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06963)

搜索文档
阳光保险(06963) - 於2025年10月22日举行之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之投票结果
2025-10-22 17:2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 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Sunshine Insurance Group Company Limited 6963 於2025年10月22日舉行之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會之投票結果 茲提述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2025年9月30日的通告及通函(「通 函」)。除另有界定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通函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臨時股東會已於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佘苑南路358弄召開。本公 司在任董事13人,全部董事均出席了臨時股東會。 臨時股東會之投票結果 於臨時股東會日期,有權出席並可於臨時股東會上對決議案進行表決的總股份數為 10,997,772,500股。概無股東根據上市規則須就相關議案放棄投票,且概無股份賦予股東 權利出席臨時股東會並須根據上市規則第13.40條所載者於會上放棄投票贊成所提呈議 - 1 - 案。概無股東於通函中表示有意於臨時股東會上就任何所提呈議案投反對票或放棄表 ...
太平洋证券:维持阳光保险(06963)“买入”评级 寿险提质价值回升 产险提效盈利向稳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14:17
寿险经营稳中有进,财险盈利不断增强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实现总保费收入,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为808.1、324.4亿元,同 比分别+5.7%、+3.0%;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期初+11.0%。截至报告期末有效客户数达3011.6 万。寿险NBV 40.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47.3%,寿险EV 1062.0亿元,较期初+13.8%。合同服务边际余 额CSM为560.8亿元,较上年末+10.3%,个险总保费153.4亿元,同比+12.1%,银保总保费354.4亿元, 同比+4.2%,其他业务总保费收入46.6亿元,同比+14.9%。财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原保险保费收入 252.7亿元,同比+2.5%;其中非车险保费占比50.6%,同比+4.5pct,家用车保费在车险中占比65.3%,同 比+3pct,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0.3pct,实现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0.9亿元,承保盈利能力改 善明显,在费用率下降2.8pct带动下承保利润有所恢复。 智通财经APP获悉,太平洋证券发布研报称,维持阳光保险(06963)"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 营业收入为 ...
太平洋证券:维持阳光保险“买入”评级 寿险提质价值回升 产险提效盈利向稳
智通财经· 2025-10-21 14:14
太平洋证券发布研报称,维持阳光保险(06963)"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953.68、 1003.25、1069.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95、65.50、71.52亿元,每股净资产为5.74、6.11、6.51元。上 半年公司寿险NBV快速恢复,分红险与利率下调共同推动价值率提升;产险业务费用率改善带来承保端 修复;投资端保持稳健、资本充足。随着渠道改革和产品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公司利润有望继续改善。 投资端保持稳健,资本实力支撑增长 截至2025年6月末,集团投资资产规模达到5,918.6亿元,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107.0亿元,年化总投资 收益率为4.0%,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净投资收益率为3.8%。固收类金融资产投资占比69.4%, 其中债券投资占比总投资资产53.3%;权益类金融资产投资占比21.8%,其中股票投资占比14.1%。公司 持续加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报告期内政府债券投资比例+3.1pct,所持境内债券信用评级95.1%为 AAA。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1%、233%。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核心 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5 ...
非银行业周报20251019:三季报业绩高增预期强化,非银攻守兼备-20251019
民生证券· 2025-10-19 20: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非银金融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7] 核心观点 - 三季报业绩高增预期强化,非银板块攻守兼备 [1][5] - 权益市场表现亮眼,上证指数第三季度涨幅为12.73%(去年同期为12.44%),有望夯实头部险企三季报业绩 [1] - 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 [5] - 保险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人身险预定利率调降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 [5] - 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深化推进,稳市机制完善,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两融余额扩大,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5] 市场回顾 - 本周(2025年10月13日-10月17日)宽基指数回落,上证综指-1.47%,深证成指-4.99%,沪深300指数-2.22%,创业板指数-5.71% [9] - 非银金融板块指数-1.34%,其中证券Ⅱ指数-3.13%,保险Ⅱ指数+3.65%,多元金融指数-3.85% [9] - 保险个股表现强势,新华保险+6.79%,中国太保+4.82%,中国平安+3.13%,中国人寿+2.90% [9] 证券板块业务概况 - 经纪业务:本周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2.17万亿元,环比上周-15.86%,同比+32.05% [17] - 投行业务:截至2025年10月17日,年内累计IPO承销规模730.31亿元,为2024年全年的117%;再融资承销规模9854.27亿元,为2024年全年的569% [17] - 信用业务:截至2025年10月17日,两融余额24571.84亿元,较上周+0.63%,同比+52.53%;场内外股票质押总市值29312.15亿元,较上周-3.55%,同比+9.85% [17] 保险板块业绩亮点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375-428亿元,同比增长40%-60%;Q3单季净利润130-18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1] - 中国财险2025年上半年承保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9.86-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65%;Q3单季利润高增58.2%-101.3% [2] - 新华保险2025年1-9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34] 重点公司动态 - 东吴证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7.48-30.23亿元,同比增加50%-65%,有望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东吴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65.8% [3] - 上市券商加大增持回购力度,截至2025年10月15日已有9家上市券商累计回购股份超23亿元,回购股份数量达2.16亿股 [4] - 去年同期仅有4家券商合计回购不足2亿元,今年回购家数与金额规模均显著提升 [4] 流动性环境 - 货币资金面:本周央行净回笼4979亿元,资金利率升降互现 [28]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上行4bp至1.36%,R007下行2bp至1.47%,DR007下行1bp至1.41% [28] - 债券利率: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0bp至1.4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1.83%,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bp至2.20% [28] 投资建议标的 - 保险方面重点关注:阳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财险 [37] - 证券方面重点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 [37]
@保险,重要改革!238家机构,监管大调整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6:59
监管责任单位调整概况 -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38家保险机构法人名单,监管责任单位相较2024年末出现较大范围调整 [1] - 调整后,保险集团系机构主要由金融监管总局监管,其他财产险、再保险、人身险、保险资管等机构的监管权下放至注册地监管局 [1] - 金融监管总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法人数量从2024年末的116家降至65家,地方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机构法人数量普遍增加 [1][2] 金融监管总局监管范围变化 - 金融监管总局监管范围收缩至以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主,负责监管10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平安等 [2] - 部分非保险集团但重要或特殊的机构仍由总局监管,例如中国信保、中国农再、新华保险、众安保险等 [2] - 3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子公司改由地方局监管,富德保险控股由深圳局监管,华泰保险集团改由北京局监管,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改由上海局监管 [2] 地方监管局职责扩大 - 地方监管局负责监管的保险法人数量普遍增加,北京局监管数量从24家增至39家,上海局从24家增至36家,深圳局从12家增至21家 [4][5] - 北京局新增监管的15家法人中包括10家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华泰保险集团、中邮保险等机构 [5] - 江苏局监管数量从6家增至7家,广东局从7家增至8家 [5] 保险机构法人数量与类型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保险机构法人总数为238家,较2024年末减少1家,减少了天安财险和安达保险公司,新增苏州东吴财险公司 [6] - 监管责任单位发生变化的主要是保险资管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等细分类型机构,多数已调整至地方局监管 [6] - 16家养老和健康险法人中,6家改为由地方局监管,例如和谐健康保险由四川局监管,复星联合健康由广东局监管 [6]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调整 - 3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21家改为由地方局监管,包括华泰资产、生命保险资管、英大保险资管等 [7] - 14家保险资管公司仍由金融监管总局监管,包括人保资产、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等 [7] - 属地监管后,保险机构法人的"董监高"任职资格、股东变更、增资等审批权限移至地方局,地方局同时负责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等监管工作 [7]
申万宏源:投资端亮眼表现有望带动险企25Q3利润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10-16 14:04
业绩预测 - 预计3Q25 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7%至1864.86亿元 [1] - 预计1-3Q25 A股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14.3%至3646.78亿元,同比增速较1H25提升10.6个百分点 [1] - 1-3Q25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65%至93.06-134.42亿元 [1] 公司业绩表现 - 1-3Q25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速:新华保险(+54.2%)、中国人寿(+18.1%)、中国太保(+14.1%)、中国人保(+13.6%)、中国平安(+4.3%) [1] - 3Q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速:新华保险(+78.1%)、中国平安(+26.3%)、中国人寿(+24.6%)、中国太保(+20.2%)、中国人保(+8.1%) [1] 人身险业务 - 受益于预定利率调降预期,预计7-8月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表现亮眼 [2] - 1-3Q25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预计增速:新华保险(+49.7%)、中国平安(+40.4%)、中国太保(+33.5%)、中国人寿(+24.5%) [2] 财产险业务 - 1-8M25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4.7% [3] - 预计1-3Q25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延续同比改善趋势 [3] - 1-3Q25综合成本率预计表现:中国财险(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96.4%)、平安财险(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至96.6%)、太保财险(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97.8%) [3] 投资端表现 - 3Q25权益市场表现亮眼,沪深3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7.9%、19.8%、0.9%、49.0% [4] - 3Q25长端利率阶段性回升,截至9月3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6%,较6月末提升21.4个基点 [4]
从“打工人”变“合伙人” 险企“稳定军心”这招儿靠谱吗?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 阳光保险和泰康保险近期相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是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长期激励工具 [1] - 员工持股计划在保险行业已有近10家机构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公司战略向价值驱动和长期主义转型 [4][8] - 百年人寿的纠纷案例凸显了完善退出机制和合规操作的重要性,一份成功的计划需建立在合法合规、透明可预期的治理框架之上 [7][8] 两家险企员工持股计划对比 - 参与门槛共性为司龄满2年,未满足者需董事会单独批准 [2] - 阳光保险对司龄超10年老员工放宽条件,覆盖高管、关键岗位及骨干员工,包括创始团队和核心领域员工 [2] - 泰康保险额外要求担任一定层级以上管理或核心专业技术职位,且年度绩效考核为良好及以上,排除独立董事和非员工监事 [2] - 计划目标均锚定股东、公司、员工利益共赢,阳光保险强调以合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自担为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2] - 权益处置方面,阳光保险锁定期满后每年度处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 [3] - 泰康保险分场景细化方案,明确存续期内和存续期满后的处置规则,内容更全面 [3] 员工持股计划的价值与收益 - 核心价值是使公司经营决策更贴合长期目标,减少短期行为,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5] - 在员工激励层面,将员工利益与公司股权价值深度绑定,提升业务能力和忠诚度,减少核心人才流失 [5] - 在公司治理层面,员工参与决策和监督能为管理层提供多元视角,提升决策科学性 [5] - 在市场形象层面,是公司对自身发展有信心、重视员工价值的信号,有助于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 [6] - 收益可观,例如泰康保险2015年计划认购价每股21.5元,2020年和2021年每股派发股利约2.1984元,估算两年分红均超2.8亿元,以初始认购价计算年度股息率突破10% [6] 行业实践与风险案例 - 行业早在2015年就有制度规范,目前已有近10家保险机构落地相关计划 [4] - 百年人寿案例揭示风险:53名离职员工起诉公司要求兑付约8000万元出资款及利息或红利,因公司内部违规操作未向监管部门报备 [7] - 纠纷核心在于退出机制不完善,员工视其为保本保息的类固收投资,但公司以资本维持原则为由拒绝支付 [7] 成功计划的关键要素 - 制度建设必须建在合规之上,明确持股方式、股权来源、比例和流程,确保不构成变相集资或违规代持 [8] - 通过合同明确回购条件、价格计算方式与时间窗口,并落实资金来源保障 [8] - 企业应承担完整的信息披露义务,保障员工知情权,并设计仲裁和救济通道 [8]
阳光保险拟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0:33
该计划基于合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自担原则,持有人为对公司业绩提升和中长期发展发挥相应作用 的高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骨干员工等,包括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公司和成员公司各级班子成员、管 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和业务管理、科技、投资、销售等骨干员工。 该计划拟通过信托计划持有阳光保险集团股份。股份来源于股东转让、购买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公司股票 和公司回购等。公司代持股计划与信托机构签署信托合同。信托机构根据信托合同及持股计划方案的规 定履行持股计划资产的受托管理义务。公司选任适格的信托公司作为持股计划的信托机构,并与其签订 信托合同。信托合同需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信托财产不得归入信托方固有财产、信托计划的投资、 信托费用的计提及支付方式、信托财产投资所产生的权利的行使、风险揭示、违约责任等必要条款。 认购价格方面,股份来源于股东转让的,转让价格即为认购价格;股份来源于购买在公开市场发行的, 购买价格即为认购价格;股份来源于公司回购的,除非董事会、股东会另有决议,回购价格即为认购价 格。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谭乐之 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累计持有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单个员工所获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 ...
泰康、阳光再推员工持股“金手铐” 制度设计决定成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0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近期,泰康、阳光等头部险企相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金手铐"机制绑定核心人才。其中,泰康保险 集团将约1.28亿股库存股(占总股本4.69%)用于新一期计划,而阳光保险则推出名为"基业长青"的员 工持股计划,将于10月22日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稳固军心应对行业压力 9月30日,泰康保险集团发布公告,披露《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骨干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条 款。 泰康保险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委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康资管")以员工持股计划名 义设立"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骨干员工持股计划委托投资专户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员工持股 计划。 泰康保险集团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建立员工与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股东、公司和员工利益的一致;二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倡导长期服 务、价值创造的绩效文化,形成对核心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骨干的长效激励;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可持 续发展,并创造优异业绩表现;三是持续发挥中长期激励和约束作用,防范公司中长期风险。 根据泰康保险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泰康保险集团向泰康资管(代表"泰康保险集团 ...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8:03
2025年10月13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优质运营、创新突破、社会贡献等指标中表现优异,根 据经观受尊敬企业组委会初步评估,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