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智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青年和媒体共话低碳未来 倡议全球能源青年积极投身数字化转型
中国青年报· 2025-06-30 23:09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数智赋能低碳未来",旨在促进全球青年与媒体在能源转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 - 青年代表发布《能源青年文明交流互鉴倡议书》,呼吁全球能源青年投身数字化转型,践行绿色生产方式 [1] - 活动吸引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1位能源行业青年代表、12家中央媒体代表及非洲、阿拉伯地区23国媒体代表 [1][3] 技术应用与行业趋势 - 数字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能源格局,青年群体凭借技术洞察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3] -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推进数字智能技术与绿色钻井深度融合,助力万米深地资源开发的绿色转型 [3] - 中外媒体代表探讨"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典型应用"和"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碳中和的国际经验" [3]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 土库曼斯坦籍教师指出,中国能源产业的数智化发展实践有助于留学生将经验带回本国,推动当地能源结构优化 [3] - 非洲媒体代表观察到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中严格遵守国际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4] - 伊拉克项目中,中国企业在能源开发同时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4] 活动影响 - 活动为全球青年和媒体搭建思想碰撞平台,为能源转型注入新视角与动力 [4] - 主办方包括中国石油企业文化部、国际部及中国石油报社有限公司,协办方为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4]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策略与实践探析
央视网· 2025-06-24 19:12
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 - 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 产教融合作为教育与产业的纽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 - 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及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产教融合成为必然 [1]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校企融合需求 - 企业战略目标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对深度融入教育体系的需求迫切 [2] - 制造业企业对智能制造等岗位人才需求旺盛,2024年上半年技能型工人招聘需求上涨,数控操作员招聘职位数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 [2] - 预计到2025年,信创产业人才需求将达千万量级 [2] - 传统与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如通威太阳能、大疆创新、敏生科技等 [2][3] 产教融合的作用机制 - 人力资本提质与人才供给结构性优化,响应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与效率变革的新要求 [4] -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与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加速新经济形态孵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培育 [4] - 依托资源整合优势构建多元培训服务体系,提升劳动力群体职业技能水平 [4] - 产教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推动效应,并通过人力资本升级、企业技术创新等中介路径产生间接影响 [5] 深化产教融合路径 - 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如西南石油大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光伏企业成立的晶硅光伏行业共同体 [6] - 数字智能技术赋能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模式与产业形态深度融合,形成"技术-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 [8] - 光伏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促使产教融合从"物理对接"向"深度融合"迈进 [8] 政策体系完善 - 产教融合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开顶层架构,目前重点行业政策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9] - 跨区域推行产教融合亟需提升政策协同与资源统筹,解决区域政策矛盾 [9] - 国务院相关部门需加大顶层设计力度,推进中央和地方、行业政策之间的衔接 [9]
「经济发展」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搜狐财经· 2025-06-18 22:38
经济发展潜力 -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非常大 尽管潜在增速不会像以前那样达到两位数 但即使5%或4%的增长也快于发达国家 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 增长潜力来自中国人民的勤奋 创新精神和智慧 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 [3] - 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带来显著优势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企业基本都来自大市场 [3] 重要发展方向 - 数字智能技术和消费互联网领域已有良好起步 创新活动活跃 未来有望继续保持 [4] - 新能源和汽车产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有助于发挥全球比较优势 [4] - 制度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 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释放增长潜力 [4]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 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民营经济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5] - 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及时对不当言论表达态度 以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 [5] - 民营企业家面临个体风险 规避风险是影响信心的关键因素 [5] 科学精神与全民素质 - 科学精神是抵御乌托邦诱惑的重要工具 当前全社会平均科学精神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6] - 科学精神有助于理解美好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避免不切实际的目标 [6] -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中的重要基础素质 当前全民素质中这一方面较为缺乏 [7] 数据与逻辑分析能力 - 以偏概全和缺乏数据分析能力是影响科学决策的主要问题 需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8] - 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强调区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避免简单归因 [8] -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环境 增强民营企业家和全社会的信心 [8][9] 制度化与法制化 - 党中央强调将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和鼓励制度化 法制化 确保不同类企业平等竞争 [10] - "特事特办"在过去发展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但不可持续 需要让市场起更大作用 [10] - 制度化需要上升到较高层面 明确民营经济的长期重要性 以增强信心 [10] 决策机制与协调 - 国有企业决策机制清晰 但民营企业缺乏对应的发声机构 需要改善部门间协调 [10] - 经济中的"合成谬误"或"同频共振"问题可能导致大起大落 影响信心 [11] - 设立权威的协调领导小组可能有助于避免同频共振问题 增强信心 [11] 数字智能技术挑战 - 数字智能技术如chatGPT发展迅速 可能产生极大影响 但也带来监管和安全挑战 [12] - 数字技术边际成本为零 需要大规模才能高效率 但规模可能引发垄断和国家安全担忧 [12] - 需要理顺规模与发展 发展与安全 创新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 [12]
中国在世卫大会期间联合举办数智赋能主题边会
新华网· 2025-05-21 09:10
全球数智健康合作 -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秘鲁、坦桑尼亚、泰国联合举办"数智赋能初级卫生保健 促进全民健康覆盖"主题边会,200余名各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1] -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强调中国政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基层为重点,应用数智技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 - 中国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突出健康目标,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1] - 中国构建整合服务体系,发展医疗联合体,促进服务系统连续性 [1] - 各国应重视新一代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共同推动全球数智健康安全治理和标准规范 [1] 数字智能技术对医疗体系的影响 - 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变革全球卫生健康体系,在基层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2] - 数字技术能够助力各国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健康差距、加快推进全民健康覆盖进程 [2] -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服务将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 [2] - 医疗数字化转型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协作、知识共享和共同承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