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
搜索文档
国货消费何以澎湃成潮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14 14:3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货消费在“双11”购物节中表现突出,销售额和增长势头强劲,反映出民族自信、文化认同以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积极成果 [1][2] - 国货品牌的成功源于供给侧的质量革命、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文化自信的觉醒以及供应链和数字营销的有力支撑 [2][3] - 国货消费的兴起预示着一种新的消费范式正在形成,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品质、设计、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 [4] 国货消费市场表现 - 天猫平台美妆销售额榜单中国货品牌珀莱雅排名第一,服装品牌前10名中国货品牌占据9席,波司登、雪中飞、鸭鸭、骆驼等国货品牌销售亮眼 [1] - 京东平台原创国风新中式品牌三吉黑花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汉服品牌池夏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 [1] 国货兴起的内在驱动力 - 国货品牌通过多年深耕研发、坚持科技创新和质量至上实现从“制造”到“质造”的跨越,例如珀莱雅在成分突破和配方优化上塑造出与国际大牌同台竞技的实力 [2] - 波司登凭借在羽绒服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将保暖性能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 [2] - 国潮火热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集体觉醒与Z世代消费者身份认同的深刻转变,他们通过消费行为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2] 品牌策略与市场洞察 - 国货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能精准捕捉本土审美趣味的微妙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 案例显示消费者渴望的不仅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更是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如故宫文创走红、李宁“悟道”系列爆火、白象食品翻红及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 [3] 供应链与营销支持 - 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与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使国货品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 [3] - 直播电商、社交平台等新型营销渠道为国货品牌提供了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舞台,通过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3] 未来发展挑战与方向 - 国货品牌面临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从“爆款”到“长红”的转变、构建穿越周期的品牌韧性等挑战 [4] - 公司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核心技术优势,深化文化理解避免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堆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4]
数字文博何以向新而活(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1-12 06:40
数字文博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化、艺术化等手段展现文物新风采,实现从“文物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转变[1] - 新技术应用打造新场景,为观众带来别样体验,关键在于实现体验感与知识性的统一[2] - 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丰富展出形态,使观众从“身在故事之外”转变为“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增强代入感与沉浸感[3] 产品开发与活化策略 - 基于文物类型和文化内涵开发创新产品,例如河南博物院推出钱币巧克力、文物造型甜点等“文物活化+味觉体验”产品[2] - 成功案例显示,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物质享受与精神体验的双重需求,如故宫文创[2] - 文博活化以研究为支点、学术为支撑、技术为媒介,确保细节有据可考,避免泛娱乐化,提升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3] 典型案例与市场反响 - 南京博物院举办“坤舆万国全图”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使400多年前的“镇院之宝”从“静态图”变为“活态展”[1] - 南京博物院VR体验展因体验感与知识性统一,让观众感到“震撼,想二刷三刷”[2] - 云南省博物馆VR展“探秘古滇”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参与互动活动,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4] 行业前景与政策导向 - 文博旅游热度持续,技术赋能为促进文博资源活化转化带来新机遇[4] - 行业需精于保护、活化利用、做实内容、优化体验、创新供给,以维持“文博热”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
百岁故宫博物院 历经沧桑更青春
人民网· 2025-10-11 08:06
核心观点 - 故宫博物院在百年华诞之际,通过扩大开放区域、举办系列展览、推动文物修复与数字化创新以及发展文创产业,展现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方面的显著成果,并持续提升其文化影响力与公众吸引力 [2][3][6][9] 百年庆典与展览活动 - 故宫博物院于2025年10月10日迎来建院100周年,并自9月30日起推出三个主题展览庆祝百年传承 [2] - “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展览在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展出,重点展示漆纱、竹黄贴雕、点螺等工艺在花园修缮中的复原与应用 [3] -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在午门展厅举行,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篇章,展出《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伯远帖》等珍品,并配套展示书画临摹复制与文物修复技艺 [3] -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在神武门展出100余件档案文献与文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突出故宫人在战火中保护文物的历史 [4] 开放拓展与空间建设 - 故宫开放面积从不足一半持续扩大,使游客能更深入体验文化遗产,而非仅沿中轴线游览 [6] - 故宫北院区建设推进中,规划包含12个现代化展厅,将显著改善展览条件并增加展出文物数量 [6]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参观人次已超过340万,成为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7] 文化创新与数字化 - 故宫文创产品已开发3000多种,多款产品供不应求,经常脱销 [9] - 2026年版《故宫日历》书画版引入AR技术,扫描二维码可使画作动态呈现,自2022年首次应用该技术 [9] - “数字故宫”建设加快,通过“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等平台及“每日故宫”“紫禁城365”等APP和小程序,提升文物展示与访问体验 [9] - 文化类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国内外演出超800场)以创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增强故宫亲和力 [9]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故宫通过展览如“乐林泉”“代达罗斯”“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等,促进中西文化对话,展现开放包容姿态 [6] - 公司持续深化全球文博领域合作,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文明互鉴平台的关键实践 [7]
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怀柔黄花城水长城专场启幕
北京商报· 2025-09-30 19:16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怀柔黄花城水长城文商旅专场活动于9月29日晚在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开幕 活动主题为“云水之间・长城有约” 旨在打造集文化体验 旅游消费 国际传播于一体的文旅盛事 [1] 文艺盛典 - 文艺盛典以“自然基底—历史对话—国际友好—和合共生”为叙事脉络 分为四个篇章 涵盖原创舞蹈 国乐演奏 音舞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1] - 演出通过水陆舞台联动 光影科技与实景山水结合 打造“可听 可视 可感 可参与”的立体化文化体验 [1] 长城生活集 - “长城生活集”活动从9月29日持续至10月8日 包含“品见 遇见 看见”三大主题板块 融合美食市集 文化展陈 亲子研学 每日演艺等多元内容 [3] - “品见”板块汇聚紫光园 东来顺等老字号非遗美食及宁夏 新疆 黑龙江等地特色风味 同时展销怀柔本地板栗 核桃等农特产品 [3] - “遇见”板块在黄金周期间每日安排流行乐队 民谣演唱 古筝古琴演奏 中国鼓与舞蹈表演等20余场演出 10月5日推出“怀柔国潮文化季戏剧市集” 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人气团队“偶耶三小只”带来互动戏剧体验 [3] - “看见”板块通过“山海经”神兽雕塑展 长城文化打卡区 京津冀文创产品联展等展现长城文化 故宫出版社的故宫书店也应邀亮相带来精品文创 [3] 区域联动与消费促进 - 活动期间怀柔区推出涵盖住宿 景区 餐饮的多项消费促进措施 包括80家民宿和6家重点酒店的优惠活动 [4] - 红螺寺 雁栖湖 青龙峡等景区推出特色项目与联票优惠 形成“票根经济”联动效应以延伸消费链条并提升游客体验 [4]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成果丰硕 三天迎客22.5万人次签约232.8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9-16 07:46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设置10个室内展区和1个户外文旅IP展区 [1] - 吸引2000家企业参展参会 观众达22.5万人次 [1] - 同期举办2场专业交流活动和5场交易洽谈活动 [1] 现场交易与签约成果 - 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现场交易额达1.7亿元 [1] - 5场文旅产业洽谈活动达成合作交易8.1亿元 [1] - 文旅项目集中签约金额达232.8亿元 覆盖文化产业合作与客源互送等领域 [1][6] 外地观众与区域经济带动 - 22.5万人次观众中半数来自外地 [3] - 武汉市整体订房量同比增长43.5% 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2.9% [3] - 国博中心周边酒店订房量同比翻番 餐饮企业营业额普遍增长50%以上 [3] 科技与文化融合展示 - 故宫博物院AR体验项目及户外文旅IP展演引发观展热潮 [2] - AI数字艺术展 沉浸式演艺 人机共舞等高科技体验成为焦点 [2] - 云梦睡虎地秦简造型LED屏等创新展示实现古今文化交融 [2] 文创产品销售表现 - 故宫博物院凤冠霞帔冰箱贴 国家博物馆凤冠系列冰箱贴等多款产品售罄 [4] - 甘肃省博物馆绿马奔奔玩偶 山西省博物馆鸮卣发夹等补货后再次售罄 [4] - 文旅装备展区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0个 金额1.2亿元 飞机交易意向订单2400万元 [4] 线上销售与跨境合作 - 携程单场直播线上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 [4] - 海外B2B交易洽谈活动吸引50家海外旅行商与100家国内资源方对接 [5] - 26对海内外旅行商现场签约 交易额8200万元 [5]
中国经济下一个风口在哪?这篇评论讲清楚了
人民日报· 2025-08-28 11:14
区域发展新机遇 - 重庆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92.3万人次,同比增长77.2%,消费场景创新与开放政策推动区域经济活力 [2] - 河南上半年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湖北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5.9%和5.6%,显示中西部消费市场韧性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流动,中西部战略腹地发展潜力被激活,经济循环深度广度拓展 [3] 产业升级新机遇 - 河南上半年出口增长38.8%,其中机电产品增长59.8%,汽车出口增长65.7%;湖北出口增长38.5%,锂离子蓄电池增长110% [4] - 安徽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崛起,河南郑州依托微短剧新赛道形成"竖店"影视制作集群 [4] -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机电、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含"新"量高的产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更强 [4] 消费焕新新机遇 - 柔性制造模式兴起,冰箱企业单条生产线可同时组装200多种型号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5] - 文化IP消费崛起,《黑神话:悟空》等国产IP全球火爆,青年群体(14-35岁约4亿人)成为数字消费主力 [5][6] - 90后、00后网络购物使用率达95.1%和88.5%,夜经济、赛事经济等新消费场景通过心理体验创造市场增量 [6]
新华全媒头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新华社· 2025-07-19 23:31
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文化主体性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是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格局变革中彰显文明特质的精神坐标[1] -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坚守主体性,通过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4] 文化主体性的四大作用 - **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苏州传统工艺催生高精尖产业[6] - **凝聚力**:通过共同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70年坚守[7] - **塑造力**:激活文明基因驱动文化创新,故宫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转化、国家版本馆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网络文学等"文化+"新业态创造经济增长点[8] - **辐射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覆盖150多国)、国际传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等)输出文化软实力,孔子学院和"欢乐春节"活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9][10]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 发展中国家需立足文化主体性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避免西方现代化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证明现代化路径可兼具本土特色与一般规律[11] - 中国实践为南方国家提供新图景:如茶文化外交("茶和天下"活动)、古都文明对话(中希互动),展现多元共存理念[12] - 现代化非单一模式,需避免"复制粘贴",中国通过保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12]
中美收入差距真相:美国狂借37万亿,中国钱花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20
数字游戏 - 美国一季度联邦财政收入1.17万亿美元,中国同期中央和地方总收入6.02万亿人民币(约8300亿美元),表面差距3400亿美元但统计口径不同[1][3] - 人民币汇率从7.1跌至7.18导致中国GDP换算美元缩水500亿[3] - 美国核心通胀3.5%推高名义GDP,中国PPI连跌但工业产出增长更实[3] 美国财政状况 - 美国季度支出1.77万亿美元导致赤字5966亿,37万亿国债每日利息支出30亿[5] - 社保医保和国防开支占预算58%,特朗普计划将国防预算加码至1万亿美元[6] - 信用卡违约率升至2008年水平,超市鸡蛋价格涨至10美元/打反映中产消费压力[6] 中国收入结构 - 税收下降3.5%但非税收入增长8.8%,国企分红和资产盘活弥补缺口[7] - 高端制造领域税收显著增长:C919带动机床税收涨32%,无人机出口税收环比增18%,5G基站设备税收飙升12.3%[7][8] - 消费市场复苏:文旅税收激增13.4%,股市印花税暴涨60%,个税增长7.1%反映收入提升[7] 产业投资方向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增长21%,风电光伏发电量首超火电[9] - 半导体企业将退税资金投入研发,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领域落地推动数字经济营收达8.5万亿[9] - 特高压电网、量子计算、新能源车等硬科技领域成为重点投资方向[9][10] 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依赖借债和通胀维持增长,中国转向高端制造和绿色经济转型[9][10] - 中国"新质生产力"战略通过研发投入换取长期竞争力,与美国短期债务驱动模式形成反差[9][10]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 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长江商报· 2025-06-04 07:51
武汉市内免税店开业 - 全国首家新政后开业的市内免税店于5月30日在武汉武商MALL六楼正式亮相 [1] - 免税店由武商集团与王府井合资运营 旨在承接湖北年均200余万人次国际旅客消费需求 [1][3] - 经营面积1818平方米 已完成百余个国际品牌跨境直采签约 覆盖香化彩妆 美酒美食 3C数码等品类 [2] 市内免税店政策与运营模式 - 财政部等五部门2024年8月新政批准武汉等8个城市各设1家市内免税店 此前全国仅6家 [2] - 购买资格限制:仅限60日内出境旅客持有效证件购买 不出境消费者仅可选购有税商品 [2] - 海关监管严格 设置近200个摄像头确保商品链路安全 5月16日已通过验收 [3] 国潮商品国际化与本土特色 - 店内专设"故宫文创""武汉礼物"专柜 展示200余款非遗及荆楚传统手工艺产品 [2] - 涵盖汉绣 布贴 缠花等非遗项目 将传统技艺与时尚结合 推动国潮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2] 消费升级与首单交易 - 开业半小时内完成首笔订单:俄罗斯旅客购买科大讯飞翻译机 免税价3149元(市场价3499元)相当于九折 [3] - 武汉市商务局预计免税店将强化武汉中部国际消费枢纽地位 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 武商集团经营动态 - 公司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87亿元(同比降8.62%)但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2.85%) [4] - 武商MALL作为华中高端消费地标 2024年客流量超3200万人次 销售额突破百亿级 [4] - 公司近年转型布局二次元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等多元业态 [4]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亮相武商集团旗下高端购物中心
中证网· 2025-06-03 13:56
行业动态 - 武汉市内免税店由王府井集团与武商集团合资运营,是财政部等五部门政策出台后全国首家新开的市内免税店 [1] - 该项目是湖北省扩大入境消费的关键载体以及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1] - 去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在武汉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 [2] 公司运营 - 免税店位于武商MALL六楼,该购物中心2024年客流量超过3200万人次,销售体量突破百亿级 [1] - 合资公司已完成百余个国际品牌的跨境直采签约,涵盖众多品类 [1] - 店内展售"故宫文创""武汉礼物"等本土特色非遗传承制品,其中武汉礼物专柜包含200余款产品 [1] - 公司自主研发行程核验系统并实现全国首发,提货流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1] 市场潜力 - 该项目将承接湖北年均200余万人次国际旅客的消费需求 [2] - 免税店的启幕标志着内陆城市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强化了武汉作为中部国际消费枢纽的核心地位 [2] 监管合规 - 5月16日在海关指导下,该店顺利通过验收,销售场所、监管仓库等已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1]