桥梁,促进学生中华文化基因培育,如学生创作"老槐树的疤是时光的勋章"等诗句[24][25][26] - 教育援疆实现"培根铸魂"与"启智润心"双重目标,培养边疆学子成为文化传承者[26][27] - 援疆教师以先锋姿态推动边疆教育革新,谱写新时代"教育戍边"篇章[23][30][31]
雪山大漠旁,书声何琅琅
新华社· 2025-05-30 16:57
教育行业发展 - 新疆学前毛入园率达104.0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7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9.34% [1] - 现代化校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设,配备5G教室等先进设施 [2] - "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引入北京先进办学理念,培养本地骨干教师 [2] 教育质量提升 - 学生普通话能力显著提升,部分学生能字正腔圆地讨论经典文学作品 [2] - 课堂互动活跃,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表现出浓厚兴趣 [2][3] - 课外阅读资源丰富,学校图书馆、班级读书角、社区阅读角提供各类书籍 [2] 人才流动与就业 - 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新疆投身教育事业,如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担任语文老师 [3] - 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向往,部分学生希望到沿海城市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3]
跨越山海的奔赴——从“杨老师”到“海河阿帕”
央广网· 2025-05-22 13:34
教育援疆项目 - 天津工业大学第十四批援疆支教团由84名师生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杨婉迪作为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2] - 支教团累计行程7600公里,相当于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两周,累计授课600余课时[5] - "民族文化体验角"课程被开发为当地小学校本课程[5] 教学成果 - 通过"丝路文明对话"课堂实现津疆文化融合,将杨柳青年画与桑皮纸艺术、津门相声与刀郎麦西热甫相结合[3] - 九年级学生依不拉音从羞于开口到能用流利普通话讲述民族团结故事[3] - 支教团第五年开展援疆工作,覆盖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阶段[5] 社会影响 -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能用普通话演唱《如愿》等歌曲[5] - 天津工业大学着力打造"天津援疆老师"品牌,展现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5] - 教育援疆被定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5]
从“输血帮扶”向“活血提质”转变,广东教育援疆开花结果丨广东援疆这两年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8:31
教育援疆重点项目 - 疏附县广州新城完全中学已投入援疆资金2.2亿元,预计新增学位3500个,由广东知名学校管理团队进驻运营,力争三年内打造成喀什地区名列前茅的完全中学[14][15][16] -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楼4栋、实验楼和综合楼2栋以及食堂、报告厅、体育馆等[94][95] - 学校将建立"粤新协同、援受结合"的帮扶机制,由广州优质学校托管,选派专业管理团队进驻[97][98] 教育援疆成果 - 广东省教育厅共选派支教教师及大学生1136人次,推动教育援疆从"输血帮扶"向"造血强基""活血提质"转变[21][22] - 推动南疆318所粤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覆盖师生超24万人次[79][80][81][82] - 受援职业院校获国家级竞赛奖19项、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13项,其中喀什技师学院在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39个奖项,金牌12枚[114][115] 师资队伍建设 - 组织126名广东援疆教师与本地教师建立"成长共同体",师徒结对400余人次,开展网络教研6000余节,培养学科带头人58名、教学能手217名[73][74] - 依托"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幼儿园名书记名园长送教活动,面向受援地58位幼儿园书记、园长和80余位教学管理骨干开展专题讲座和公开课14场[75][76] - 粤新两地112名专家开展60多次线上线下交流研讨,共同探讨写字教育的最佳路径[64][65] 数字化教育建设 - 为受援地幼儿园等学校建设11间总面积超3800平方米的声像图书室[101][102] -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数字化行动",为151所农村学校配备智慧教学设备,开发"粤教云"资源库整合优质课程3000余课时[103][104] - 建成37间智能直播/录播教室,探索"云端备课-在线授课-智能评课"全流程数字化教学[105] 职业教育发展 - 在喀什技师学院支持建成自治区首个技工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粤菜学院和双创中心,并助力该校入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7][108] - 支持受援地职业院校建成电商直播室、无人机实训基地等6个产教融合平台,打造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108][109] - 开设23个订单班,选派175名师生赴粤跟岗学习,实现教学标准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109][110]
携手共架“技能桥”,广州城建学校赴疏附开展结对帮扶系列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22:35
教育援疆活动 - 广州援疆工作队与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组织三位教师赴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30天的精准帮扶活动[2][5][6][7][8] - 活动以"授人以渔"为核心理念,旨在为疏附职业教育注入源头活水[9][10] -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系主任陈丽红一行与疏附中职领导班子和教师进行深入座谈并参观实训基地[12][13] 专业培训内容 - 陈丽红为疏附中职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新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方面的培训[15] - 金荣老师为疏附中职全体教职工开展青年教师能力比赛培训[16] - 庞文娟在建筑测量实训场手把手指导学生建筑工程测量实践和测量竞赛培训[19][20] 长期帮扶机制 - 疏附中职聘请庞文娟和金荣老师为本地教师董林军和阿不力克木·亚森的专业成长导师[23][24] - 未来两位导师将通过线上方式持续为疏附教师提供帮扶与指导[24] - 活动旨在构建疏附职业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26] 活动成果 - 活动为疏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优质教育资源[27] - 此次实践为新时代教育援疆提供了示范样本[27] - 广州援疆将持续助力边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