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门票

搜索文档
北京“双节”消费复盘:体验式消费火热 小众目的地崛起
搜狐财经· 2025-10-10 02:54
然而,在这组宏观数据的背后,也隐藏着消费结构的深刻变迁——传统商圈在转型中求变,小众目的地则凭借独特体验悄然崛起,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 悄然重塑北京商业格局。 10月6日,丰台,市民在宛平城内游览。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体验式消费的全面碾压:从"买商品"到"买体验"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最显著的变化是体验式消费对实物消费的全面超越。餐饮、旅游、观影、演出等服务类消费表现活跃,而传统家电、服饰、百货等实 物类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旅游与文体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压舱石"。假日期间,全市推出营业性演出364台、2102场,电影票房突破5800万元。两大国际顶级赛事——中国网球公开 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赛同期上演,这场难得的"同城双赛"盛况,巧妙地将赛场内外的澎湃激情转化为拉动城市消费的强劲动能。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收官,北京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市商务局监测的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 同比增长13.9%。 位于中关村南大街的魏公·芳华里,成为海淀区新的潮流地标。步入街区,各类原创艺术装置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多家首店及主力 ...
北京“双节”消费复盘:体验式消费成新潮流,小众目的地悄然崛起
新京报· 2025-10-09 19:57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昨日收官,北京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市商务局监测的重点企业实现 销售额95.1亿元,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体验式消费的全面碾压:从"买商品"到"买体验"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最显著的变化是体验式消费对实物消费的全面超越。餐饮、旅游、观影、演出等 服务类消费表现活跃,而传统家电、服饰、百货等实物类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旅游与文体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压舱石"。假日期间,全市推出营业性演出364台、2102场,电影票房 突破5800万元。两大国际顶级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赛同期上演,这场难得的"同 城双赛"盛况,巧妙地将赛场内外的澎湃激情转化为拉动城市消费的强劲动能。 很多没买到现场比赛门票的球迷来到WTT中国大满贯公园内观看大屏幕的直播,同样过足观赛瘾。"与 在家里看电视转播不同,在大满贯公园看比赛氛围感更足。"一位市民说道。而买到了赛事门票的幸运 儿,凭着票根可享受就餐、购物的双重优惠。家住通州区的赵先生看完比赛,拿着票根在赛场附近商圈 的一家知名餐厅享受了"票根专属"的八折优惠。他说,"看完比赛,用票根吃顿饭、再买点东西 ...
看比赛、游景区、逛博物馆……多元化旅游体验丰富你的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5 11:10
这个假期,各地活动丰富多彩,人们乐享假日生活,感受美好时光。在北京,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两大赛事同步举行,吸引了广大群众 前来观赛。赛场内外,"体育+文商旅"的多业态深度融合,激发双奥之城新活力。 3日下午,2025中网女单进入1/4决赛阶段,一众世界顶级球星激烈对决,现场气氛火热。同时,这几天首钢园里的WTT中国大满贯也是人气爆棚。 赛场内,上座率屡破赛会纪录。门票销售额方面,截至3日,中网达8800万,WTT中国大满贯达8600万,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赛场外,赛事相关特许商品、文创衍生品销售火爆。围绕赛事推出的主题酒店、客房预订需求旺盛。中网首次设置的观赛"第二现场"进一步带火了798、首 创奥莱等十多个热门商圈。WTT则为周边区域,特别是刚启动的"两园一河"首批项目——京西滨水活力新空间永定河集,赚足了人气。观众持赛事票根还 可以在北京多家景点、博物馆、餐饮门店享受免费或优惠。北京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今年全年将举办各类重点赛事198项。 出行出游热度高 多地景区打造多元化旅游体验 全国多地景区继续迎来客流高峰。各地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吸引 ...
“体育赛事+”“燃”动假日经济 “小票根”串联消费场景释放经济活力
央视网· 2025-10-04 13:56
赛事表现与收入 -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达8800万元,创历史新高[1] - 世界乒联WTT中国大满贯赛门票销售达8600万元,创历史新高[1] - 中国网球公开赛特许商品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120万元[3] 消费场景与联动效应 - 赛事主办方在场馆周边打造多个消费新场景,WTT中国大满贯公园内球迷可凭票根在30多家餐饮企业享受折扣[3] - 中国网球公开赛首次设置“第二现场”,带火798、首创奥莱等十多个热门商圈[3] - WTT中国大满贯官方特许文创店推出近40种热销文创商品[3] 商业模式与战略方向 - 行业通过“票根经济”延伸消费链条,关联餐饮零售、非遗集市,形成“引流—停留—复购”的消费模式[9] - 行业以赛事为核心整合文体旅资源,将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假日市场注入动能[9] - 行业围绕球迷需求和市场热点扩展衍生品市场,坚定做大衍生品市场的决心[5] 区域市场与行业趋势 - 从北京“双奥之城”的双赛联动到贵州“村马”赛事,各地以赛事创新消费场景[9] - 上海网球大师赛赛程覆盖国庆中秋佳节,借助票根经济释放消费动能[7] - 行业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商业融合,消费环节更加多元,走向品城、品调、品生活的新方向[12]
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2
行业核心观点 - 体育产业正通过场景融合与跨界创新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产业总规模从2023年的3.67万亿元预计增长至2030年的超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 [3] - 废旧厂房等城市空间改造为运动场馆成为新趋势,政策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以增加供给 [1][2] - 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消费拉动效应,能撬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场景消费链条,实现乘数效应 [2] 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供给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截至2024年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时期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1] - 体育场地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存在闲置、人满为患或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需通过科学规划与运营盘活资源 [2] - 政策支持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2] 体育消费潜力与拉动效应 - 体育消费涵盖运动装备、场地租赁、赛事门票等,其中赛事能实现"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和"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效应 [1][2] - 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综合消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2] - 除直接体育消费外,赛事流量能延伸消费链条,促进更大范围的消费 [2] 产业融合与创新趋势 - 体育场景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模式在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引入健身与赛事业态,做好流量引入和留量经营 [3] - 体育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如"体育外卖"、MR躲避球、模拟飞行、无人机足球等新消费模式 [3] - 跨界融合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而非简单项目叠加 [3]
体育搭台,消费唱戏 浙江多地打出“赛事+消费”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07
核心观点 - 2025年暑期浙江全省将举办超2000场促消费活动,力争推动全域旅游人次超1.6亿,同比增长8%,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浙BA"成为引导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的新支点 [1][2] - "浙BA"通过消费券、票根经济、市集联动等"消费组合拳",释放体育促消费的巨大潜力,将篮球赛事与城市消费场景有机融合 [2][4] - 各赛区积极探索"赛事+消费"融合模式,推动消费链条延伸,打造"体育看点+消费亮点+城市热点"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消费新样本 [4][8] 活动规模与目标 - 2025年暑期浙江全省将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超2000场 [1][2] - 力争推动全省全域旅游人次超1.6亿,同比增长8% [1][2] - 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 [1][2] 杭州赛区举措 - 推出"2025七彩夜杭州·仲夏消费季·'浙BA'杭州欢购季"系列活动,持观赛门票可享全城餐饮、商圈、酒店、景区等多重福利 [4] - 多家大型商圈推出"观球+夜宵""看球+住宿"等套餐式优惠,打通"观赛即消费"场景 [4] - 临平区发放价值100万元赛事消费券,可在"晚风市集"及部分商圈使用,涵盖文创产品、农产品、轻餐饮等多个消费场景 [4] 其他赛区特色 - 舟山赛区推出"凭票根赠盲盒"活动,结合福利彩票+消费券叠加赠送,实现"看球+抽奖+消费"一体化体验 [4] - 湖州、嘉兴等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城市商圈特点,推出定向专属折扣、商旅联动等举措,带动周边经济升温 [6] 赛事成效与规划 - "浙BA"已迎来第100场比赛,成为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地方经济的综合实践 [8] - 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拓展票根经济、打造赛事周边体验场景,将球赛变成消费节日 [8] - 未来将持续开展城市争霸赛等重点赛事,进一步叠加消费场景,拓展跨领域合作 [8]
演唱会票根秒变“万能消费卡” 龙岗深度释放票根经济发展势能
深圳商报· 2025-06-23 00:27
大湾区赛演经济热度 - 深圳大运中心去年举办93场大型赛演活动,今年截至6月12日已举办60场,下半年预计再添32场[1] - 周杰伦、五月天演唱会带动酒店满房,刀郎演唱会两日场外聚集超60万人次,美国梦龙乐队吸引歌迷跨省观演[1] - 龙岗区凭借高频顶流演出与赛事成为深圳赛演经济的"顶流区"[1] 票根经济模式创新 - 龙岗区以"票根经济"为杠杆,通过门票联动酒店、餐饮、购物等场景,将单一观演消费升级为"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2] - 演唱会门票可享酒店8折优惠及提前入住/延迟退房服务,体育赛事门票可兑换商圈免费周边及餐饮福利[3] - 推出"通票+住宿"套餐覆盖37家高端酒店,联合11家KTV提供凭票根免费欢唱2小时服务[3] 消费联动成效显著 - 孙燕姿演唱会期间,大运天地等三大商圈人流量和营业额环比分别增长20.35%和12.1%[4] - 任贤齐演唱会带动商圈人流量飙升52.6%,营业额增长31.98%,全国游泳冠军赛亦推动营业额提升5.25%[4] - 372家商户参与"票务+商务"联动,提供门票折扣、满减、买一送一等多样化优惠[3] 未来发展规划 - 前端将深化与票务平台合作实现购票即推送优惠信息,后端拟打造"一票通"电子卡整合全场景消费权益[4][5] - 持续以赛事演出作为城市流量入口,释放票根经济势能,推动"看演出"向"深度体验城市"转型[5]
过去3天全市接待游客568万人次,百余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4.23亿元
南京日报· 2025-06-03 10:15
消费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南京全市接待游客56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上升3.5% [1] -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南京游客文旅消费总额31.3亿元,其中外地游客文旅消费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5.6%,全省占比25.9%,位列第一 [1] - 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0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4.23亿元,同比增长8.67% [1] - 全市重点监测的商场、综合体合计实现销售额5.34亿元,同比增长22.54% [2] - 新街口商圈重点监测的百货类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3.66亿元,同比增长28.26% [2] 特色活动与商业创新 - 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办为期3天的主题市集,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 [2] - 秦淮区推出商旅文融合"秦淮GO(购)"消费权益包,鼓楼区发放100万元惠民消费券,溧水区围绕以旧换新等主题开展促消费活动 [2] - 熙南里街区推出"民俗体验+亲子互动"系列活动,3天迎客12.4万人次 [3] - 玄武湖景区、金牛湖景区等地共举办6场龙舟比赛和体验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参与 [3] 文旅市场数据 - 南京景区景点游客量达223万人次,文博场馆游客量达23.5万人次,乡村旅游点游客量达42.9万人次 [4] - 外地游客占比64.8%,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省外客源地前五为安徽、浙江、上海、山东、河南 [4] - 景区游客量Top5分别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玄武湖景区、南京博物院、红山森林动物园 [4] 演出与赛事经济 - 端午期间全市营业性演出共95场,其中大型演出4场,周深南京奥体演唱会2场售票超9万张,汤山音乐谷风暴电音节2场售票1.9万张 [4] - "苏超"南京队VS无锡队比赛吸引15669名球迷到场 [4] - 南京黄埔大酒店为演唱会粉丝和球迷推出特色优惠套餐,部分酒店连续2日满房 [5] - 端午假期前两天南京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2%,42家酒店连续满房 [5] 乡村旅游与民宿 - 假期首日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20.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37%,创历史同期新高 [5] - 高峰期超40家特色民宿满房,浦口区黎家营和江宁区龙尚村的入住率分别超90%和74% [5] 平台数据与排名 - 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端午"十大文旅热门城市中,南京位于榜首 [6] - 携程数据显示南京位列周边游热门目的地Top2、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4 [6] - 途牛数据显示南京位列高铁游热门目的地Top4、境内游热门目的地Top5、自驾游热门目的地Top5、亲子游热门目的地Top6 [6] -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南京市位列"端午假期酒店预订Top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