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

搜索文档
“十四五”农业答卷:粮食产量创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给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1:01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在会上,韩俊这样形容"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原标题:"十四五"农业答卷:粮食产量创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给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1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去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当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500 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同时,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 样,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72公斤、25公斤,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切实守护好居民"舌尖 上的安全",农业农村部从法规健全、生产源头管控、监管强化等多维度发力,成效显著,"十四五"期 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韩俊表示,"十四五"时期农 ...
农业农村部: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72公斤、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期货日报· 2025-09-16 16:53
麦尔丹强调,在食物开发来源途径不断拓展的同时,我国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据专家测 算,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讲,现在老百姓不 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营养。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 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在回答践行大食物 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时表示,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举措,突出 科技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 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麦尔丹指出主要通过四方面来表现,一是大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畜 禽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高,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去年年底,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已经 达到1.75亿吨,比2020年增加2778万吨,增长18.8%。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到72公斤、 25公斤,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奶类年消费量已经达到40.5公斤 ...
老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 四个方面表现“舌尖”上的幸福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24
核心观点 -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 [1][2][3] 现代畜牧业发展 -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持续提高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2778万吨(增幅18.8%) [1] - 人均肉类年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超世界平均水平 [1] - 人均奶类年消费量40.5公斤 较2020年提升2.3公斤 [1] 现代渔业发展 - 水产品总产量达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全球第一 [2] -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深远海养殖 鱼虾蟹贝等品种供应充足 [2] 设施农业建设 - 设施农业面积达4000万亩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2] -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 占全球总产量85% [2] - 草莓樱桃西瓜等设施水果延长上市时间 满足多样化需求 [2] 生物资源拓展 - 从传统农牧向生物资源拓展 加快发展生物科技与生物产业 [2]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藻类养殖技术世界前列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 [2] 营养健康水平 - 居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 - 食物营养结构更加均衡健康 [3]
乡村振兴丨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10:59
项目概况 - 华中农业大学黄远团队在西藏山南开展科技援藏项目 主导"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和"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 [1] - 项目通过多层覆盖技术解决高原昼夜温差大导致的棚内结露问题 并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4] - 团队进行全链条技术深耕 涵盖品种筛选 砧木嫁接育苗 土壤改良 蜜蜂授粉 品质分析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 [4] 经营成果 - 西藏跃林创建科技有限公司经营200亩设施农业大棚 成功培育反季瓜菜 填补市场空白 [2] - 40亩蜜瓜亩产达3000公斤 单季毛收入突破360万元 [2] - 在曲松县建成3.5万平方米双层连栋温室 配备物联网 AI与大数据技术构成的智慧农业"神经中枢" [5] 技术突破 - 整合物联网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将传统种植空间升级为可实时感知环境 智能分析数据 自主优化管理的"数字农田" [5] - 智慧大棚以数据驱动突破农业"靠天吃饭"困局 通过集约化 智能化手段破解土地 水肥等资源约束 [5] - 未来将聚焦智能化水肥管理 病虫害精准防控和物联网智慧管控系统升级 [6] 发展前景 - 西藏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赋予蔬果卓越品质和营养特性 形成核心竞争力 [6] - 企业计划将山南优质瓜果蔬菜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6] - 随着5G AI技术与农艺知识深度融合 智慧大棚将演变为"会思考的农田" [5]
西藏山南:高原上建起“数字农田”
科技日报· 2025-09-05 09:28
核心观点 - 华中农业大学黄远教授团队通过科技援藏项目推动西藏山南设施农业技术升级 成功实现高原反季蔬果高产高效种植并探索智能化农业模式 [1][2][3] 设施农业项目 - 项目包括"基于物联网和模拟模型的西藏山南设施蔬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与"山南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及示范"两大核心课题 [1] - 200亩设施农业大棚成功产出反季瓜菜 40亩蜜瓜亩产达3000公斤 单季毛收入突破360万元 [2] - 采用多层覆盖技术解决昼夜温差导致的棚内水汽凝结问题 并引入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系统提升资源利用率 [2] - 通过有机肥施用 生物源农药推广及生态防病治虫技术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2] - 团队开展全链条技术示范 涵盖品种筛选 砧木嫁接育苗 土壤改良 蜜蜂授粉 品质分析和病虫害绿色防控 [2] 智慧农业建设 - 在曲松县建成3.5万平方米双层连栋温室 集成物联网 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神经中枢" [3] - 智慧大棚实现环境实时感知 数据智能分析和自主优化管理 推动农业生产范式变革 [3] - 未来重点聚焦智能化水肥管理 病虫害精准防控和物联网系统升级 [3] 企业合作与市场前景 - 西藏跃林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流转经营200亩大棚项目 并成为当地就业新支点 [2] - 企业利用西藏独特光热水土资源打造蔬果品质核心竞争力 计划将山南优质瓜果蔬菜推向全国及全球市场 [3]
温室“智”与“质”齐飞——走进水发浩海西吉智能温室
齐鲁晚报· 2025-09-01 18:25
走进水发神农权属水发浩海位于西吉县的智能温室,仿佛进入了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工厂。整齐排列的作物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呵护下茁壮生长,空气中弥 漫着清新的果香与泥土气息。在这里,智慧与品质同频共振,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品质数据同样印证着成效——产品合格率达到97%,平均亩产提升至4000公斤,优质果蔬直供13家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稳定的 品质不仅赢得了市场口碑,更让品牌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兴农 数字赋能 温室里的"智慧大脑" 清晨7点,维修工人马东红走进温室,手里没有传统的扳手和钳子,而是一台平板电脑。他轻触屏幕,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瞬间呈现在眼前——温度18℃、湿度83%、光照强度50000LUX……这些实时数据全部来自温室顶部和土壤中的数百个传感器。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马东红笑着说,智能系统不仅能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设备,还能根据作物生长曲线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 阶段。得益于这套系统,温室综合能耗下降了50%,生产效率提升了45%。 在智慧管理平台的调度下,喷灌、补光、通风等操作均可一键完成,远程手机端也能实时 ...
革命热土换新颜 金融赋能启新程
金融时报· 2025-08-28 10:32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44亿元 累计办理再贴现2.97亿元 [2] - 全市农户贷款余额890.01亿元(同比增长7.21%)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33亿元(同比增长10.33%)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4.28亿元(同比增长31.29%) [2] - 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发放蔬菜水果产业贷款5.13亿元 支持设施农业建设13.8万亩 实现减费让利202万元 [4] - 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53万亩 年产蔬菜163万吨 建成8处万亩日光温室园区和64处千亩园区 [4] - 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 带动8万余户农牧民年人均增收超千元 [5] - 农业银行赤峰分行"小米贷"产品惠及16个乡镇苏木、1300余户种植农户 敖汉旗信用贷款余额达18.81亿元 [5] - 敖汉小米区域品牌价值达282.41亿元 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 产业链金融创新 - 中国银行赤峰分行为赤峰中色锌业提供"资源增益型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助力企业完成绿色升级 [7] - 兴业银行赤峰分行为大地云天化硫钛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批复5亿元项目贷款 [8] - 金融机构针对五条千亿元级产业链推出70余种金融产品 包括"生产设备更新贷""助保贷""账易贷"等 [8] - 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9] 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与国际化 - 敖汉农商银行推出"小米贷""金粮贷""金穗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支持惠隆杂粮、刘僧米业等深加工企业 [6] - 农业银行赤峰敖汉旗支行通过"兴农商城"和"乡味儿金品"小程序助力敖汉小米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6]
今年辽宁省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已达5万亩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0:02
人民财讯8月11日电,据辽宁日报消息,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各地统筹使用设施农业贷款贴息 奖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购置补贴、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设施蔬菜优势 特色产业集群等政策项目资金,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新建和改造提升。今年以来,全省新建和改造设施农 业面积已达5万亩。同时,对设施农业进行更新改造,改造优化棚型结构,更新基础装备设施,补充高 效现代设备,提升了土地利用率、结构安全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
今年我省已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5万亩
辽宁日报· 2025-08-11 09:24
设施农业政策支持 - 北票市出台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支持政策,成为当地设施农业建设和改造的助推器 [1] - 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使用设施农业贷款贴息奖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购置补贴等政策项目资金,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新建和改造提升 [1] - 今年以来全省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已达5万亩 [1] 设施农业规模与产量 - 截至2024年年末,全省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超过1300万吨 [1] - 全省设施农业规模居东北第一位、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1] 设施农业技术升级 - 对设施农业进行更新改造,改造优化棚型结构,更新基础装备设施,补充高效现代设备,提升土地利用率、结构安全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 - 组织基层技术人员重点推广工厂化育苗、多模式秸秆反应堆、连作障碍绿色消减、防虫网精准选用等重大实用技术 [2] - 指导农户科学选择种植茬口,加强田间管理,提升蔬菜产量 [2] 设施农业服务保障 - 省内各地及时推动设施农业建设调地,组织施工单位以及农技推广、科研等部门做好从建设到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保障 [2] - 推动设施农业建设改造提升工作落实落细 [2] 设施农业经济效益 - 高标准设施农业小区头茬水果番茄喜获丰收,销往周边及京津冀市场 [1] - 设施农业为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1]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33
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 [4] - 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4] - 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5] 海燕村经济发展 - 海燕村通过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现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每棚辣椒年产两茬,每茬产量上万斤 [7] - 园区与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合作,产品销往广东、四川等地,供不应求 [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至200多万元,村里还设有生产袜子和编织袋的扶贫车间 [12] 居民收入与生活改善 - 杨生梅家庭2023年总收入约12万元,包括园区务工收入52000元、养羊净收入20000元、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等 [3][8] - 海燕村脱贫户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22年14848元、2023年17111元、2024年19327元 [8] - 杨生梅每月工资从2023年5月起涨至4500元,丈夫马守成也进入园区工作,家庭收入稳定 [6] 产业与就业支持 - 村里提供多种补贴和支持,包括稳定就业奖励2000元、种粮补贴450元、养羊产业补贴10000元、教育补贴8000元等 [3][8] - 海燕村计划未来几年扩建200多个温室大棚,并鼓励群众参与菌菇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 [7][12] - 村里通了直达周边工厂的班车,方便村民就业 [8] 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 - 海燕村从盐碱荒滩变为绿化覆盖的宜居村庄,房前屋后花草摇曳、绿树成荫,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 [9][11] - 村里设有阅览室、小公园、幼儿园、小学等设施,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10] - 村庄大面积种植枸杞芽菜和耐盐碱苗木,裸露土地基本实现绿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