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田

搜索文档
乡村振兴丨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10:59
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依托项目,黄远带领科研团队长期驻守山南,从品种筛选、砧木嫁接育苗、土壤改良到蜜蜂授粉、 品质分析、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环境物联网精准管控,进行全链条技术深耕与示范推广,与企业一 道,探索高原设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搭建智慧大棚 在山南,科技赋能的脚步并未止步于乃东。在60公里以外的曲松县蔬菜产业集群基地,3.5万平方 米的双层连栋温室已建成。在投入运行的大棚内,布设着智慧农业的"神经中枢"。这正是黄远团队成 员、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冯在文带来的核心成果。他们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技术, 将传统种植空间升级为可实时感知环境、智能分析数据、能自主优化管理的"数字农田"。 "智慧大棚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它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农业生产范式革命。"黄远认为,"它以数 据为驱动,试图突破农业'靠天吃饭'的千年困局,用集约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土地、水肥等资源约束, 为保障粮食安全与推进乡村振兴锻造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黄远描绘的图景令人神往:"随着5G、AI 技术与农艺知识的深度融合,未来的智慧大棚将演变为真正'会思考的农田'。" 放眼基地大棚,蔬果长势蓬勃,满棚绿意盎然,与棚外的高山 ...
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09:28
◎本报记者 杨宇航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多颇章乡,高原设施农业丰收在望。丰收背后,少不了华中农业大学园 艺林学学院教授黄远团队科技援藏的努力。援藏一年,又连续三年深入山南,黄远让关键技术和现代种 植理念在此深深扎根。目前,他主持的项目"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西藏山南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 研发及示范"与"山南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正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 "智慧大棚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它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农业生产范式革命。"黄远认为,"它以数 据为驱动,试图突破农业'靠天吃饭'的千年困局,用集约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土地、水肥等资源约束, 为保障粮食安全与推进乡村振兴锻造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黄远描绘的图景令人神往:"随着5G、AI 技术与农艺知识的深度融合,未来的智慧大棚将演变为真正'会思考的农田'。" 放眼基地大棚,蔬果长势蓬勃,满棚绿意盎然,与棚外的高山沙丘形成了奇妙而强烈的对比。看着 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西藏跃林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甲魁信心满怀地说:"西藏独特的光热水土 资源,赋予了蔬果无可比拟的品质和营养特性,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十足的底气,未来要让 山南的优质瓜果蔬菜,香飘全国, ...
国网甘肃电力:智能水肥添动能 可靠电力助丰收
中国能源网· 2025-08-08 09:08
8月5日,正值辣椒盛果丰收期,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镇牛川村的辣椒种植基地, 连片的辣椒整齐排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正根据每株辣椒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量与施 肥量,灌溉机、温控设备联轴运转,一派丰产景象。 "这种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和施肥相结合,通过双层管道实现肥料与水的精准配 比,再依托智能化监测系统,根据辣椒生长不同阶段自动调控水肥供给。从耕地、选苗、移 栽到后期管理,全流程都能精准把控,省工省时还能为辣椒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大石镇农 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军勋介绍道。如今,智能水肥系统与物联网监测平台构成"数字 农田"神经中枢,通过墒情监测、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的数字化管理,确保水量与肥料用量 均衡,为辣椒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而这背后,稳定的电力供应成为丰产的"硬支撑"。针对辣椒种植基地用电密集、设备负 荷攀升的特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对基地电力设施开展"地毯式"排 查。工作人员逐项检查田间配电箱接线端子、漏电保护器,灌溉水泵电机绕组、电缆接头及 大棚温控设备线路,测试电压稳定性、紧固松动接点、更换老化线路,为丰收期灌溉、通 风、温控等关键环节筑牢电力保障。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 ...
一碗湘米中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金融业聚焦“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助力筑牢大国粮仓
金融时报· 2025-06-09 14:1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全国目标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 [2] - 湖南省2023-2024年建成亩均投资超3000元的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 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30亿元 [2] - 湖南省银行机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达413.6亿元 较上年增加94亿元 [3]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旋耕成本从每亩100多元降至70元 [3] - 数字农田使水稻亩产增加超100公斤 生产成本降低10% 带动农户年增收千元以上 [4] - 湖南省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3.89% [12] 金融支持模式创新 - 湖南省银行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土地指标交易收入"等多元金融支持模式 [3] - 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为隆平高科提供综合授信超48亿元 其中近19亿元为中长期贷款 [9] - "农银智链"平台累计投放7.23亿元链捷贷贷款支持种业经销商 [9] 种业创新发展 - 隆平高科育种周期从8-10年压缩至4-6年 拥有2.4万份水稻种质资源 [8] - 湖南省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5% 旱粮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10] - 2024年全省银行机构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支持4.2万户次经营主体 [10] 农业保险保障 -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额提高至规模户每亩1100元 中小农户每亩900元 [6] - 人保财险2024年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费超1亿元 提供风险保额近30亿元 [6] - 湖南省水稻保险金额达460.1亿元 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6] 农机保险发展 - 湖南省累计承保农机达14.69万台 保费规模突破6000万元 [12] - 长沙市实施30%财政补贴 衡阳县实施50%财政补贴推动农机投保 [13] - 农机安责险保障范围涵盖农机手人身伤亡和第三者损失等多种风险 [12] 智慧农业应用 - 数字农田建设包括智能灌溉系统、物联网墒情监测站和现代化育秧工厂 [4] - "中联智农云"App实现地块长势监测和精准变量施肥 [5] - 中华保险"农田管家"服务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指标异常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